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人物】​董家那少尉杨中武抗战二三事

作者:李玉佳

杨中武,男,清河县油坊镇董家那村人。1923年出生,1944年底当兵,部队上用名杨特卿。

杨中武先是在清河县公安队工作,后调往油坊派出所。1947年,在晋冀鲁豫军政学校学习,毕业后到二野208师625团一营一连当排长,并被授予少尉军衔。在经历山西太原、河南焦作等地的解放战争后,随部队修整北上,曾驻获鹿。北平和平解放后,他又先后到北京槐树岭、石家庄、保定等地学习。不久,上级在河北沧县设立衡水军分区,杨中武被委任为军训科参谋。后历任东光县兵役局参谋、区武装部长。1958年,任乡武装部长,后转业到东光县交通局,负责路政工作。1962年,回清河县董家那村务农。


【红色人物】​董家那少尉杨中武抗战二三事


戎马倥偬的日子令人终生难忘,杨中武即使到耄耋之年仍记忆忧心。大大小小的战争不知打了多少回。曾记,当排长之际,身为干部,冲锋在前,身先士卒;曾记,严格遵守上级命令,不辱使命,大胜而归。

杨中武参战都在晋冀鲁豫四省范围内,北至邯郸,南至河南安阳,西至山西,东至山东。邻近部队有太行九旅、山东独立团等部队。1947年,山东济南、河北都已解放,黄河以北未解放的只有山西与河南,当然也是仗打的最多的地方。

杨中武对山西武家山一战记忆犹新。当时,杨中武的部队走了一宿,走到武家山下武家庄村附近,接到消息说明天敌人要从这儿经过。我军连夜开挖工事,树苇子墙,布置好埋伏,等敌人入瓮。第二天一早,敌人来了,我军埋伏人员马上打出信号弹,说时迟那时快“轰隆轰隆——”硕大的苇子墙瞬间一齐倒塌,犹如大地震般惊天动地。这阵势吓得敌人回头就跑。我军乘胜紧追,天不到晌午,敌军伤亡人数已达七八百人。我军未有伤亡。不幸的是,我军3名战士追得太猛,误入敌人埋伏圈,杳无音信。正当我军在山上集合,想汇报胜利情况时,领导却指示马上撤离。当时俘虏的敌军和伤员还没有被抬走,敌人的炮弹就打了过来,炸了山头,这些人都死在自己人的炮弹下。

河南焦作解放战争也是杨中武不得不口吐为快的一场战争。焦作,是河南的兵工厂,整个河南的枪、炮等都从这里生产。“解放焦作好危险!”老人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心有余悸。我军三千人,敌军一万人,且敌军掌握有利条件,武器众多,一个垛口架着一挺机枪。我军事先不曾得知敌我力量如此悬殊,这下可好,怎么解放焦作?当时,我军事先打入城内的人,努力做工作,争取让敌军起义投诚。敌军队伍中有主张和平谈判的,有主张据城抗战的。主战派的人带领几个士兵偷上城墙,抱着一挺机枪就打一梭子。我军中一个班长因此受伤挂了彩。敌军中愿意和平谈判的人不希望再生事端阻碍和平进程,遂一枪击中不配合者的人头,打开城门,我军长驱而入。此后,又相继参加解放河南汤阴、安阳、新乡等多地征战。

至今,杨中武老人的家里还保存有“华北解放纪念章”等多枚奖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