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山下,清水河畔:魚米之村脫貧記

大明山下,清水河畔:魚米之村脫貧記

紫米是珍貴的水稻品種,因米粒細長呈紫色而得名。它顆粒均勻,顏色紫黑 ,食味香甜,甜而不膩。據說具有益氣補血、暖胃健脾、滋補肝腎、止咳喘等功效。紫米因營養豐富,滋補養生,因此又有“補血米”“長壽米”之稱。

大明山下,清水河畔:魚米之村脫貧記

位於廣西中部的南寧市上林縣,氣候溫熱、風光秀美,是“中國長壽之鄉”。境內的大明山聞名遐邇,有著獨特的氣候和豐沛的水源,培育出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上林大米。近年來,上林縣澄泰鄉新聯村種植紫米勁頭高昂。

大明山下,清水河畔:魚米之村脫貧記

大明山下,清水河畔:魚米之村脫貧記

2019年,在第一書記和村兩委的引導下,包括43戶貧困戶在內的55戶新聯村民,開始播種紫米。當年7月收穫了數萬斤,每公斤紫米銷售價錢約12元,這比傳統的水稻效益要高,因此得到了村民的認可,越來越多的鄉親逐漸加入紫米種植行業。

大明山下,清水河畔:魚米之村脫貧記

大明山下,清水河畔:魚米之村脫貧記

這幾年,新聯村通過修建、完善村屯道路、灌溉用水等基礎設施,為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養雞產業也漸成規模,村集體經濟能夠從中獲益。多措並舉,2019年底新聯村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29%,成功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大明山下,清水河畔:魚米之村脫貧記

大明山下,清水河畔:魚米之村脫貧記


大明山下,清水河畔:魚米之村脫貧記

黑皮冬瓜是上林縣西燕鎮北林村2012年從海南引進的品種,經過多年的發展,摸索出成熟的種植技術,已經成為了村裡的主要產業之一。

大明山下,清水河畔:魚米之村脫貧記

今年北林村的黑皮冬瓜喜獲豐收,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大夥頓時感到焦慮。因為交通原因,村裡有120萬斤黑皮冬瓜滯銷。廣西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聞訊後,幫助銷售了20萬斤。村裡也希望有購買需求的愛心人士前來採購,減少村民們的損失,實現消費扶貧。

大明山下,清水河畔:魚米之村脫貧記

大明山下,清水河畔:魚米之村脫貧記

大明山下,清水河畔:魚米之村脫貧記

清水魚養殖是北林村的重要產業,近兩年來,村裡生產的魚在立足南寧市場的基礎上,遠銷廣東、雲南、貴州等地。養殖經驗的豐富,銷售量上升,養魚的利潤也得到提高,越來越多的鄉親也加入到了養魚行業。

大明山下,清水河畔:魚米之村脫貧記

在北林村,蛋雞養殖由半自動變成了全自動,規模達到了11萬羽,帶動了130戶貧困戶脫貧。如今,村裡還修建了“兩橋一路”、拉敢精品示範村,開發溶洞資源、田園採摘、垂釣民宿遊等項目,在鄉村振興方面也有所發力。

大明山下,清水河畔:魚米之村脫貧記

大明山下,清水河畔:魚米之村脫貧記

​怎樣能夠順利地採購到新聯村紫米?北林村清水魚能夠烹飪出多少種菜餚?4月24日21:20,廣西衛視《第一書記》邀您走進南寧市上林、馬山兩縣,賞魚米之鄉田園春光,聽深度貧困村戰“疫”戰貧的故事。

大明山下,清水河畔:魚米之村脫貧記


本期扶貧信息


廣西上林縣澄泰鄉新聯村

黨組織第一書記:朱泓靜

後盾單位:廣西南寧市自然資源局

脫貧產業:紫米種植、養雞

廣西上林縣西燕鎮北林村

黨組織第一書記:王英豪

後盾單位:廣西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脫貧產業:黑皮冬瓜種植、水產養殖、蛋雞養殖


大明山下,清水河畔:魚米之村脫貧記

中國首檔美麗鄉村公益節目

廣西衛視《第一書記》

每週五21:20首播

大明山下,清水河畔:魚米之村脫貧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