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主見、易從眾?當孩子陷入"毛毛蟲實驗",用這3步能挽救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一位家長私信說,她家孩子沒主見、易從眾怎麼辦?

好幾次他女兒的作業出現錯誤,問到錯誤的原因,女兒卻很委屈的說自己看到同桌是這樣寫的,於是也就跟著把答案給改了。


孩子沒主見、易從眾?當孩子陷入

不是因為馬虎也不是不會,而是因為對自身不自信,選擇跟從別人的選擇所以導致失分,這是多麼的可惜。

而有一次學校舉辦的親子活動中,在答題競賽階段,她又發現自家女兒原本是選擇了正確的答案,但是總是忍不住看同組其他小朋友的答案,最後又是把自己的選擇正確答案給捨棄了,導致與冠軍失之交臂,這也終於讓作家長的她忍不住發了火。

這位家長說自己也知道不應該也沒必要對孩子這麼熊德訓斥,但是心裡面著急不甘心啊,明明孩子很聰明,可就是因為沒主見的總是隨大流,不知道出現了多少差錯,這以後要是因此聽信了壞人的壞,誤入歧途了那可就不好了。


孩子沒主見、易從眾?當孩子陷入

這位家長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孩子沒有主見總是盲目從眾的情況並不少見,也著實需要引起自家孩子有著類似情況的家長們重視,因為極有可能因為從眾心理導致孩子在成長髮展道路上出現不必要的損失,甚至就像這位家長所說的,等到一些不可挽回的錯誤發生,那時再後悔可就晚了。

而說起孩子為什麼會有沒主見、易從眾的表現,家長們就需要了解著名的"毛毛蟲實驗",可能就會知道原因所在。

一:著名的毛毛蟲實驗

約翰·法伯是法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他曾經做過一個家喻戶曉的實驗,實驗的對象是毛毛蟲。

首先,他將一些毛毛蟲都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上,並且使它們首尾相接,圍成一個圈,同時他又撒了一些毛毛蟲喜歡吃的食物在花盆非常近的地方。然後,毛毛蟲就開始繞著花盆的邊緣一個跟著一個,一圈一圈地走,就這樣,一個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又一天過去了,但是這些毛毛蟲依然沒有改變行動軌跡,它們依然夜以繼日地繞著花盆的邊緣在轉圈,就這樣一連不停地轉了七天七夜以後,毛毛蟲們最終因飢餓和精疲力竭而相繼死去。


孩子沒主見、易從眾?當孩子陷入

在這個實驗過程中,毛毛蟲因為習慣於固守原有的本能、習慣、先例和經驗,從而導致無法破除尾隨習慣而轉向去覓食求生的舉動,最後死亡。科學家把這種類似於實驗中毛毛蟲的舉動,也就是喜歡跟著前面的路線走的習慣稱之為"跟隨者"的習慣,把因跟隨而導致失敗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

而後面科學家們再次通過跟蹤調查總結得出,凡是受到"毛毛蟲效應"影響的人,普遍會有存在這些弊端所在,分別是:思維存在惰性、目光短淺、害怕風險、缺乏膽識和魄力、缺乏創新的思想、缺乏可行性目標。

二:導致孩子陷入"毛毛蟲效應"的原因

孩子會陷入"毛毛蟲實驗",在行為舉止上表現出沒主見、易從眾的特徵,更多的是受到後天的影響,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

1.性格本就膽小不自信

有的孩子可能本來在性格上就不自信,總是覺得自己能力不夠,認為自己的選擇可能是錯誤的,也是因為恐懼失敗,所以會下意識的選擇依賴於他人,以此來得到安全感,即便是錯的,也有著別人和自己一起承擔錯誤。


孩子沒主見、易從眾?當孩子陷入

2.家長進行過多幹涉

家長包辦孩子的一切,對孩子的成長進行過多的干涉,也會導致孩子慢慢的形成"惰性心理",可能一開始還會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但是因為家長的過度干涉,他們的選擇不能實施,所以索性就不再自己去思考,而是直接選擇遵從他人的安排。

3.孩子遭受過多的否定

還有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孩子在做出一些選擇的時候,失敗的次數太多了或者是自己的想法和建議被遭否定,這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時間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慢慢的壓抑自己內心的想法,不再敢於表述自己的想法,而是選擇聽從他人的選擇和安排。

三:毛毛蟲效應的利和弊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說,"我們的煩惱和痛苦都不是因為事情的本身,而是因為我們加在這些事情上的觀念。"

在日常生活中,毛毛蟲效應其實在不同程度的影響著我們所有人,最明顯的一個提醒啊就是我們的所謂的"常識"和"經驗"。對於那些"輕車熟路"的問題,我們會下意識地重複一些現成的思考過程和行為方式,因此很容易產生思想上的慣性。


孩子沒主見、易從眾?當孩子陷入

慣性思維確實具有成熟性和穩定性,有助於人們進行類比思維,可以縮短和簡化解決的過程,更加順利和便捷地解決某些問題;

但與此同時,它的消極影響也不容忽視,那就是容易使人們盲目運用特定經驗和習慣的方法,對待一些貌似而神異的問題結果可能會因為客觀的改變而失去效果。

而且經年累月地按照一種既定的模式思考問題,不僅容易使人厭倦,更容易麻痺人的創造能力,影響潛能的發揮。

總結來說,毛毛蟲效應會麻痺人的思維的靈活度,影響創新思維的出現,當慣性的思維出現在時,獨立思考就會被減弱,這時候往往做的選擇會導致錯誤的結果。

四:孩子如何避免受到毛毛蟲效應的影響?

毛毛蟲效應對孩子的成長髮展起到的更多是負面作用,為了孩子能夠在思維方面有更為發散的開發,家長們要及時的引導孩子,防止孩子受到更多的不利影響。

方法很簡單,用這三步就能挽救:

1.家長的以身作則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要表現出追崇大眾的心理。其次,當每一次做出選擇的時候,家長們也都可以在孩子在場的情況下,向孩子說明自己選擇的原因和理由,更多的是以"我"為主語,讓孩子認識到自我想法和觀點的重要性。


孩子沒主見、易從眾?當孩子陷入

2.鼓勵孩子大膽嘗試

教育家理查德說過:"缺乏冒險精神的孩子,容易變得墨守成規,不善創新。"

孩子是具有好奇心的,他們有很多疑惑想要去解開,那麼這個時候家長就不應該約束住孩子在確保安全合理的情況下就放開手的讓孩子大膽嘗試吧,當孩子在遵從本心的情況下進行探索,有助於樹立和培養獨立人格,自然也就會變得有主見。

3.鼓勵孩子說出想法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還要注意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給予孩子自信心和勇氣,不要總是過多的干涉和否定孩子的選擇,要知道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要把孩子當成附屬品。

不僅如此,家長還要告訴孩子認識自己,記住自己要活的更加的自我,不要過多的在意他人的眼光,同時要有自信,要有自己的想法。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