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盛唐邊塞詩,今我行者如斯?

溫馨提示:本文共2037字,閱讀需要5分鐘,配樂感受塞外蒼茫之境。


詩序: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懷盛唐邊塞詩,今我行者如斯?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唐)王維


想必我們對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使至塞上》的絕句信手拈來,莫過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創作這首詩也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

公元737年春,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使涼州,出塞宣慰,察訪軍情,並任河西節度使判官,將王維排擠出朝廷。

王維奉命出塞,擔任涼州河西節度幕判官。去往河西路途迢迢,文人墨客不免感慨,心隨荒蕪。


思悟

塞外黃沙莽莽,草木荒涼。夏天荒山溝壑連綿千里,冬天覆蓋皚皚白雪;戈壁灘和大漠縱橫西去,心境沉浸於空曠的原野,自由感和放逐並存,被這種空靈荒蕪的大自然鬼斧之手所深深震撼。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懷盛唐邊塞詩,今我行者如斯?

筆者2017年8月份去新疆經過甘肅河西走廊一帶所攝,荒涼肅穆空靈感油然而生。


筆者近年來因工作原因經過河西走廊和漠北一帶,總是會想起王維的這首塞外絕句,迷亂了我的視覺和對邊疆地帶的尊崇懷古。


邊塞詩歌


邊塞(邊疆賽外)普遍講的是遙遠的西部地區,也就是現在我們所知道的河西走廊一帶。山海關、嘉峪關、玉門關一帶在隋唐之後兵家不斷征戰紛亂,戰亂頻繁、民族的矛盾衝擊和文化的交融聚集於此。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懷盛唐邊塞詩,今我行者如斯?

盛唐金戈鐵馬的時代


盛唐時代的岑參、高適、王昌齡、王之渙等典型邊塞詩人代表留下了不少傳世佳作,也不乏一些其他著名詩人留下的邊塞詩。

《出塞》、《從軍行》(王昌齡)、《涼州詞》(王翰)、《燕歌行》(高適)、《涼州詞二首》(王之渙)、《從軍行》(李白)等。


邊塞詩歌的淵源和思想


魏晉南北朝時代,邊塞詩開始起源,再到唐代邊塞詩大約2000多首,而在唐代以前,僅僅200首左右。

但凡我們仔細看看中國歷史上的版圖,夏王朝時代不斷開疆拓土,發展和擴張國家領域成為當時主要戰略目標。中華民族在千百年來經歷多民族融合的過程之中,

勢必就會在塞外地區交集。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懷盛唐邊塞詩,今我行者如斯?

盛唐地圖,吐蕃突厥割據。


圍繞塞外風光,如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還有真實的邊疆戰士艱苦生活;去年熱播的馬伯庸原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便描述了張小敬和戰友們在安西城堅守等待援軍的到來,其中還有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等邊塞元素。

戰士遠赴沙場,戰場生生死死,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懷盛唐邊塞詩,今我行者如斯?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塞外安西都護府,戰爭常年不斷。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懷盛唐邊塞詩,今我行者如斯?

張小敬和戰友死守安西,援軍遲遲沒來。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懷盛唐邊塞詩,今我行者如斯?

《長安十二時辰》中岑參懷才不遇的形象

當然避免不了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懷著渴求為國家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


盛唐邊塞詩鑑賞

《從軍行》

—[唐]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青海湖上昏黃的雲遮蓋住了雪山,孤零零的城樓像是望著塞外玉門關的方向。在大漠黃沙之地與敵人捨命廝殺將鎧甲給刺穿,不打敗敵人是絕對不回家的!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懷盛唐邊塞詩,今我行者如斯?

青海長雲暗雪山,一片孤城萬仞山。(青海湖地域風貌)


唐代西、北方的強敵,分別是吐蕃和突厥。河西節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防禦歷年來大唐被外敵侵犯的騷擾。王昌齡從青海湖(今青海)這樣一個戊戌邊疆的地理位置,開頭詩人運用環境的渲染將戰爭前夕的畫面娓娓道來。

此時"青海長雲暗雪山“,唐將士們抹刀攜戟待入陣殺敵,帶著建功立業的情操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追求;雖然塞外的風景是孤冷和單調。但是正是這種”孤城“所帶來的蕭瑟,玉門關歷來是出塞西域兵家必爭之地;詩人王昌齡很自然地將”孤城“和“玉門關”對立在一起,這種寂寥和遼闊的意境無可匹敵。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懷盛唐邊塞詩,今我行者如斯?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最後絕句,詩人從遠及近,遙遠的蒼穹和孤獨的城突然轉移;悲壯豪邁的戰士錚錚鐵骨奮戰沙場,天地變色風嘯雲飛;究竟多少獻身於大唐的將士戰死在這?只知道這些英勇無畏的戰士們絕不會失敗,絕沒有後退可言。

這首邊塞詩流傳到至今千年,依然可以看見王昌齡對邊塞的讚歌,畫面力將士決戰塞外金戈鐵馬從戎一生,血染長虹;詩文卻是大氣、開張、雄渾之境。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懷盛唐邊塞詩,今我行者如斯?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涼州詞》也可稱謂《涼州歌》,歌詞歷來都是不分家;想必王之渙那個年代的賓客紛紛拱手作輯,作為著名的詩人,大街小巷老婦童儒皆傳誦其佳作。

詩的地理跨度很大,前句描繪寬廣遼闊的黃河的似乎流向了白雲天際,西北塞外孤城涼州一座,河西走廊山壑重重,莊嚴而又肅穆。

開闊而又壯觀的西部邊塞風光,黃河在這首詩中所代表山河壯麗的景象實物,孤城“白雲間”與“萬仞山”在想象中完美呈現對立;虛和實相映相輝,詩人難免摻雜虛幻的意象來昇華。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懷盛唐邊塞詩,今我行者如斯?

玉門關


王之渙又從山河光景轉折到悠悠“羌笛”。

羌笛只是一件樂器,一個“怨”字將它賦予了感性的生命;自此吹起羌笛的哀傷情感寄託到江南楊柳,楊柳尤其在京杭大運河兩岸最盛。邊塞永遠不會長起青青楊柳,即使有心人如何放歌撫慰,羌笛不必去記懷楊柳,春暖花開的風是是永遠吹不生玉門關的!

自此詩文一種悲哀、荒涼、悲懷湧至全身,邊塞又承載了多少詩人和過客的夙願。


思悟:

盛唐邊塞詩總有一種特殊的魅力所在,當然也包括各個歷史朝代所遺留而下的傑作。盛唐時代的邊疆動盪不安滾滾而來,文人墨客自甘願意在這種背景中塑造一種塞外情懷——將士建功立業、金戈鐵馬精忠報國、思鄉念親戰士柔情。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懷盛唐邊塞詩,今我行者如斯?

塞外風光,蒼茫天地間。


歷史文化的塞外風情,也不少干擾我們不安的內心;我們每一個經歷複雜社會紛擾的成熟個體,又何嘗不想去這些邊塞之地,去細品“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忘我之境?

行者如斯...


注:音樂來源QQ音樂蔡琴《出塞曲》(會員下載),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本文系頭條號敦煌煮文獨立創作,侵權必究!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懷盛唐邊塞詩,今我行者如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