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4月25日(農曆1644年3月25日),崇禎帝煤山自盡

在376年前的今天,1644年4月25日(農曆1644年3月25日),崇禎帝煤山自盡

1644年4月25日(農曆1644年3月25日),崇禎帝煤山自盡


1644年4月25日(農曆1644年3月25日),崇禎帝煤山自盡

明思宗朱由檢

明思宗朱由檢即崇禎皇帝,(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漢族,明朝末代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天啟二年(1622)封為信王。七年,其兄熹宗朱由校病死,以無子,遺詔傳位由檢。八月即帝位,改明年為崇禎元年。天啟以後,明朝統治階級全面腐朽,社會生產凋敝,滿洲後金政權日益強大,農民起義方興未艾,思宗即位之時,明王朝正面臨兩面作戰、腐朽衰落的嚴峻形勢。為了挽救明朝的滅亡,他力圖振作,先後起用袁崇煥、孫承宗等督守遼東,又以洪承疇、孫傳庭、楊嗣昌等鎮壓農民起義。增派三餉,增加田賦以籌措軍餉,因而加重了農民負擔,又大大加深了整個社會的危機。朱由檢性格多疑,剛愎自用,馭下苛刻寡恩。在位十七年中,頻繁更迭閣部臣僚,誅殺督撫大吏。崇禎三年(1630)以“謀叛罪”殺抗清名將袁崇煥後,日益倚仗宦官,政治更為腐敗。此後滿洲貴族軍隊多次越過邊牆深入河北、山東等地,以李自成和張獻忠為主力的農民起義更是日興月盛。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領導的大順農民軍攻克北京,朱由檢自縊煤山(今景山),明王朝滅亡。後南明弘光朝廷上諡號為思宗,不久改諡毅宗;隆武朝廷又改諡威宗;清朝諡為懷宗,莊烈愍皇帝。

明十三陵的西南部鹿馬山山麓有一座十分荒涼的陵墓,除了建有一個快要倒塌的石碑外,別無它物。該陵之簡陋,甚至使前來參觀定陵地下宮殿的人都很難相信這就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的陵墓——思陵。

作為統治中國的皇帝,原本應該是高高在上、權傾天下的。但崇禎從稱帝那天起,卻沒有一天好受過。從崇禎元年起,在陝北就鬧起了農民起義,這使崇禎帝如坐針氈,食不下咽,沒有一天不在想著如何“剿匪”。然而,經過十幾年的“剿匪”,由闖王李自成率領的一支農民義軍卻越戰越強。到了1644年,李自成更是親率40萬步兵、60萬騎兵,渡黃河,下太原,兵分兩路,有如黃河奔流之勢直抵京師城下。

惶惶不安的崇禎急忙召集重臣,詢問對付李自成義軍的計策。但大臣們只是低頭不語。這時崇禎像是發洩胸中激憤似地說:“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隨後便返回內宮。其實,明朝也非無良將,袁崇煥即是其中一位。但崇禎生性猜疑心極重,在袁崇煥屢立戰功的情況下,將其處死。這樣他的周圍便沒有忠臣進諫了。

1644年4月23日(明崇禎17年3月17日),李自成的義軍在隆隆的炮聲中攻城更急。傍晚時分,守城總管、宦官曹化淳打開彰儀門(今廣安門)獻城投降,義軍進佔外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位宦官竟是崇禎最信賴的重臣。

24日,看到大勢已去的崇禎,讓永王和定王兩個皇子化裝成平民,逃出了紫禁城,並命令周皇后自殺。接著,他又衝進寧壽宮,親手殺死了親生女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在昏暗的夜色中,他帶著一批太監衝出宮門,逃命去了。他們出東華門,至朝陽門,又奔安定門……在城內兜了一圈,都被他的臣僚擋了回來,只得重返宮中。

25日凌晨,崇禎帝登上鐘樓,鳴鐘召集百官,但無一人前來。眾叛親離的崇禎帝與宦官王承恩一起溜出紫禁城,登上了後面的萬歲山(今景山)。三天後,人們在壽皇亭發現了崇禎的屍體。只見崇禎亂髮覆面,一隻腳光著,與王承恩相對縊死。有人不忍目睹此慘狀,遂將他葬在了3個月前死去的田貴妃墓中——即現在的思陵。就這樣,明朝的統治覆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