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安防下沉時代,智慧城市能挑起“大梁”嗎?

  前言:隨著智能安防時代的到來,更為智能化的安防行業已不僅僅是完成對全城立體化監控那麼簡單。在AI、IoT、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號召之下,沉積多年的名詞——智慧城市也開始進入世人的視野,並愈發熱烈起來。

  在剛剛結束的2019年,安防行業出現了不少新鮮字眼:複眼、多攝、數據治理、算法商城、數據融合……以及隨著行業應用不斷下沉,百家爭鳴已成為安防行業的真實寫照,各家安企正不餘遺力打磨產業亮點產品,搶佔市場先機。

  不過,孤軍奮戰並不是當下安企的發展核心,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開放技術,加入到與合作伙伴的生態建設中去。而關於這點,在當下屢次登上熱門的智慧城市建設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智能安防驅動智慧城市建設迎來發展高潮

  智慧城市在十多年前就已被談及,但在這十多年的時間裡,除了歐洲、北美等地區取得質的進展之外,中國智慧城市並未取得太大的成效。直到2014年。智慧城市上升為中國國家戰略後,智慧城市才開始成為了中國城市建設的重要工程。

  國家網信辦對智慧城市的定義是,“以為民服務全程全時、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數據開放共融共享、經濟發展綠色開源、網絡空間安全清朗為主要目標,通過體系規劃、信息主導、改革創新,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現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進,實現國家與城市協調發展的新生態。”由此可見,智慧城市建設,並不是單純的技術的進步,其涉及安防、經濟、會服務、城市可持續發展等諸多方面,需要政府、企業、人民三方合力共建。

智能安防下沉時代,智慧城市能挑起“大梁”嗎?

  不過,業界普遍認為,上升為國家戰略只是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的奠基石,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來襲,才使得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迎來發展高潮。尤其是在這波智能安防的驅動之下。

  儘管智能安防技術也是在近些年才得到較快的發展,但這絲毫不影響在社會生產生活方面的滲透。反觀這幾年,智能安防技術已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安全“保護神”:在公共安全領域,以公安為主的競爭已經趨近白熱化,視頻結構化、大數據、智能分析等技術在人臉布控、出入境管理等公安業務中成效凸顯;在交通領域,交通大腦、智能交通、智慧停車等概念已經完全落地,城市的運行效率、出入安全大大提升;以及在社區建設、教育、醫療、家庭、應急管理、能源、金融、零售、文旅等各類社會領域建設中,智能安防技術均已全面開花,將社會生產生活的安防工作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細究以上種種,不論是公安、交通、教育,還是金融、能源、社區、醫療等等,均是城市的組成部分,也就是說,作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智能安防技術的發展,極大促進了智慧城市的發展。

  國際數據公司最新數據顯示,預計到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技術相關投資將達到1894.6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389.2億美元。這個人口占據全球近六分之一的亞洲國家,其智慧城市建設投資超過全球五分之一。這意味著在全球範圍內,中國對智慧城市建設的投資遙遙領先,並從未吝嗇過

  智慧城市建設重心逐漸向城市運營體系轉移

  當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主要聚焦在能源管理與基礎設施、數據驅動的公共安全治理以及智能交通三大板塊,而這三大板塊的核心依舊圍繞視頻監控系統的建設而進行。但智慧城市的本質並不止是依靠視頻監控系統對城市進行全天候、360度無死角監控,更在於通過科技手段便捷人類生活。而就這一本質來看,當下智慧城市建設遠遠沒有達到。

  既然視頻監控系統已經不能滿足智慧城市建設需求,那怎樣的智慧城市建設才是最正確的打開方式?城市大腦?城市操作系統?還是促發新的建設體系的出現?

智能安防下沉時代,智慧城市能挑起“大梁”嗎?

  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基於視頻監控打造的立體防控體系,城市運營開始成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發力點。“智慧城市的建設光靠技術支撐遠遠不夠,城市運營服務也應與城市發展建設相結合,專業的城市運營隊伍將加強城市智能化建設的體驗感。”商湯科技副總裁、智慧城市綜合業務事業群CTO閆俊傑博士如是認為。

  於是,在智慧城市新理念的轉變下,越來越多的企業爭相發力城市的數據流通、數據服務環節,創新設計構建全新且智能的城市運營平臺。諸如被視為智慧城市共建共享的抓手——智慧路燈,逐漸成為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熱門風口。

  城市信息資源採集入口、推動城市照明體系升級、助力城市可視化數據中心建設……“目觀”城市所有大小事件的智慧路燈,迅速搭建了一套最為便捷和迅速的城市感知體系,改變人類生活和管控的方式,創新城市運營管理模式。

  而除了智慧路燈,各類城市大腦也助力了以運營為主的智慧城市新體系的形成。通過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城市大腦將城市交通、政府政務、城市精細化管理、環境保護、區域經濟管理等構建為一個後臺管理系統,通過實時全量的城市數據資源打通不同管理平臺,即時修正城市運行缺陷,推動城市數據化管理,實現城市治理模式、服務模式以及運營模式取得重大突破。

  對於智慧城市而言,城市運營不止是一種現代化城市管理模式,還是突破城市不同部門之間各方面壁壘的不二入口,是城市的“心臟”,智慧城市得以落地的重心。這個高效協同的信息共享與交換平臺,負責城市相關信息的整合共享、實時監控,實現多部門的協同,並通過應用平臺提供開放式的服務,處理城市應急事件和城市公共服務事件,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壯大城市經濟、合理經營城市資源,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挑起智能安防“大梁”?智慧城市還有點難

  公開信息顯示, 2019年是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落地元年。其中,智慧城市的深入和發展給中國帶來了諸多的需求,包括BATJ、AI四小龍、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科大訊飛等在內的不同行業龍頭紛紛瞄準智慧城市搶灘登陸。

  德勤近日發佈的研究報告《 超級智能城市2.0,人工智能引領新風向》顯示,中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在最近幾年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長,其已經成為全球智慧城市建設最為火熱的國家,試點城市佔全球48%,數量達到430+ ,超過歐洲全域。這似乎在暗示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成為全球性的超大工程。

  但即使被冠上“全球性超大的工程”的美名,也並不意味著中國智慧城市能夠挑起中國經濟發展以及智能安防產業的“大梁”。

智能安防下沉時代,智慧城市能挑起“大梁”嗎?

  中星技術副總裁兼總工程師施清平在談及當下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時提到:“智慧城市的建設擁有巨大的市場,將是長期性的發展方向,視頻監控作為其中的重要組件,發展空間也同樣巨大。但是,安防和視頻監控並不能替代智慧城市建設。”在他看來,

在智慧城市的整體構想中,視頻監控攝像頭是城市的“眼睛”,起到80%以上的真實數據採集功能;但對於人體來說,眼睛”即使加上相應的視覺神經也只是完成圖像處理,但並不能代替“大腦”進行思考和行動。也就是說,視頻監控是城市智慧化的一個非常重要“感覺器官”,但並不能替代其他器官來解決城市的所有問題。

  從算法技術層面來看,當下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花具有非常的進步空間。類比自動駕駛,不少科技公司將算法的精度劃分為S1、S2、S3、S4四個等級。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以攝像頭智能視頻分析中需要的人工干預程度來劃分,S1級別的算法對應單個攝像頭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預;S2級別的算法對應一百個攝像頭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預;S3級別的算法代指區級地域攝像頭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預,攝像頭數量一般為千級;S4級別的算法則對應一個城市級別的攝像頭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預……而在當前,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算法精度大多還處於S1或者S2級別。

  從實際落地程度來看,儘管雪亮工程首期建設正在接近尾聲,中國城市已經部署了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視頻監控攝像頭。但當下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呈現出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發展局面:從區域分佈來看,呈現出由東部大城市向中西部地區城市推廣的趨勢,在入選中國智慧城市試點的城市和地區中,大多數分佈在環渤海沿岸和長三角城市群。此外,在中國,一線城市的智能城市發展水平已經大幅度領先於其他城市,特別是在創新水平上,其他城市出現了明顯的劣勢,不利於可持續的智能城市建設。同時,中國所有城市之間在智能城市應用領域上表現出的參差不齊也較為嚴重。

  小結:

  作為科技界的風向標,每年的CES展都預示著來年科技的發展趨勢。而在CES 2020上,從入會的面部掃描儀,到各種電子攝像頭,監控技術在CES 2020已經隨處可見。著名汽車製造公司豐田在CES前夕,正式對外公佈了其智慧城市藍圖“Woven City”。這一切都意味著,CES的重心開始從智能家居向智慧城市轉移。

  前景一片大好,但智慧城市建設卻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同環節相輔相成,共同助力。當下看來,城市運營的重要程度應該大於城市建設,尤其是建設完善的城市運營中心,才是智能安防下沉時代,智慧城市發展的關鍵。此外,立法工作誰來制定、如何制定,誰來牽頭建設、誰來聚合技術、誰來營維等問題 ,也是當下智慧城市建設必須解決四大難題。唯有如此,智慧城市才能成為驅動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最大“功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