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商》:面對工作困境,這3招助你提高“逆商免疫力”

《逆商》:面對工作困境,這3招助你提高“逆商免疫力”

“太難了”,“我真是太難了” ,“覺得自己可憐弱小又無助”這是2020年春天,很多人的心裡話。

就業大環境本就不好,又加上突如其來的兇猛病毒,每個人都經歷了不確定性,在堅強和挫敗之間搖擺,不安全感日益增加。

甚至在張文宏醫生說「11月份可能還有一次疫情小高峰」時,有不少人直呼:我真的沒錢了!

我們當然不希望再有任何不測風雲,但終究沒人會確切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看似平靜的日常也總是充滿各種挫折。

這個時候,你可能需要的不是勵志雞湯,而是逆商。

被譽為“全球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的保羅·史託茲博士在《逆商》一書中說到:“人生就是在攀越一個又一個逆境。對個人而言,工作和生活中所取得的成就不僅僅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還取決於你的逆商。

所以,如果不想繼續被工作和生活按在地上狠狠摩擦,我們特別需要提高逆商,來應對各類壞事件。

《逆商》:面對工作困境,這3招助你提高“逆商免疫力”

一、評估逆商的4個維度

史託茲通過調研發現,六歲的孩子平均每天笑300次,而成年人平均每天只笑17次。因為很多人都覺得,生活沒什麼可開心的。

也因此,逆商是繼智商、情商之後,又一個被大眾特別追捧的衡量指標。它是指一個人忍受挫折的能力,或是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

具體可以從哪些方面評估呢?在史託茲看來,逆商可以有四個緯度:Control(掌控感)、Ownership(擔當力)、Reach(影響度)和Endurance(持續性),簡稱為CORE

《逆商》:面對工作困境,這3招助你提高“逆商免疫力”

Control(掌控感):它是指“你覺得自己對不利事情的掌控有多少?”因為實際掌控力幾乎測不出來,所以用“覺得”,也就是心裡感覺。比如,一個30天英語學習社群還有1天就結束了,但是轉化率還沒達標,那麼基於你平時對學員的督促、答疑從而建立的熟知感,覺得還會有多少學員續課?對達標有多少把握?

Ownership(擔當力):逆境發生後,你在多大程度上會擔起責任,從而改善現狀?

比如,一個新項目全部門熬夜加班準備了2個多月,模式還是被領導否定了,大家都很受挫,甚至出現互相推諉、指責的情況。你身在其中是否可以做點積極的事情?不管是安撫大家情緒,還是覆盤分析原因。

Reach(影響度):逆境會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多大的影響?比如,你想跳槽,在連續投了50家公司,沒有收到一個面試邀請,你覺得人生到了至暗時刻。可真的是這樣嗎?目前不跳槽你就走投無路了嗎?

Endurance(持續性):逆境會持續多久?逆境的起因會持續多久?起因是永久性還是暫時性?你投簡歷給了50家公司最後沒有拿到一個offer,除了自身主觀因素,是否還有客觀因素的影響?比如整個經濟形勢都不太好、疫情期間很多公司的招聘要求變高了等。

瞭解了逆商的權威測評緯度,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的提高了?不一定,因為我們在提高逆商過程中,經常會掉進陷阱裡。

《逆商》:面對工作困境,這3招助你提高“逆商免疫力”

二、避開提升逆商的3大陷阱

想“穩準狠”地提高逆商,我們需要熟知這條路上的坑坑窪窪,才能保證付出的努力不白費。

1、打雞血只能讓人暫時提神,卻不能提高逆商

一些人會在受到挫折後,去參加拓展學習訓練。比如上培訓課、攀爬峭壁、沼澤徒步等,而且環境越是惡劣,自己越是信誓旦旦。整個過程結束,感覺自己活過來了,但回到現實依然垂頭喪氣。

這是因為那些活動只能讓我們暫時處於激昂狀態,也就是史託茲曾在博士論文中提到的“後群體興奮”:通過活動獲取的雞血能量在改變生活,很快就消失了。換句話說,它不會讓我們遇挫的處境真正有所改變。

生活中另一個常見的現象是,你去參加某個活動,剛一進入會場,現場狂暴的音樂大到可以把耳朵振聾。即便你想和身旁的人交談幾句,也幾乎聽不到彼此說話。

其實它就是通過“感官隔離”讓你完全處在只有一個人的世界。然後他們一開講,不管講什麼,你覺得都對,因為那好過狂暴的噪音。

這樣一來,它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影響你、按照他們的思維產生付費,買實體物品或課程。

結果往往是,你在現場覺得他們說的真好、都對,一陣亢奮,感覺自己的負面情緒都解決掉了,人生充滿了希望,最後你買了他們的課程回去。回到家,一腔熱血涼下來之後,你再回想活動現場的思想,看到買回來的東西,根本沒那麼好,當然也解決不了現實問題。

這種打雞血、喊口號式的訓練或拯救對於提高抗挫折能力沒什麼用,就像早上的一杯咖啡,只能暫時提提神,不能真正做到補充營養,讓身心強壯。

《逆商》:面對工作困境,這3招助你提高“逆商免疫力”

2、“習得性無助”會使我們喪失“逆商免疫”能力

1993年,前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馬丁·塞利格曼、密歇根大學心理學教授克里斯托弗·彼得森和科羅拉多大學心理學教授史蒂文·邁爾,在合著的《習得性無助》一書中提出了“習得性無助”的概念:

它是指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聽任擺佈的行為,人也因此在遭受磨難中失去了對不利事情的掌控感。

而大概在此30年前,塞利格曼進行一項關於狗的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實驗分為A、B、C三組:

  • A組的狗被綁住,並受到輕微點擊。不過它們可以用鼻子去按控制桿,讓電擊停住,很快它們就學會這樣做了;
  • B組狗身上的幫帶和受到的電擊相同,但無法讓電擊停止,只能繼續忍受;
  • C組是對照組,被綁住,沒有電擊。

第二天,塞利格曼把這些狗逐個放進箱子裡。箱子中間立著一塊低矮的擋板,每隻狗都被放在擋板一側,並接受相同程度的電擊。而它們只需要跨過擋板,跳到另一側就能停止遭受電擊。

變化開始出現了:A組的狗(可以控制電擊)和C組的狗(沒有受到電擊)很快就知道跨越擋板,逃到另一邊了。只有B組的狗(不能控制電擊)沒有逃脫,而是躺下來嗚咽哭泣。

這個實驗發現,B組的這些狗之所以沒有采取任何行動,是基於之前被電擊的經歷,它們覺得“動也沒用”,於是學會了無助。

《逆商》:面對工作困境,這3招助你提高“逆商免疫力”

這種“習得性無助”後來也在人類身上得到驗證,被美國心理學會評為“20世紀的里程碑理論”。因為它充分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在面對人生的挑戰時,會選擇放棄或中途退出。

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比如學生在面對無解難題時,會想到反正自己不會做,思考也白費;一份工作幹了2年,覺得升職加薪無望,就想離職,去到另一個公司幹了2年,又開始覺得沒什麼希望提升,又想離開了。

事實是,學生沒有和同伴探討、沒有去求助老師。

總是跳槽的員工從來沒有真正嘗試去準備競選,因為他總覺得自己不行、沒有什麼關係,是他潛意識裡“覺得做什麼都沒用”斷送了與困難抗爭的機會。習得性無助,使我們面對困難時,喪失逆商免疫力。

《逆商》:面對工作困境,這3招助你提高“逆商免疫力”

3、不公平歸因往往使我們形成差距極大的逆商

通常,無助的孩子關注失敗的原因,而這個“失敗的原因”通常是自己,也就是歸咎於自己能力不足,這是一個穩定的特質。而那些掌控型的孩子關注如何補救失敗,有哪些方法。

比如,在情緒發展領域內,世界頂尖研究員、伊利諾伊大學的卡羅爾·德威克發現,將逆境歸咎於穩定性因素(比如“我是啞巴”)的兒童,比將之歸咎於暫時性因素(比如“我沒有很努力”)的兒童學到的要少。

我們經常見到老師對待數學成績同樣不好的男女生:

老師對男孩的評價通常是“你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言外之意是“你要是上課認真聽講,數學成績會好起來”。而面對女孩,老師通常評價“你的數學不是很好”,也就是說“你已經認真學了,但成績還是這樣”。

你仔細品老師的評價,不難發現,男孩受到的批評是暫時性的——只是沒有集中注意力,女孩受到的評價是永久性的、普遍性的——你沒有天分。

所以,長此以往,男孩就會把自己失敗歸結為暫時性的,比如不夠積極;女孩就會把失敗歸結為永久性,比如不擅長。

這個結論延伸到男女性別上,失敗就變成了逆境。男性傾向於把失敗歸咎於暫時性因素,比如“我不夠努力”;女性更傾向於將逆境歸咎於自己的錯,比如“我好笨啊”。

所以,在我們接受教育之初,就已經開始接受別人歸結的原因,從而影響我們自己的判斷。德威克的研究和我們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都證明了這一點。

《逆商》:面對工作困境,這3招助你提高“逆商免疫力”

三、具體如何提高逆商?3招教你化險為夷,擁有人生掌控感

既然我們一開始面對世界,就遇到不足夠客觀的評價,作為被動承受這些的一方真的應該積極改變,這樣才會讓人生有更多可能。具體如何做呢?

1、刷新認知,逆商可以馬上被改變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中心神經生理學科負責人——馬克·努維爾博士研究發現,我們學習的過程發生在腦灰質,它位於大腦表層的意識區,這個區域被叫做“大腦皮層”。比如,小孩子學習如何用筷子吃飯,我們學習如何做ppt,都是這個區域在負責。

當一種思維方式或行為經過反覆實踐後,它就會進入大腦的潛意識、無意識區,即“基底神經節”。而且我們做某件事越多、痛感越大,這件事就越發變成無意識和潛意識。某個習慣會立即改變,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到強化。

《逆商》:面對工作困境,這3招助你提高“逆商免疫力”

比如,手被火爐子燙到,我們只需要100毫秒就學會了「不再碰熱爐子」。這是因為爐子帶來的痛感導致大腦內發出響亮的警報,馬上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手放在了哪裡,縮回去後,再也不去碰。

我有一個前同事,特別內向、從不惹事,當然也很怕領導。

有一天,她意外知道自己的工資比新來的員工少了近1/3,特別生氣震驚

。在一陣吐槽之後,她做了一件讓我們所有人沒有想到的事情:去找領導,直接問原因。

一個平時見到領導都恨不得想躲起來的人,居然會直接和領導面談工資。後來,她說是因為知道工資的那一刻,被一個新員工比下去,覺得自己很失敗。不過,她這樣做後不但清楚知道自己哪裡需要提高,還克服了面對領導的膽怯。

我們受挫的瞬間就像手碰到熱的火爐子。

那一瞬間帶來的痛感就像一個響亮的報警,觸發了平靜的潛意識區(基底神經節),開始有反應,然後傳到大腦的意識區(大腦皮層),想馬上擺脫挫敗的心理傾向,逆商在這個瞬間可以改變,然後改變人的某一點性格甚至一生。

《逆商》:面對工作困境,這3招助你提高“逆商免疫力”

2、藉助分心法和重塑法,打消災難化反應

在各種各樣的逆境反應中,最能讓人變得無力的反應是災難化。它是指把日常不順想成重大挫折,又把那些挫折想成災難,最後成了心裡越燒越旺的一把野火。

月底了 ,你給領導發過去這個月的工作覆盤。領導發消息說“明天下午3點來一趟辦公室”,你禮貌客氣地回覆後,心也被攪亂了,頹然地坐在椅子上開始想:

  • 不對啊,為什麼領導不找別人要找我?
  • 之前發過去月度總結,他也沒有讓我去辦公室啊,這次絕對有大事情要發生;
  • 難道因為我這個月的績效又是剛達標,領導不是要開除我吧?
  • 天吶!我要怎麼說?我是不是要失業了?

再比如,你接到電費欠繳通知單。低逆商的反應是“

天啊!他們會斷了我的電。我連電費都開始欠了,要是有一天連房貸都還不起,多可怕!

一旦傾向於把一件小事想象成深重的災難,你會發現整個人都被裹挾,甚至會覺得人生都完了,這是潛意識的神經學習慣在作祟。

《逆商》:面對工作困境,這3招助你提高“逆商免疫力”

為了叫停這一行為模式,我們必須干擾它。可行的方法是“止念法”,具體分為:分心法和重塑法。

① 分心法:幫你立即打斷自己的消極反應,並很有可能改變你的心理和身體。

比如,關注一個不相關的人事物,來轉移注意力;通過運動釋放自己身心的壓力;暫時遠離逆境去聽音樂或看一場電影。

② 重塑法:讓你正確理解自己的逆境,從而讓你停止災難化。

不忘初心: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曾說:一個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方式。也就是讓我們記得這一生最想完成什麼,為了那個心之所願,再難都願意。

如果你覺得這個太有難度,不妨試一試下面這個方法。

渺小法:人在受挫時,總覺得自己是最悲慘的,而且越想越慘。這是因為我們放了太多注意力在自己的痛苦上,導致看待事情不全面。其實,

只要稍微關注一下外界,會讓我們變得客觀、平衡。

每個人都不容易,在蒼茫宇宙間,自己也只是芸芸眾生中的個體。人生不過3萬多天,有什麼比活著更重要的呢?

去年,我一個朋友在經歷了5年感情背叛又失業後,覺得自己怎麼都起不來了。但當她出去旅行,在飛機安全落地後,發現自己還健康地活著,對著大海哭了一場後,覺得自己活過來了。現在她生活工作一切都比之前好。

《逆商》:面對工作困境,這3招助你提高“逆商免疫力”

3、敢於挑戰消極看法,“Lead工具”完成逆商的塑造

20世紀50年代,合理情緒療法的創始人——阿爾伯特·艾利斯提出了“ABC理論”:

A(Antecedent)指事情的起因,B(Belief)指個人看法,C(Consequence)指行為後果,直接導致C(結果)的是B(人的想法),並不是A(起因)。即促使一個人做出反應和產生感覺的是這個人對事件的看法,而不是事件本身。

比如,你平時上班都早到,今天因為地鐵故障不小心遲到了,心情不好。於是一整天,你都覺得領導的神情很嚴厲,看你的眼神不太對,好像在針對你。其實,領導不開心和你偶爾遲到一次沒多少關係,是“你的以為”讓你忐忑了一整天。

《逆商》:面對工作困境,這3招助你提高“逆商免疫力”

所以,為了避免對情況不正確的判斷,我們需要知道認知療法創始人——亞倫·貝克的研究模型所強調的那樣:人們需要挑戰或質疑對自己、當前形勢和未來的消極看法。它有助於讓我們認清、評估並質疑自己對所發生事件的反應,看到多面性。

具體如何做呢?“Lead工具”4步法:

  • L=Listen,傾聽自己的逆境反應

遇到不順心的情況,你有那些反應?自責、唉聲嘆氣還是會摔東西?很多人都會在第一步上忽略掉自己,導致一片混亂,這就需要我們先傾聽自己。

就像颱風在登陸之前,我們只有先了解它的大致路徑,看得見將要來的風暴,才能提前做好準備,將損失降到最低。如果一無所知或故意忽視,損失會很慘重。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對逆境有覺察,能發現它

比如,早上的鬧鐘沒有把你叫醒、拿起杯子發現牙膏用完了、滴滴約的車突然被取消了、工作群裡說今天加班.....早上9點上班之前,已經發生了這麼好幾件事,看起來都是小事,但堆積起來就很容易引爆你的情緒。

如果在你認為的挫折來臨時,給自己一個小小的儀式感,做提醒“你看,挫折又來了”、“這是逆境”,會讓你有動作之前,在心理上先做第一層準備,像是給我們焦灼滾燙的內心輕輕敷了一層藥,不至於被挫傷的太慘。

《逆商》:面對工作困境,這3招助你提高“逆商免疫力”

  • E=Explore,探究自己對結果的擔當
  • 工作電腦的硬盤驅動器壞了,如果你的反應是“天吶!我死定了。所有數據都沒了,我又不擅長修理電腦,項目肯定按時完成不了,那個客戶就失去了。”

    要是你一直這樣想,會真的失去合作。既然不好的事情已經發生了,不如問一下自己可以做什麼?自己可以擔當起什麼?比如,及時報告領導現狀,求助技術人員採取一些措施等。

    這樣積極的參與會讓你重新獲得一些掌控感,也就是擔當力

    盡人事聽天命,即便最後結果沒有達到預期,也好過一開始就垂頭喪氣、任事情自由發展。畢竟推諉、指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要注意不要過度自責,接受適當的責備、從中吸取教訓是最合適的。

    • A=Analyze,分析證據

    它是一個簡單的質疑過程,讓你可以審視、質疑並最終擺脫自己在逆境反應中的消極部分。遇到逆境時,不妨問自己以下四個問題:

    • 有什麼證據表明我無法掌控?
    • 有什麼證據表明逆境一定會影響我的其他方面?
    • 有什麼證據表明逆境必然會持續很長時間?
    • 誰能對這件事情負責?

    當問完了上面問題,你會發現「工作硬盤壞了這件事」根本沒那麼嚴重,自己不會完蛋,因為沒證據證明你完全沒掌控啊。你是被自己嚇到了。

    我想起了亞伯拉罕·林肯曾說:“為自己的侷限因素辯解,那就真的受其侷限。”於是,他在任美國總統期間,勇敢地廢除黑人奴隸制,這一壯舉被世人銘記。

    所以,與其糾結缺失的掌控感、可能存在的禍根和持久的負面影響,不如想辦法探索逆境的侷限性,找回一定的掌控感,還有破局的可能性。

    就像被譽為“人類潛能大師”的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那樣寫到:

    重要的決定是在受到刺激(逆境)之後到給出反應(你的逆商)之前做出的,我們每個人在這一階段始終擁有掌控感。

    分析問題就像尋找工具的過程,看到問題就是找到工具,也是一個人最有力量的時候。

    《逆商》:面對工作困境,這3招助你提高“逆商免疫力”

    D=Do,做點什麼

    我們都知道行動才能改變現狀,但難題在於,遭遇逆境的那個人往往沒有準備好要採取行動。

    所以,一味地說“你去行動啊”根本沒用。史託茲建議首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我還需要什麼信息?如何獲得這些信息?

    我應如何限制這一逆境的影響範圍和持續時間?

    我應在什麼時候做這件事?哪一天?什麼時間?

    我的理解是,把“行動”這個大的動作拆解,列出每一步需要做什麼,這樣我們就可以一步步照著清單去做。

    比如驅動硬盤損壞了,到底是哪些數據丟失了?如果能恢復數據,需要的費用和時間是多少?最晚什麼時候可以修復好?我應該什麼時候去做這些事?等等,你把想到的情況記錄下來的過程,也是撿回掌控感的過程。

    行動之所以能治焦慮是因為,一旦你行動起來,你的注意力就從「煩惱」轉移到「如何去做」。

    比如,我一個朋友想報名某英語學習App年會員,但又總擔心自己沒時間。可等她咬咬牙,真正加入了,不玩遊戲、不追劇,每天3、5分鐘的零碎時間都放在英語學習上,到現在50天了,她一天都沒有中斷。

    也就是,她的重心已經從報名之前「擔心沒時間」轉移到「怎樣擠出15分鐘學英語」上去了。而真正付出行動,又會帶來踏實感,繼而會增強我們對一件事的信心,是一個逐漸變好的走向。

    《逆商》:面對工作困境,這3招助你提高“逆商免疫力”

    總結

    曾在19世紀,美國詩人約翰·惠蒂爾在《莫德·穆勒》中寫到:在所有傷感的語言或文字中,最傷感的是‘原本可以做到’。

    如今21世紀,我們也常常感慨“我本可以做到的啊”,然後滿是遺憾。既然本可以做到,為什麼不試著去對抗,讓事情出現不一樣的結果呢?

    美國成功學的奠基人奧裡森·馬登曾說:人的內心深處存在著一些沉睡的力量。人們會為之驚歎,卻從未想象自己會擁有,這些力量一旦被喚醒並付諸行動,生活就會被徹底改變。

    也就是,在逆境面前,我們可以自我改變,可以自我拯救。而人一生遭遇的挫折,並不全是壞處,就像風會吹滅蠟燭,卻會使火越燒越旺。

    所以提高逆商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具體如何做呢?不如按照以下方法行動:

    1、刷新認知,重塑逆商;

    2、及時撲滅心中野火,停止災難化

    3、敢於挑戰消極看法,“Lead工具”完成逆商的塑造

    • L=Listen,傾聽自己的逆境反應
    • E=Explore,探究自己對結果的擔當
    • A=Analyze,分析證據
    • D=Do,做點什麼

    and夏小麥: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青春不老,我們一起變更好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