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生活筆記之防疫的日子裡

大年三十的早上,妹妹和妹夫來家,帶著給兒子的安慕希和餅乾。到走的時候,我也不清楚他們為什麼大年三十跑這一趟。因為距來家拜年也就兩天的時間了(那時還沒有開始封村,封路)。

大年三十對北方的人來說,尤其重要。一天裡從早上開始忙碌各種將要過年儀式的準備。例如貼春聯,貼門神,將祖先的照片全部擦乾淨,擺好,照片前擺上三碟供品,蘋果、臍橙和一碟副食,還有香爐以及香火等等。

鄉村生活筆記之防疫的日子裡

等吃完中午飯,一大家子人集合,堂哥,堂弟,叔叔,伯伯,侄子,幾十號人,帶著冥幣,鞭炮,香燭,炒菜,專門祭祀的饅頭,白酒等等,準備去往官墳,進行祭祀儀式,所謂的請先人回家過年。這一儀式,自我打小就開始,一直延續至今。只要在家,必定要去。這不僅僅是一次必須的儀式,更是一年即將結束時,家族裡成年人的一次聚會,相互拉近感情以及交流的機會。

從墳地回來,各自回家,從前門進,然後開始在祭祀的案桌前,點蠟燃香,磕頭跪拜,燃放鞭炮,請先人回家過年的儀式才算正式結束。我們家族有規定,每年大年三十,所有成年的年輕子弟,以及上一輩的叔伯輩和下一輩的子侄,都要在某一家集合吃飯。

就在我去往三堂哥家的路上——今年他準備酒菜——碰到我老婆,她攔住我,急匆匆地拉我回家,說是還有一個儀式,針對我個人的儀式還沒完成。我遲疑著,思來想去什麼儀式與我有關呢?走到家裡時我也沒想起來什麼。

鄉村生活筆記之防疫的日子裡

到家,老婆提醒我老媽,老媽恍然大悟,趕緊囑咐了她儀式怎麼進行。她拉我進臥室,床上放著一個手提袋,老婆拿過來取出裡面的東西,一套紅色的男士內衣,內褲,一雙襪子,一條腰帶,全部紅色。一根大蔥。她要我立即換上這套全紅的內衣。我一邊換穿,她在一邊解釋說,這是小妹帶來的,今年是你的本命年,穿上這個辟邪躲災,平平安安。我這才明白,小妹今日一行的目的了。這讓我想起我小時候奉老媽之命給我舅家表哥送過,去年給我大舅子也送過。一套紅色的從頭到腳的內衣褲,再一根大蔥,一路遇人無論認識不認識,不許交談,前門進,從過本命年人的臥室的窗戶扔進去,一般都是扔床上,完了,才能開口說話。家鄉人認為本命年的人,多災多難,不好過,這一儀式可以讓本命年的人,祛災除禍,平平安安。至於為什麼送紅色的衣服和一根大蔥,我的猜測就是紅色辟邪,大蔥蔥根辛辣青白(清白)吧!

衣服換完後,大蔥剝皮,剝出蔥白,昨天剛蒸出來的饅頭,形狀像花兒,有別於平時吃的槓子饃和圓饃。老婆囑咐我蹲在臥室門口,大蔥就饃開吃。我遲疑想笑,老媽過來訓我說,別嬉皮笑臉的,趕緊吃,蔥可以剩下,饃必須吃完。我問她,為什麼非得在門口蹲著吃。她說,以前的人都是坐在門檻上吃的,現在臥室沒有門檻,蹲著意思一下。

鄉村生活筆記之防疫的日子裡

儀式結束,我趕緊趕往三哥家。叔伯,堂哥們以及小我一輩的子侄們全部到位,分兩桌開席。我這一輩和叔伯輩們一席,子侄們裡屋一席。每桌九個涼菜,有牛肉,火腿,蓮菜,等等,二十年的白酒西鳳酒管夠。人齊開席,全部人端起酒杯先碰上一杯,說幾句祝福話,再開吃。之後自由活動,敬酒,夾菜,聊天拉家常。國家大事,家裡長短,社會焦點,往事回憶,緬懷先人,念起故人,你來我往,觥籌交錯,時光流逝,酒足飯飽。每年一次的聚會,都讓我感覺滿足,親情滿滿。精神上完成一次承前啟後的總結。個人與家與家族,甚至國家的關聯,就在這一方桌子,一杯酒,一次交心傾聽的聊天中,愈來愈緊密,愈來愈不可分。每次聚會,都有長輩的諄諄教誨和提點,我稱之為家族聚會的金典名句。今年的金典名句出自四堂哥之口,家裡有老人,等於有人替你擋著死亡,老人若走了,你將直面死亡。這讓我想起一句,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有歸途。孝順,是老張家每次聚會交談的重要話題之一。他們也是在提點我,注意處理好家庭關係,我連連點頭。

鄉村生活筆記之防疫的日子裡

這事發生在前不久,老婆與老媽發生千百年以來不斷上演從未中斷過的幾乎每一箇中國男人都要經歷的婆媳矛盾。我夾在中間,護誰都不對。堂哥們有的支持我的冷戰處理方式,兩方都不幫忙。有的怨我,性子綿軟,略顯遲緩,應該力挺老媽,在長輩面前無有對錯,只有孝與不孝,並且為我解釋何謂孝順,有孝才有順。都有理,我不好爭辯。我的內心認為,我對家庭關係的處理,確實欠妥,總覺得很難出口說教任何一方,家中瑣事無理可講。四堂哥的意思,要我多多溝通。人心都是肉長,交心才能相互看在眼裡。我記得某個倫理學家說過,家庭關係排序以及自我角色的定義很重要。我已經在思考如何更好的處理家庭關係的矛盾。生活就是如此,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有人關心,聽你傾訴,為你想法子出點子,頓覺暖心。

吃喝結束,娛樂一番,新年凌晨將近,散後回家,與家人倒數計時。凌晨零點,一掛新的鞭炮響起。農曆鼠年正式開始。

鄉村生活筆記之防疫的日子裡

初一早起,朋友圈裡氣氛已變。各種信息更新輪播,指向疫情嚴重,建議人們取消走親訪友的安排活動。洗嗽後,一家人吃完飯,開始輪流帶孩子。我家小棉襖,一歲多,小棉褲,八歲多。老婆,老媽和老爸,三人帶女兒,我一人督促兒子寫字。

中午時,具體的書面文件挨家挨戶發放。七條建議,幾條硬性規定,一一讀完,感覺疫情確實嚴重了。我開始陷入沉思和些微的擔心中。下午時,朋友圈裡已經有人開始發封村封路的視頻和圖片。類似非典那年的景象開始出現。疫情再次在我心裡變的嚴重。如何防護,自我保護,以及保護家人的安全,我開始在心裡謀劃。

現在的手機傳遞信息非常之快,之便捷。加上人人都很自覺。一時間,巷子裡的路上幾乎無人走動。除了幾個小孩在各家家門口活動之外。天黑,路燈亮了,巷子裡清靜無人,過年時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情景上演,太過安靜,似乎鬼城。

鄉村生活筆記之防疫的日子裡

家人在臥室爐邊看電視。我一人坐在書房看書。去年一年的時間,因為忙,幾乎沒有看過什麼書。之前買了幾次書,二十幾本,就是準備給過年時看的。我喜歡讀小說,再就是散文和經濟類,人文類的書。每次讀書,只要遇到從未讀過,被奉為經典的書籍,無論小說,還是其他,我都會摘錄,買書時,一網打盡。就像老鼠囤貨,預防飢餓時有的吃。讀書,是我這輩子唯一的愛好。就像有人喜歡打麻將,有人喜歡旅行,有人喜歡游泳一樣。我並不覺得讀書,一定會讓你成功,成為功成名就之人。我的感受,讀書讓你變得開闊,不再狹隘。讓你變得通達果斷,不再糾結拖延。讓你心煩不滿,憂心忡忡時,可書中暫避不露頭,在他人的世界和經驗裡,來忖度你心中之所想。讓你在志得意滿,得意忘形時,有的比較和參考,而後變得冷靜理智。總之,書在我來說,它是我生活中精神上的調劑和食糧,是我遇到困難時的智囊與參謀。

鄉村生活筆記之防疫的日子裡

過年讀書,抓緊幾天的休息時間,優哉遊哉,無問世事,將工作拋諸腦後,不管其他,只一心沉浸在另一個世界,另一個故事,和另一個境界裡。接著之前還沒看完,已過半所剩不多的《我的奮鬥之戀愛中的男人》,挪威作家,卡爾·奧威·克瑙斯高的自傳體第二部。第一部《我的奮鬥之父親的葬禮》,已讀完。第三部《我的奮鬥之童年島嶼》已列在我的書單中。

他的每一本書,都厚如字典,對於有些人來說,讀完它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必須做好準備。但在我這種特別喜歡隨筆和散文風格的讀者來說,一旦翻開它,就像被磁石吸引,再也難以分開。他的筆觸細膩,文風溫婉實則鋒利,他回顧從前,述說剖析當下個人的生存經驗。他探討家庭,家人關係,自我角色的扮演,討論寫作的意義,面對初生嬰兒生命的激動,婚姻中的瑣碎,戀愛觀等等。他把他自己當做樣板,用外科醫生一般精準的詞語和冷靜甚至冷酷的心態來描述他自己。我之所以深陷書中,就是因為產生太多的共鳴,繼而領悟很多。

初三,村裡人的像是得到共識,加上村幹部的督促和監管,人人閉門不出。巷子裡和前一天一樣,沒有人走動,扎堆,聚集。賀家村的那個老頭,推著自行車,車後座駝著一個音響,他一邊走,一邊宣傳著疫情如何防控,如何自我保護的措施。他是預備黨員,很多年前,每每遇到公共事件,需要宣傳員的時候,他都會第一時間出現街道和村巷裡。我出去巷子裡,短暫的走上一會兒,猶如毛細血管的水泥鄉道的關鍵交叉口,都有人把守。走近和他聊了聊天。得知,人們都很自覺,還沒出現硬闖,偷闖進出村的人。大家一致的自覺遵守,默契而又律己。

中午吃完飯,薛子哥開著三輪摩托車,車上裝著一個大桶,桶裡是消毒水,有人坐在上面,拿著噴頭,開始每條巷道消毒。有些人出門,在村巷頭三五聚集,聊著有關疫情的問題。大家讚不絕口的聊著建造火神山醫院的中國速度,就像自己親自參與其中,充滿自豪。有人說,照這樣的速度和力度,我們害怕什麼,回家躺著,別添亂,就是最大的貢獻。說完,轉身回家了。有人一邊往家走還一邊說,非典咱都挺過去了,這個算啥。回家上床睡覺為國家做貢獻。

晚上,父親拿著手機,坐在爐邊,不斷的刷著有關疫情發展和防控的消息。時不時和老媽討論一番。他說自己一點都不擔心,國家一定會控制住疫情,儘快結束的。還說,非典怎麼了,還不是過來了。汶川地震怎麼了,還不是挺過來。多難興邦。

鄉村生活筆記之防疫的日子裡

我回到書房,拿著手機開始刷頭條,各種馳援武漢,加油武漢的信息,看得我倒是默默的流起眼淚來。如此團結一張,士氣高漲的國人,我絕對不相信,這一難我們會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個時代裡的每一個匹夫,做的都跟英雄似的。向所有一線以及默默守護的防控疫情的人員,致敬!

繼續翻開卡爾·奧威·克瑙斯高的書慢慢看。生活如趕路,有時需快,有時要慢,必要時,路邊休息一下再走,或許能走得更遠!

今天正月十一,讀完了《我的奮鬥之戀愛中的男女》和《七殺簡史》,這幾天正在讀一本有關醫學和病毒學的科普著作《病者生存之疾病如何延續人類生命》,讀一些科普著作,最有用的恐怕就是對謠言產生免疫。除過晚上讀書,白天裡就是帶孩子,帶著女兒在家轉悠,陪她玩耍,像克瑙斯高一樣觀察她的一舉一動,驚喜與她天使一般的甜美笑容,也像克瑙斯高一樣討厭她大晚上一直不睡覺,害我陪她到十一點多,我稱之為熬嬰行動,而耽誤我看書。陪兒子寫作業,檢查他的寒暑假作業,為了勞逸結合,我倆偷偷的先斬後奏,將他爺爺我老爸的幾頁泡桐木板,劃了線,用鋸子鋸斷,準備釘一個簡單的書架,將我倆四散各處的書籍整理上架。

有人說,疫情的發生,或許對我們來說是一次機會。多留幾日陪伴父母的機會,陪伴子女的機會,自我充電學習的機會。就像寒冬裡,學會忍耐,保暖,不斷的充實自己,冬天總有過去的時候,春天就不會太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