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還是這麼高,為什麼沒被其它肉類代替掉

最近總有媒體報道:豬肉價格連續下跌,大家可以大塊吃肉了!

然而興高采烈地跑到菜市場,想要質問寫這些報道的人:何不食肉糜,你們心裡沒數嗎?

2019年6月,隔三差五去買豬肉吃,一斤15元左右,大塊吃肉,太美了!

2020年2月在湖北老家,一斤豬肉肉35元,選擇吃點雞肉或者魚肉。

2020年4月湖北,一斤豬肉30元,確實降價了,但是應該還沒到大快朵頤的程度。

豬肉價格還是這麼高,為什麼沒被其它肉類代替掉

豬肉價格還是這麼高,為什麼沒有被其它肉類代替掉呢?

​豬肉的替代品無非就是其他的各種肉,牛肉,魚肉,雞肉,羊肉,兔子肉,狗肉等。

​雖然去年豬肉漲價拉動了整個肉類行業的漲價狂歡,但以雞肉為代表的禽肉類漲幅,其實並沒有那麼大,至少還在我們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而牛羊肉由於本身價格就很高,所以漲幅也相對較低。

首先,人造肉。

大豆蛋白做的類似高級素雞的產品價格比真肉貴1倍,又缺乏真肉的動物類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而且口感很差。

豬肉價格還是這麼高,為什麼沒被其它肉類代替掉

​雞肉。

過年在老家全靠雞肉支撐,一般情況下,活的土雞15—20元/斤,一隻雞4斤左右。另外洋雞價格更低,分別買雞腿、雞胸和雞脖子都可以。

雞肉屬於白肉,烹飪方法也很多,熬湯、小炒都行。雞肉的缺陷,基本上都是瘦肉,沒有豬肉那種腴潤的口感,非要用雞肉做也不是不可以,柴的慌。

人類對動物脂肪的愛好是寫進基因的。豬能混幾千年,靠的就是,比他肥的肉,有異味;沒異味的肉,沒他肥。

豬肉價格還是這麼高,為什麼沒被其它肉類代替掉

鴨肉,比雞肉肥,但是總有鴨子特有的騷味,需要特殊對待。

牛肉。

去年11月份,當豬肉價格逼近牛肉的時候,差不多半個月我選擇多花幾塊錢吃牛肉,但是最後還是想吃豬肉。

或許這就是習慣,就像吃米飯為主食的人偶爾吃幾次麵食還不錯,但是吃多了還是想吃米飯。

再看產肉量,繁殖效率,豬兩年生五胎,平均每胎十頭,牛一年一胎,每胎一頭。

​出欄週期短,豬5-6個月就能出欄,牛要10個月才能出欄。肉料比高,簡單點說就是吃一樣多的東西豬比牛長的肉更多。

豬肉價格還是這麼高,為什麼沒被其它肉類代替掉

​這三點優勢恰好能滿足貧窮時期的中國,繁殖效率高能夠快速擴大養殖規模,出欄週期短意味著產量高,肉料比低意味著成本低,價格也不高,對於一個人口數量超大,肉需求量也超級大,整體發展水平還不高的國家來說,還有比這更完美的肉麼?

​羊肉倒是不錯,可是那股羶味很多人都受不了,其實羊肉養殖還是很有限的。

​再說產量:其實中國是牧草稀缺國家,而牛羊養殖真不是靠飼料,主要還得靠牧草。

​就烹飪方法而言,牛羊肉的任何一種烹飪方式,豬肉都可以適應,相反,牛肉並不能適應全部豬肉的烹飪方式。

豬肉價格還是這麼高,為什麼沒被其它肉類代替掉

狗肉,畢竟現在深圳都直接禁止食用狗了,不是說不好吃,主要是敏感,偶爾吃一下就行。

最後說一下魚類,魚肉的纖維感跟豬肉完全是兩個概念。

也千萬不要指望靠進口,進口的牛羊肉本身就很貴,另外進口豬肉的時候,國外的資本家們趁中國需求量大,瘋狂漲價。

豬肉價格還是這麼高,為什麼沒被其它肉類代替掉

​豬肉價格這麼高,它的地位仍然不可撼動。無論產量、可烹飪性還是飲食習慣豬肉已經牢牢印在這片土地了。

你最近買豬肉吃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