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S學院】“小小觀察員”對楊浦濱江東段的系列報道

【SUSAS學院】“小小觀察員”對楊浦濱江東段的系列報道

編者按:SUSAS學院的重要兒童活動——“小小城市導賞員我”共有60多位志願者學生擔當小小導賞員、小小觀察員和小小表演家。展覽期間,小小導賞員們輪班擔任主展館三樓建築規劃版塊的週末講解;小小觀察員們行走體驗今年新貫通的楊浦濱江東段,記錄所見所想;小小表演家們排練了一出話劇,在主展館公演。孩子們為展覽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也拉進了市民與空間藝術的距離。以下是小小觀察員們發回的遊記、照片和詩歌。


參觀楊浦濱江東段後記

【SUSAS學院】“小小觀察員”對楊浦濱江東段的系列報道

上海寶山路小學

張夏卿(12歲)

11月17日下午小小觀察員集體走訪了楊浦濱江東段。

為了能多瞭解今天要採訪的內容,我們早早吃好午飯,比約定提前了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東面的第五段,我們在這裡呼吸到了來自海面的鹹鹹的清新的味道。我和爸爸前幾天一起看了中途島,看到停泊在碼頭的巨大的輪船,我離開跑到它旁邊,我聯繫電影開啟了遐想,想象著它航行在大海的樣子。站在這艘巨輪旁,我看到了 濱江最東面的黃灰相間的建築——灰倉藝術空間,志願者設計師告訴我們 這兒是楊浦電廠的灰罐儲灰罐。在這裡看到從建築物裡透出的植物,是風還是鳥兒把種子帶過來的呢,植物彷彿也在訴說和陪伴著建築物們。

很快就到了集合的時間,我們來到了淨水池咖啡廳,通過志願者介紹,原來這裡曾經是發電廠的淨水池,名稱由此而來。幾個拱形以環狀連接在一起,遮風擋雨,難怪最早偶遇的同濟城市建築設計的哥哥姐姐們 也選擇在這裡集合,開啟他們的楊浦濱江之旅。之後陸陸續續看到其他市民來這裡的咖啡廳補充熱水,淨水池在設計師建築師的手中,在新的時代又發揮了它的新作用。

跟著線路,接著是深坑空間——以前電廠用來冷卻水循泵取水用,不敢往下看,好深,都能聽到迴音了。“你看,那個煙囪那麼高,是什麼用的”走在前面的小夥伴喊道,也是我想問的。設計師志願者告訴我們原理和左邊照片裡透過走廊也能看到它內部的樣子。現在這裡空氣很舒服,很難想象用煤發電時代,這裡濃煙滾滾的情景。用清潔能源代替汙染能源,切切實實給我們帶來了清潔的環境。好好學各學科,也讓我們能為這樣有意義的事,多添一分自己的力量。

“那另外兩個2米多高的立在水池旁的銅管子,也以前是煙囪嗎?”“哦,這個不是了,銅管是從深坑空間裡取出,改造到這兒,作為一個景點,也是一個歷史物品,留給後代瞭解過去。”

依次參觀了印記花園、水上橋亭、櫻花劇場、碼頭球場……通過和設計師志願者的對話,還發現這裡有不少把歷史物件改造後,成為新景點新用途的,比如纜繩其耐腐蝕,耐用的特性,被製作成了纜繩公園長椅;有些圍牆拆後,挪到有坡度的草坪,碼整齊用鋼筋加固後(比公園座椅低的高度)又可以保護著草坪,也不會影響視線;

【SUSAS學院】“小小觀察員”對楊浦濱江東段的系列報道

【SUSAS學院】“小小觀察員”對楊浦濱江東段的系列報道

【SUSAS學院】“小小觀察員”對楊浦濱江東段的系列報道

穿過楊浦大橋,這裡叫做綠之丘的建築前的廣場上,看到暑假裡 我們剪的形狀被裝飾在了這兒,好開心呀,坐在我旁邊的同學剪的形狀也被我找到了呢。


親密接觸建築師,聽最美景觀背後的設計故事

【SUSAS學院】“小小觀察員”對楊浦濱江東段的系列報道

上海東方階梯雙語學校

丁樂安(10歲)

2019年11月17日下午1:30分,天氣晴朗,本屆城市藝術季的小小觀察員們在楊浦濱江貫通段的東5段淨水池咖啡廳集合,由東向西走訪了楊浦濱江東段。

每到一個點位都會有建築師或志願者向參觀者們提供景觀講解服務,讓參觀者瞭解景觀背後的設計故事。例如紗泉廣場,經過設計師的講解了解到其位於整個基地的中部,是聯繫濱江景觀帶與開發地塊商業建築的主要通道。二級防汛牆與場地的高差通過一組大臺階消化,利用高差設計石階水池層層跌落,最終落於廣場上形成景觀淺水池。水池邊模擬搖紗機設計了特色的互動景觀裝置,可控制噴泉的高度,水池內以紡織機零件為原型設計水車遊樂裝置,為遊人提供豐富的主題互動式遊覽體驗。

【SUSAS學院】“小小觀察員”對楊浦濱江東段的系列報道

【SUSAS學院】“小小觀察員”對楊浦濱江東段的系列報道

【SUSAS學院】“小小觀察員”對楊浦濱江東段的系列報道

在櫻花劇場景區我們通過設計師的講解了解到其原為楊樹浦裝卸煤和物資的場地,景觀結合原來煤堆的質感與劇場功能結合,並且聯繫整個濱江早春櫻花帶形成活潑的沿線露天聚會場所。下沉滑板樂園以自然形態的地形在櫻花林中創造了一個仿若置身自然中的夢幻山谷,細節上材料結合水磨石的礦物肌理,與周邊輕鬆自然的碎拼石材的匹配後成為新與舊,自然與規整的完美融合,成為每個遊園兒童記憶中充滿工業運動魅力的夢幻處所。

水上橋亭位於國棉九廠與楊樹浦煤氣廠之間,將不同廠區的碼頭連成一氣,形成了一條自西向東連綿不斷的水上步道。混凝土棧橋每段長約42米,邊緣微微外挑,做成了“甲板”的樣子。

由於時間的關係,本次走訪到東一段就告一段落了,最後大家以大合照為結尾,給本次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SUSAS學院】“小小觀察員”對楊浦濱江東段的系列報道


楊浦濱江東段之旅

【SUSAS學院】“小小觀察員”對楊浦濱江東段的系列報道

浦東新區第六師範附屬小學

唐嘉瑗(11歲)

11月17日下午,我們SUSAS學院的小小觀察員們來到了楊浦濱江的東段,開始了我們的奇妙之旅。

我們從淨水池咖啡廳出發,一路前行,途經遺址花園、沙泉廣場,沿途的各個站點都有建築師為我們親自導覽,講解這個站點的設計初衷和方案特色,當我們來到櫻花劇場時,那裡的一片凹凸不平的地面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位設計師哥哥講解道,這是一個自然形態的下沉式滑板公園,公園的四周種植著櫻花帶,景觀還結合了原來的煤堆質感和劇院功能相結合,期待能給前來遊玩的家庭放鬆心情,享受快樂時光。

我們離碼頭越來越近,沿途建築的設計風格也有所變化,當我們走到水上橋亭時,一條連綿不斷的水上步道就在我們的腳下,我彷彿看到了過去黃浦江邊碼頭的熱鬧景象呢。

當我們走過江岸廊橋時,遠遠就望見了一座建築被一團綠色包裹著,好似一個巨大的鳥巢,媽媽說那就是綠之丘了,我興致勃勃地衝進去,用蓋好章的藝術護照換取了一份精美的禮物,這是一盒濱江站點的印泥組合,我真是太開心了。

【SUSAS學院】“小小觀察員”對楊浦濱江東段的系列報道

這次短暫的觀察之旅讓我受益匪淺,今後我還會經常來這裡走走。楊浦濱江,我們下回見~


楊浦濱江——百年工業遺存在呼吸

【SUSAS學院】“小小觀察員”對楊浦濱江東段的系列報道

上海市虹口區曲陽第四小學

朱海毅(9歲)

如果不是聽了設計師的快閃導覽,我絕對不會想到眼前三個可供人們小憩片刻的涼亭,是由原來稱煤的煤鬥反過來的。我驚歎不已,這裡可以說是個標準的工業遺址公園,正所謂遺蹟花園。

如果我是煤鬥,我會很開心自己可以在21世紀的今天再次在這裡呼吸,彷彿被重新賦予了生命與活力一般,我會給大家講述曾經這裡的工業發展史。

如果我是煤鬥,我會很高興自己成為楊浦濱江的一道富有故事的美麗風景線,歡迎大家都來我這裡走一走,每一次相遇,都讓我更加期盼與未來的牽手,一代又一代,楊浦濱江的明天會更好!

【SUSAS學院】“小小觀察員”對楊浦濱江東段的系列報道


相遇楊浦濱江東段的打卡點

【SUSAS學院】“小小觀察員”對楊浦濱江東段的系列報道

上海市靜安實驗小學

王雅穎(10歲)

楊浦濱江已成為眾多市民打卡的熱門地。長達5.5公里的濱江空間,每一段各有精彩,每一座煥發新生的建築,每一處點亮空間的景觀,每一條精心規劃的路徑背後都凝結著設計師大量的心血,17號下午城市空間藝術季邀請我們來到楊浦濱江與設計師們來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相遇”!在每個點位,都可以看到高舉SUSAS特製的小牌子的設計師志願者在等候著我們。大家跟著我一起來看看楊浦濱江東段多個“打卡點”吧!

東1段由龍門吊碼頭,踏步式碼頭,楊樹浦驛站-大橋公園站組成,龍門吊碼頭位於電站輔機廠西廠舊址。該廠區設計通過低擾動介入的方式,設計了烏桕棧道,將現存的老碼頭連接起來,使水域步行系統連通。利用保留的工業設施如龍門吊、吊車等形成後工業碼頭景觀。依託場地內現存的車間、老碼頭輔助用房等,將其改造為楊樹浦驛站、休息涼亭等服務設施。

東2段由水上橋亭,共生構架及生態水池,尋找印記花園組成,水上橋亭位於國棉九廠與楊樹浦煤氣廠之間,將不同廠區的碼頭連成一氣,形成了一條自西向東連綿不斷的水上步道。

東3段由邊園與碼頭球場,櫻花劇場,皂夢空間組成,碼頭球場原為楊樹浦煤場的裝卸碼頭,設置了沙灘排球,碼頭籃球場,瞭望臺等景點。球場周圍的纜繩座凳,由天然麻質纜繩浸桐油後全手工纏繞而成,使景觀細部更顯碼頭特色。

東4段由紗泉廣場及海綿走廊組成,紗泉廣場位於整個基地的中部,是聯繫濱江景觀帶與開發地塊商業建築的主要通道。水池邊模擬搖紗機設計了特色的互動景觀裝置,水池內以紡織機零件為原型設計水車遊樂裝置,為遊人提供豐富的主題互動式遊覽體驗。

東5段由灰倉藝術空間及淨水池咖啡廳-深坑空間-遺蹟花園組成,灰倉藝術空間由原來楊樹浦電廠的幹灰儲灰罐改造而成,3個黃灰色相間巨大而醒目,是電廠段的重要工業遺址。3個灰罐中的兩個經過重新劃分層面後作為展示空間,另一個則以盤旋而上的坡道兼具交通和展示功能。

楊浦濱江的植物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連片的芒草與蘆蕩,移步換景的多彩野花,與修剪整齊的都市綠化有極大不同,讓靠近它的人沉浸在無盡野趣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在我們看來那些完全可以當廢物處理的石頭,煤炭,煤筐,鋼筋混泥土,竟然在這些設計師手中變得栩栩如生。


楊浦濱江漫筆

【SUSAS學院】“小小觀察員”對楊浦濱江東段的系列報道

上海進才北校

賀瑞琦(12歲)

由於參加城市空間藝術季的活動,我有幸跟隨老師一起走進楊浦濱江,瀏覽這一段美景。據說,習近平總書記前兩天到上海也特地視察了這裡,走進去,真的是不虛此行。我們跟隨著老師和設計師,從水中咖啡屋出發,剛轉進主路便讓我耳目一新。只見那寬闊的黃浦江上輪船穿梭,已是深秋時節,眼前卻還是鳥語不絕,時有花香的綠地、造型奇特的涼亭、清澈的小溪,江水嘩嘩地拍打江岸。而身後更是另一派景象,高大的煙囪高聳雲霄,古樸的舊式廠房沿江展開,設計師告訴我們,這裡原來舊中國早期的工業園區,一百年前的這裡曾是一家火電廠,旁邊是一家制皂廠。我一聽,不禁心生欽佩,因為這裡既保留了原有的樣貌並更充滿了時代氣息,真是別具匠心啊!

沿著步道,我們走過了深坑空間,遺蹟花園;走過踏步式碼頭,龍門吊碼頭;走過水上橋亭,我欣賞著美麗的風景,更領略著楊浦濱江別具一格的魅力和風情!

來到遺蹟花園,設計師告訴我們,遺蹟花園裡的幾個小涼亭都與舊時的建築有所聯繫,涼亭的頂均是由原來的煤鬥翻過來改造而成的,以一種形象的構造展現在我們眼前。綠植旁邊,原有的鋼筋和混凝土結構還保留著,透過鏽跡斑斑的鋼筋和裸露的牆體,我彷彿看到100年前的人們在這裡熱火朝天工作的樣子。

走過排球場,我們便來到了櫻花劇場。按說劇場就是演出的地方啊,可是環顧四周,除了一排座位和它前面的小小的空間,並未覓得舞臺的蹤跡,我心生疑惑,馬上向身旁的設計師哥哥請教,原來這個劇場是沒有舞臺的,如果我們坐在這裡就會發現,自己彷彿置身在動畫中,面前是廣闊的黃浦江,江鷗在翩然飛翔,背後則是老房子、籃球場、沙灘排球場,置身在這些美妙的景色中,不正是身在劇中嗎?這裡還種植了早櫻,它們排列得得很像劇場座位和臺階,櫻花劇場也由此得名!這裡的滑板樂園,以自然形態的地形置於櫻花林中,在這裡遊玩,彷彿置身在大自然的夢幻之中!在細節處理上,結合水磨石和礦物質的地面與周邊輕鬆自然的水平石材的搭配,成為新與舊,自然與規整的完美融合,使櫻花劇場更具魅力。通過設計師的介紹,我還了解到,這裡原是楊樹浦電廠裝卸煤和物資的場地,經過改造,保留原來煤廠的質感,再栽種上美麗的早櫻,形成了這個別具創意的新景觀勝地,我幻想著來年春天,櫻花爛漫,落英繽紛的情景,一定是美不勝收。

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參觀結束了,可是我的腦海中還有好多疑問等待設計師的解答,楊浦濱江真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地方,讓我流連忘返!望著遠處層層密密的綠色和近處波光粼粼的黃浦江,我不覺沉醉於其中。


遊濱江大道有感

【SUSAS學院】“小小觀察員”對楊浦濱江東段的系列報道

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

楊卓然(11歲)

碼頭遺址前留個影,

好像走進激情燃燒的歲月裡。

為了上海人民站起來,

你們挺直腰桿幹起來。

碼頭繁華掀高潮,

你們曾為上海建設立大功!


國棉九廠舊址前留個影,

好像走進改革開放的日子裡。

為了家鄉富起來,

你們揚眉吐氣幹起來。

馬達聲聲織紗忙,

你們是上海最火的名片!


楊樹浦電廠舊址前留個影,

好像走進春天故事的歲月裡。

為了建設新上海,

你們擼起袖子幹起來。

日夜發電送溫暖,

你是上海人心中難忘的豐碑!


上海船廠舊址前留個影,

好像走進日新月異的新時代。

為了上海強起來,

你們任勞任怨幹起來。

萬噸巨輪闖大洋,

你們是上海人民心中最深的記憶!


濱江大道留個影,

更加自信向未來。

為了家鄉美起來,

你們舊貌換新顏。

大道鋪開幸福路,

你們是上海最美的一道風景線!



主展信息

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相遇


總策展人:北川富朗

規劃建築版塊策展人:阮昕

空間藝術版塊策展人:川添善行

總建築師:章明

平面主視覺設計:韓家英

布展團隊:風語築

展覽範圍:包括主展館以及楊浦濱江南段5.5公里濱水公共空間

主展館地址:上海市楊樹浦路468號(包括船塢和毛麻倉庫)

主展館開放時間:已閉幕

主辦單位: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政府


聯繫我們


上海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促進中心

郵箱:[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susas.com.cn/

【SUSAS學院】“小小觀察員”對楊浦濱江東段的系列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