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0多年之后,规模再次升级为家电厂商的生命线

时隔10多年之后,规模再次升级为家电厂商的生命线

规模就是一条生命线,这对于所有家电厂商适用。没有规模,又没有独特竞争力,前面就是一个死胡同;有了规模,才有活下来的资本,才能谈经营管理的创新、变革和效率提升。

何声||撰稿

时隔10多年后,进入2020年以来,众多家电厂商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对于规模是如此的珍惜和渴望。因为,突然有很多家电厂商发现,如果没有了规模量级的支撑,企业的各项经营成本,都在直线上升,而且会陷入一轮“成本越高、越卖不动”的连环困境之中。

举个例子,过去企业成本核算,按照500万台的销量为基准点进行的,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劳动力工资,甚至是营销费用、广告费用和品牌费用,都是按照500万台基数,核算到每台产品身上。如果实际出货量高于这一目标,那么企业的盈利能力就会提升。相反,一旦出货量未达目标,那么成本就会成倍增长,亏损难以避免。

今年一季度以来,当大量家电厂商因为"市场冰封、门店停摆"后,出现了销量急速下跌、规模全面收缩,率先带动企业内部的经营成本激增,特别是资金成本、生产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等,由此这也近一步传导至家电的市场营销部门,那就是费用拦腰砍断、投入全面收缩,而且出货压力倍增。

尽管,今年以来,原油、钢铁、铜、铝、塑料粒子、发泡剂等一系列家电材料成本的价格下调,但是很多家电厂商的成本仍然"居高不下",一些企业甚至被迫逆势上调商家的提货价。背后原因,正是因为在规模下滑的情况下,原材料成本的下降,却无法弥补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项成本的增加。

由此,过去一个多月里,对于众多行业头部企业,特别是那些百亿级、千亿级的家电企业来说,冲量保规模成为了核心任务。有企业人士直言,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保规模不只是企业活下去的生命线,更重要的是在存量市场中胜出的赛点。因为"你抢到一台就意味着对手少卖一台",从而变相发起一场"静水细流"的市场洗牌。

在这种市场局面之下,不只是家电企业要保规模,家电经销商们更应该明确方向,那就是"舍利冲量保规模"。因为,一定规模的背后就是地盘、是订单、是客户,更是在当地市场的话语权。存量市场争夺中,家电经销商同样也存在着"抢订单换空间"的任务,只有通过"一户一户"订单抢夺后,彻底挤掉同行的生存空间,才能留足自己的空间。

那么,如何才能在当前家电市场环境下抢量冲规模?特别是在当前"需求低迷、消费收紧"通道下,家电企业和商家们的市场突破口和规模保证,显然不是造风口、抢风口能解决,而是要直击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通过"日日割韭菜、周周除草"的深耕细作策略,抢夺对手地盘、扩大自己的占比。

首先,就是抓住线上平台的引流带客机会点,抓牢电商平台不动摇,把握微商、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的机会点;其次,加快推动线下实体门店的复苏,帮助经销商们学会打出一轮"高频率、小规模、少投入"的游击战,一个乡镇的一个个村去促销,一个城市的一个个小区去推广,抓住政府发消费券刺激消费的机会点。

再者,就是要充分整合企业和商家的社会资源,进行横向卖货。比如说面向上游供应商、下游服务商的专场团购,以及跨界伙伴的专场优惠等等,尽可能去寻找一些能出货的消费市场、商用市场等多机会点。

====

家电圈:覆盖产业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