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衫玉带最风流,斜插银篦慢裹头”,浅谈古代梳篦的发展史

引言

《宫词》中曾经有这样的描述:“罗衫玉带最风流,斜插银篦慢裹头。”由此可见,在古代社会中,梳篦也是一种流行的风尚。作为古代社会中的一种整理头发的工具,梳篦还有着首饰的用途,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梳篦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迁。虽然说在很多人看来,梳篦不过就是一种稀松平常的物件,但是其特有的历史价值却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认识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

“罗衫玉带最风流,斜插银篦慢裹头”,浅谈古代梳篦的发展史

梳篦在历史发展下的应运而生

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曾经对梳篦有所记载:

“栉,梳比之总名也。从木节生,梳,理发也。从木疏省声。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凡比之属皆从比。又谓:篦,导也。今俗谓之篦。从竹,篦声。”

在古代社会中,由于男子和女子一样有蓄发的要求,因此每家每户中梳篦都是必需品。

“罗衫玉带最风流,斜插银篦慢裹头”,浅谈古代梳篦的发展史

其实,梳篦只是一种统称,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梳篦分为梳子和篦子两种工具,当人们想要对头发进行梳洗整理的时候,所使用的工具就是梳子,而当人们想要清除一些发间污垢的时候,所使用到的工具就是篦子。对于常年蓄发的古代人来说,由于头发并不能做到每天都清洗,因此梳篦在这一时期就成为了人们清洁头发的重要工具。

不仅如此,一些造型精美的梳篦还可以成为人们戴在头上的首饰,以彰显自己的身份。由此可见,在古代社会中,基于人们蓄发的要求,梳篦也应运而生,成为当时社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罗衫玉带最风流,斜插银篦慢裹头”,浅谈古代梳篦的发展史

梳篦在不同年代中的发展特点

根据考古发现以及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可知,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就已经发现了梳篦的踪迹,通过近年来的考古发掘以及史料研究,专家们认为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梳篦的发展特点都各不相同。

在原始社会时期,梳篦的材料主要以骨头和玉石为主,由于当时的人们生产水平有限,因此梳篦的形态也相对粗糙。

“罗衫玉带最风流,斜插银篦慢裹头”,浅谈古代梳篦的发展史

在对夏商周时期进行研究之时,专家们发现商朝时期是梳篦发展的一个小高峰,在当时的社会中,梳篦的外观已经从长方形逐渐演变出了倒梯形和风字形等等,而材质上也从传统的骨梳、石梳逐渐向牙梳、玉梳发展。而在西周社会中,木梳的出现也使得梳篦在全国范围内有了更大程度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梳篦能够带来的便利之处,在西周社会之后,梳篦也正式成为了人们梳妆的专用物品。

在秦汉社会中,马蹄形的梳篦成为了社会新的主流,虽然说在这时,以金、银作为材质的梳篦已经初具规模,但实际上,对于普遍使用梳篦的百姓来说,木制梳篦仍然是大家追捧的对象。

“罗衫玉带最风流,斜插银篦慢裹头”,浅谈古代梳篦的发展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隋唐社会中,拱背形状的梳篦也逐渐代替了平背形状的梳篦,在当时的社会中,这种带有拱背的半圆形梳篦已经成为了新的社会潮流,而在这一时期内,梳篦也正式成为了很多贵族妇女用来装饰头发的工具。由于在隋唐时期,带有装饰物的梳篦仍然有着很高的价格,因此其装饰作用并没有被大范围推广。

两宋时期到来之际,我国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进步,商业也应运而生,在这一期间,梳篦的发展到了一个顶峰时期,无论是贵族富商还是平民百姓,都能够将梳篦作为自己日常装扮的工具来使用了。

辽金社会中,梳篦的主要发展依托于北方,此时的梳篦也有了宽背和窄背的区分,而由于此时的社会中对于梳篦的使用已经并不频繁了,因此梳篦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低谷阶段,从明清时期往后,梳篦更是由于人们服饰的变化而显得不再重要,曾经盛极一时的梳篦文化也从此陨落。

“罗衫玉带最风流,斜插银篦慢裹头”,浅谈古代梳篦的发展史

结语

从梳篦的传承和演变中,可以大致了解到我国社会的一个文化风俗发展历史,从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代的梳篦特点之上,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也能够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可以说梳篦的出现,为我们现代社会研究古代人民精神风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在对梳篦的了解过程中给,古代社会的文化也得以展现在现代世人面前。

参考资料:《宫词》、《说文解字》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于今日头条首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