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万里前来支援孙中山,差点遭到蒋介石软禁,此人是谁?

切列潘诺夫,黄埔军校首席军事顾问,曾担任北伐军东路军总顾问、中国抗日军队军事总顾问、苏联红军集团军司令等职务。

切列潘诺夫来中国前,在苏联参加了十月革命,被逐渐由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了为旅长,并进去伏龙芝学院学习军事。

不远万里前来支援孙中山,差点遭到蒋介石软禁,此人是谁?

切列潘诺夫雕像


  • 为什么他会选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革命和抗日战争?

切列潘诺夫来中国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当时应孙中山的要求,需要派遣一批军事顾问前往中国支援黄埔军校的建设,然而苏联选择派遣切列潘诺夫前往中国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第一,切列潘诺夫参加过苏联的很多战争,先后由一名士兵在战斗中由于出色的表现,先后升迁为团长、旅参谋长、旅长,在实际的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实践经验。

第二,1920年的波兰战役结束后,由于需要加强军事理论知识的学习,切列潘诺夫就进入了伏龙芝学院进一步学习军事,在学习期间表现也尤为突出,并且被选入东方高级班学习,军事理论基础扎实。

第二,切列潘诺夫个人的意愿,他从小就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在苏联国内战争期间,就和那些自愿参加苏联国内战争的中国同志密切的接触,后来又接触了北京《晨报》的瞿秋白,使得切列潘诺夫前往中国的愿望变的更加强烈。

所以,在孙中山向苏联提出派遣军事顾问来中国支援黄埔军校建设时,苏联就决定从伏龙芝学院抽调优秀的学生前往,刚好切列潘诺夫不仅具有丰富的作战实践经验和扎实的军事理论基础,而且切列潘诺夫具有强烈前往中国的意愿,当时的伏龙芝学院的院长首先就选中了切列潘诺夫。

不远万里前来支援孙中山,差点遭到蒋介石软禁,此人是谁?

伏龙芝学院


  • 切列潘诺夫到中国后都积极的做了那些事情?为什么差点被蒋介石软禁?

1926年3月,切列潘诺夫到达中国后,首先花了半年的时间学习中文,并对中国的国内外形势和风俗人情进行了研究。1924年1月,孙中山指派切列潘诺夫担任筹建中的黄埔军校的首席军事顾问。

由于简短半年的中文学习,切列潘诺夫不能很好的掌握中文,各种工作开展起来很困难,他就在其他人的帮助下,通过翻译,在很短的时间内制定出了一套为期6个月的教学训练大纲,通过亲身演示,很快培养出了一批军事人才。

切列潘诺夫之所以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训练大纲,并培养出一批军事人才,这得益于他扎实的军事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作战实践经验,还有他对中国深入的研究。

不远万里前来支援孙中山,差点遭到蒋介石软禁,此人是谁?

黄埔军校操练


切列潘诺夫的军事才能很快显示了出来,比如1924年10月指挥评定广州“商团事件”,1925年2月开始的第一次讨伐陈炯明的东征,10月的第二次东征等等,他都表现出了高超的战争指挥艺术。

但是在1926年7月的北伐中,虽然名义上他是北伐东路军的总顾问,并且一开始按照他制定的作战计划一举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部队,但是蒋介石已经开始逐渐疏远切列潘诺夫,当时东路军的总指挥何应钦(蒋介石的忠实追随者)对切列潘诺夫进行处处设防,不让其参加任何的作战计划,随时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实际上切列潘诺夫处于被软禁的地位。

不远万里前来支援孙中山,差点遭到蒋介石软禁,此人是谁?

北伐


蒋介石之所以疏远切列潘诺夫,主要由于切列潘诺夫的身份所决定的,尤其是孙中山死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已经被蒋介石所抛弃,再加上切列潘诺夫和当时的爱国先进人士关系密切,这一点是蒋介石绝对不能容忍的。

北伐后,随着蒋介石集团真实面目的暴露,苏联顾问的工作也开始收缩,考虑到安全问题和切列潘诺夫染病在身就回苏联去了。

后来切列潘诺夫有两次来到中国,一次是抗战时期,前往武汉担任军事顾问,另外一次是解放后,前往南京纪念孙中山先生,受到了最高规格的接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