抽樣測病毒、人臉識別測溫……廣州公共交通密織“防護網”

抽樣測病毒、人臉識別測溫……廣州公共交通密織“防護網”

抽樣測病毒、人臉識別測溫……廣州公共交通密織“防護網”

抽樣測病毒、人臉識別測溫……廣州公共交通密織“防護網”

抽樣測病毒、人臉識別測溫……廣州公共交通密織“防護網”

復工已有兩個星期,公共交通是大部分人通勤的主要方式,人流相對密集的地鐵公交上,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大嗎?廣州市相關公共服務部門做了哪些工作?2月17日起,廣州市疾控中心對廣州各大交通站點進行新冠病毒檢測,連續多日採集的樣本顯示均為陰性,截至2月22日,通過“廣州疾控i健康”公眾號發佈了6期公共場所環境檢測結果。廣州市交通部門通過消毒、測溫,嚴控地鐵公交滿載率,倡議進行防疫乘車登記等方式,以降低車廂人多帶來的風險。

動態檢測

疾控連日在公共場所取樣

公眾號發佈結果

2月19日上午9時,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王大虎帶領暗訪及溯源小組出發前往體育中心、地鐵站及天河城一帶進行採樣檢測。他們戴著手套,手執棉籤,重點對人流密集的體育西地鐵站進出閘機表面、車廂內環境、天河體育中心室內運動場館(廣州市羽毛球運動管理中心球館)的運動設施、開關門把手、體育中心室外運動場的兒童運動區和成人運動區各式運動器材,停車點的共享單車、天河城百貨的顧客座椅、圍欄,手扶電梯、電梯按鈕、飲料自助銷售機、收銀臺等經常被觸及的物體表面進行檢測採樣,共進行外環境塗抹採樣300處。 採完的樣本,會放到一支支採樣管,做好標記後,統一放到採樣箱。這些樣本會送回疾控中心的實驗室,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

這項工作,廣州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從2月17日開始了,截至2月22日,通過“廣州疾控i健康”公眾號發佈了6期公共場所環境檢測結果,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全部為陰性。地點包括地鐵火車東站、廣州東站公交總站、地鐵樞紐(1號2號線換乘點)車廂,人民公園等多個場所,每天採集超過200份樣本。

廣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周斌表示,檢測的目的是做一個評估,人越密集的地方,疾病傳播的風險越大,所以會優先選擇這些地方去採樣,從目前結果來看,總體來說市民日常出行沾染新冠肺炎病毒的風險非常小。他強調,核測結果為陰性並不代表可以不做個人防護,公共場所人流密集的個人護防不能少。

大數據

公交滿載率超過50%

後臺會預警

復工復產以來,廣州乘坐公共交通的人流量雖不及新冠肺炎疫情前,但已明顯開始增多。避免人流聚集,就要嚴控車輛滿載率。據悉,當前廣州市交通部門會根據客流變化動態調整公交、地鐵班次,以降低車廂人員密集帶來的病毒交叉感染風險。

復工以來,廣州地鐵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和客流變化靈活調配運力,如二、四號線等線路調整為日常的“大小交路”套跑模式,骨幹線路如二、三號線高峰間隔調整至2~2.5分鐘一班,十四和二十一號快車開行間隔調整至日常的30~35分鐘一班。

公交方面,要做到確保車廂滿載率控制在50%以下。南都記者從廣州公交集團瞭解到,該集團搭建了廣州公共交通智慧雲腦平臺,通過客流大數據分析預測,推出車廂高密度載客自動預警新功能。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抽取線路客流特徵和上車乘客歷史出行特徵構建AI模型,結合站臺候乘客流擁擠度信息,實現對車廂滿載度精準預測、自動預警,只要車廂滿載度超過設定的預警值,系統會立即發出“警報”,公交企業可快速響應,及時增加線路運力。目前該應用已覆蓋全市1000多條線路、10000多臺公交車。

乘客掃碼登記信息 方便溯源

日前,廣州市交通運輸部門發出倡議,鼓勵乘坐廣州市公共交通(含巡遊出租車、道路客運)的乘客進行防疫乘車登記,以便及時追蹤疑似人員出行軌跡,有效追溯同行人員。

市民通過羊城通卡登記碼、羊城通APP和支付寶羊城通乘車碼小程序、微信羊城通乘車碼小程序完成羊城通卡實名登記後,出行信息會在後臺系統予以記錄,便於防疫部門在需要時及時通知疫情情況。同時,廣州市內地鐵、公交、巡遊出租車以及客運大巴也張貼了醒目的二維碼,提醒乘客主動掃碼登記,以方便管理部門追溯行蹤,遇到情況後可及時通知到個人。

強化硬件

人臉識別測溫儀在公交上線

1月26日,廣州市交通局就發佈消息,根據防疫要求,乘客進入客運站候車室、乘坐公共交通、出租汽車(巡遊車、網約車)的須佩戴口罩,同時乘客在乘車時還需配合司機做好體溫檢測工作,至今這一規定仍在執行。

廣州公共交通的測溫工作是從1月24日開始全覆蓋,後續不斷引入高科技設備。2月18日,廣州公交人臉識別測溫儀在全國率先“上崗”,首批測溫儀在256和263兩條公交線路進行試點運行。測溫儀安裝在公交車門位置,乘客一上車,在刷卡或投幣時臉部對著系統,就可自動測溫,乘車信息也進行了記錄。系統將體溫情況進行語音提示,無需司機干預。駕駛員無需再分身扮演測溫員的角色。

地鐵每趟折返消毒

公交每班次消毒

除測溫之外,消毒、通風等工作是每日必備。比如廣州地鐵通過開啟全新風模式、加強列車車廂設備設施每日消毒和每趟折返消毒、加大地板空調濾網清潔消毒頻率、每天發收車前後隧道各通風半小時、加密滅鼠、滅蚊作業範圍和頻次等措施,加強清潔消毒和通風。現階段廣州公交集團對公交車輛實行每班次消毒一次並進行消毒公示。

出租車方面,現在廣州公交集團的出租車每班不少於1次全面消毒,要求駕駛員在每趟接載乘客後對門把手、座椅、扶手等位置進行局部消毒。據介紹,廣州設置了9個集中消毒服務點,為全市巡遊車、網約車免費提供消毒服務。

南都觀察團

廣東數字政府研究院政策研究員玉雁:

建議建立跨地區的信息共享互認機制

戰疫現階段,對患病人士及密切接觸者出行軌跡、同行人員等疫情數據的掌握是防控關鍵之一,也是政府部門制定防控與應對措施的重要支撐數據。

在疫情的交通數據方面,對比飛機、火車、大巴等需實名乘車的交通工具,市內交通往往因為人員密集、流動性強及乘車非實名制等原因成為疫情防控的薄弱環節。廣州進行了多方面探索,可以說是補上了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塊短板,是值得提倡與鼓勵的政務服務創新行為。

目前來看,日常出行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風險非常小,但隨著復工復產後省外務工人員陸續流入及通勤客流量的持續回升,建議:一方面倡議部分具備條件的企業採用錯峰上下班、輪流上班或遠程辦公等方式,以減輕在市內通勤上的疫情防控壓力。另一方面,建議重視數據採集的標準規範及隱私保護措施,統籌規劃並建立跨地區的信息共享互認機制,減少群眾在跨地區流動或不同場合下的重複填報工作。

統籌:尹來 李文 遊曼妮

採寫:南都記者 蔣臻 鍾麗婷 李春花 李文 通訊員 穗疾控 穗衛健宣


轉自:南方都市報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