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城管“精耕细作”为城市开启“美颜”功能

四川在线消息(李露平 记者 薛伟光)

走上街头,道路两旁花团锦簇,清新市容扑面而来;漫步于马尾河畔,树影摇曳,清风徐来,让人醺然欲醉;夜幕降临,公园里、广场上,人们或歌或舞,欢声笑语随风飘送……

绵竹城管“精耕细作”为城市开启“美颜”功能

2019年以来,绵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按照绵竹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疏解老城、繁荣新城、做精做细、愉悦市民”的城市建设发展思路,立足“精、细、深、实”的治理理念,积极探索管理模式、不断创新长效管理机制,重点解决市民最关心、最现实的难点、热点问题,以攻坚之勇、绣花之功,努力推进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绵竹城管“精耕细作”为城市开启“美颜”功能

软文化+硬举措 助推清廉机关建设

走进绵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务实担当、清廉有为”8个红色的大字显得格外耀眼,再加上“扬清风正气,建清廉机关”大型主题展板构成了绵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机关特有的廉洁文化氛围,充分展现了全体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和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良好精神风貌。“每天进单位后,首先看到的就是务实担当、清廉有为等苍劲有力的大字,时刻告诫自己要坚定理想信念,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执法人。”绵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环治办负责人刘俊说道。

绵竹城管“精耕细作”为城市开启“美颜”功能

绵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是“清廉德阳”市本级第一批清廉阵地建设试点单位。在清廉机关建设中,该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五清”目标,筑“三责四清五廉”建设体系,推动清廉思想、清廉队伍、清廉作风、清廉纪律、清廉文化融入到综合行政执法发展的方方面面,使党员干部做到心有节、行有律、廉有为;以清廉促工作,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清廉机关内部管理,严格监督执纪、突出清廉机关建设纪律约束,厚植清廉文化、营造清廉机关建设浓厚氛围等方面,致力打造“政治清明、政务清廉、干部清正、行风清朗”的廉洁部门,全力推进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提升依法履职和服务发展能力,使工作作风效能持续改善,执法队伍形象日渐向好。

绵竹城管“精耕细作”为城市开启“美颜”功能

改善城市市容秩序 城市颜值不断提升

“脏、乱、差!”家住仿古街附近的市民陈露还记得,以往这里占道经营严重,每天叫卖声从未间断,深受其扰。而现在,坐商占道经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流动摊贩在城北综合市场有了“新家”,马路变干净了、摊贩不见了、环境变美了,都让她爱绵竹更多一些。

绵竹城管“精耕细作”为城市开启“美颜”功能

洁净,始终是一个城市的“脸面”。仿古街、北顺城街、仁泽街曾是我市占道经营的“重灾区”,为了提升城市形象,2019年3月至5月,绵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重拳出击整治城北、城南片区环境秩序,啃下管理“硬”骨头,有序引导1600余户流动商贩进入新改建的城北综合市场、城南综合市场和三星农贸市场规范经营,大大改善城市环境;对城北片区沿街商铺占用公共通道擅自搭建的门市彩钢结构构筑物进行了拆除,涉及铺面650余个。

绵竹城管“精耕细作”为城市开启“美颜”功能

“三张名片绵竹情,凝聚力量党政群。清风杨柳景色美,展现酒乡与画城。下力整治脏乱差,达到卫生又文明。”看到城区秩序不断改善,城市颜值不断提升,一名七旬老人特意作诗一首,点赞绵竹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点赞城市环境新面貌。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市民幸福感不断增强

夜幕降临,只见中心广场喷泉处一盏盏、一簇簇的射灯、彩灯交相辉映,随着水柱一起一伏而变幻着不同的色彩,灯光的动静结合、色彩转换让整个喷泉景观都“活”了起来,吸引着路过的市民驻足观赏。“原来绵竹的夜景这么赏心悦目,这是城市里的幸福味道,我要将它拍下来发到朋友圈去。”市民张琳一边说,一边拿着手机对着喷泉拍个不停。

灯光点亮城市的夜。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形象和品位的全面提升,绵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大力推动城市光亮工程建设,在中心广场打造夜景观并在春晞路步行街开展亮化项目,让绵竹的夜以流光溢彩、灯火璀璨的面貌拥抱居者和来者,切实增强市民的归属感、认同感。

不仅如此,2019年以来该局还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对滨河东、西路等城区主要道路进行道路路面沥青改造工程约6.06万㎡,完成人行道维修3550㎡;新天地商业广场段、回澜大道东方明珠段、盛世华章等城市排水管网改造约400米。加快推进公园建设,通过健身区域改造、格桑花广场绿建改造、更换休闲座椅等,进一步完善公园配套设施,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优美舒适的游园环境。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在苏绵大道和回澜大道两侧安装更换休闲座椅60套,并对马尾河沿岸损坏的休闲座椅进行了维修更换,努力为市民创造优美舒适的休闲环境。

建好改好城区公厕 市民幸福指数提升

在城区茶盘街的绿化广场上,一座独具中国式建筑风格的房屋格外醒目,这是一座公共厕所。走进厕所,地面干净无渍,独立厕位、无障碍卫生间、独立管理间等一应俱全,处处彰显着城市管理的人性化。整个厕所的环境,自然清新、干净整洁,让人感觉十分舒适,再加上绿植、墙贴的装饰,使得公厕焕发出一种生机和活力。

绵竹城管“精耕细作”为城市开启“美颜”功能

公厕虽小,却是连着城市基础建设和文明发展这个“大民生”。绵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从细节入手、小处着眼,借着“厕所革命”的契机,把建好改好公厕当成是一篇服务群众、关切民生的大文章来做。如今,在我市的大街小巷,不时可以看见一座座功能完善、舒适美观的公厕,带给市民游客方便的同时,也成为了城市的一道风景。据了解,2019年绵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新建改建公厕2座,并通过加强公厕管理,增加入厕导视牌,不断完善厕所内基础设施,使市民如厕舒适性得到提升,厕所卫生和细节设置更趋人性化。

绵竹城管“精耕细作”为城市开启“美颜”功能

垃圾分类 擦亮城市绿色名片

“点击回收屏幕选择垃圾回收类别,再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回收机就自动开箱,投递生活垃圾后,系统会智能称重、智能识别,环保金便可以返现到手机……”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小黄狗”智能垃圾回收机前,志愿者徐超正在操作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进行垃圾分类。大家在徐超的宣传演示下争相体验,对小黄狗智能垃圾回收机变废为宝的操作非常感兴趣。

绵竹城管“精耕细作”为城市开启“美颜”功能

据悉,自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启动以来,绵竹市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出以政府为主导、以专业分类为引领、以群众参与为基础的生活垃圾分类新路径,在全市掀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风暴”。通过与小黄狗科技环保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学校、小区、公共服务区以及商业综合体等地安装44台“小黄狗”智能垃圾回收机,是签约投放数量最多的县(市区)。截至目前,可回收总量共计约75.28吨,返给市民环保金27619.26元。

绵竹城管“精耕细作”为城市开启“美颜”功能

此外,绵竹市还通过建立“零废弃”小镇,“环保银行”进学校,厨余垃圾集中收运,以及在城区公共机构配齐四类垃圾分类桶,预计6月上旬,设立安装完毕24座垃圾分类亭、60个垃圾分类宣传栏,稳步推进城东新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等方式加快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前,绵竹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已达100%,物业小区设施覆盖率为48.6%,中端运输设施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初见成效。

以竹为媒 深化成德眉资同城发展创新合作

“绵竹”地名意为“绵水之滨,茂林修竹”,竹类文化在绵竹历史悠久。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讲话重要精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意见》,绵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充分利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大好机遇,与成都望江楼公园签订《成德眉资同城发展创新合作——成都市望江楼公园 绵竹市园林管理所竹种质资源繁育基地》合作协议,充分利用成都望江楼公园竹类植物资源优势与我市园林管理所苗圃基地的土地资源合作开展生产繁殖。

竹种质资源繁育基地约80亩,位于德阿路旁、高新区管委会对侧的园林管理所新苗圃内。目前,苗圃基地的土地平整,道路、围墙、排灌沟渠及临时生产管理用房等基础建设已经完成,苗圃内共引进种植竹品种59种,近万余株。月亮泉公园散生竹种园从成都望江楼公园引进的首批精品竹类进行栽植,总共引进46种竹类,共计597株散生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