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建議:6歲是家長建立威黃金期,錯過難以彌補

”文/萌主(個人原創,歡迎轉載分享)“

近年來對於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家長的熱議話題,孩子們敏感脆弱,不服管教,成為普遍現象,對此,大多數家長比較信奉的李玫瑾教授為廣大家長給出了建議。

她認為“無規矩不成方圓”,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孩子在6歲前三年的時間是情感,還有三年就是性格,家長要做到3歲之前有恩於他,3到6歲立威於他,規矩才有可能立下。

李玫瑾教授建議:6歲是家長建立威黃金期,錯過難以彌補

​李玫瑾家孩子規矩養成,也得與此

李玫瑾教授在和大家談教育時,也分享了自家孩子在教育上遇到的一些狀況。

孩子在小時候遭到姥爺的大聲訓斥,李玫瑾教授當時也認為孩子那麼小會嚇到他,但是李老師父親卻持相反的觀點,認為經過姥爺的訓斥,以後走上社會,沒有什麼事能嚇到他。

此後,李玫瑾教授把它當作“堅強”的教育課,因為孩子的教育是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家長立規矩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下次不敢再犯,就是對孩子教育的一次成功案例。

李玫瑾教授建議:6歲是家長建立威黃金期,錯過難以彌補

家長做到3歲之前有恩於他,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在三歲之前對一切都是陌生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的關愛,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多給予孩子關心和呵護。

孩子從家長那裡得到足夠的關愛和安全感,才會對世界不感到恐慌和害怕,才會有探索世界的勇氣和決心。

孩子接收到來自父母的關懷,家長得到孩子的反饋,孩子才會對父母心存感激和依賴,這時候孩子會抓住父母的脾氣,逐漸會向調皮的方向發展,這是父母就要向立規矩的方向轉化了。

李玫瑾教授建議:6歲是家長建立威黃金期,錯過難以彌補

抓住3-6歲樹立規矩的黃金期,樹立家長的

3-6歲的孩子已經有自我意識了,並且他們會猜測父母的心理,從而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會產生叛逆的心理。

這時候孩子這棵小樹能否成長為筆直的大樹,就看父母能不能抓住立規矩的黃金期,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小,寵溺孩子而錯過了最佳時期。

像孩子為了得到某樣東西,在地上“撒潑打滾”,父母無奈就會依從,直到面對升學為題的時候,出現分歧,導致了更大的親子矛盾。

家長在立規矩的時候不要急於求成,在孩子6歲之前樹立家長的威嚴,面對孩子的胡鬧,父母要堅定,不能向孩子“低頭”,做到雷聲大雨點小,嚇唬到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保證下次不再犯,逐步地建立這種思想,規矩就會得以建成。

李玫瑾教授建議:6歲是家長建立威黃金期,錯過難以彌補

家長在立規矩時切記不要踩這些坑

家長在立規矩時,一定要注意不可總是加深孩子錯誤的印象,注意一下方面的雷區:

1)不要怕孩子小,不懂父母的意思

當孩子做對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就讚美,用欣賞的目光告訴孩子這些事情是對的,幾次過後孩子就會知道這樣做會受到誇獎,以後就會往這個反向發展。

2)不要強化孩子錯誤的印象

在孩子犯錯時,一些家長只會一味的說“不”,“不正確”,以否定的態度,或是大聲吼叫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了,但在孩子心理就會加深自己對錯誤的印象,父母可以在孩子做對事情的時候,多些正面的回應。

李玫瑾教授建議:6歲是家長建立威黃金期,錯過難以彌補

3)規矩要因時制宜

孩子在小時候避免孩子觸碰一些危險的物品,而立下規矩,讓孩子明白什麼是不可以做的,但是隨著孩子長大,有些事物是可以嘗試的,父母就要隨著孩子長大改變某些規矩。

4)規矩的建立是需要父母和孩子再好情緒時

家長有時會因為一件事情而生氣,在情緒暴躁的時候給孩子立下規矩,之後就再未履行,家長要在和孩子心平氣和時,較為正式地告訴孩子,讓孩子對規矩充滿儀式感。

李玫瑾教授建議:6歲是家長建立威黃金期,錯過難以彌補

大家對李玫瑾教授的觀點是否贊同?歡迎留言分享轉載。

ps:本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