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行車怎麼開才安全?老司機歸類行車安全祕訣

長假行車怎麼開才安全?老司機歸類行車安全秘訣

老司機歸類行車安全秘訣

馬上又要長假咯!就在去年,大虎悠專門分期分類分日的一章一章介紹國外先進的《防禦性駕駛》課程。但那時候讀到的車友其實並不多。而且還分了很多期。


長假行車怎麼開才安全?老司機歸類行車安全秘訣


所以藉著小長假的機會,到是可以綜合起來做一個總綱。便於廣大讀者學習參考。主要都是針對高速長途行車的。因為剛好我們要返回工作城市了,所以到是顯得蠻實用的。好吧,廢話不說,我們直接進入總綱精要!

放眼遠方

常規來講,一般駕駛員開車過程中,注意力最為集中的對象是前車。我們總是把大量的精力用來留意前車與自己的距離上,但事實上這是完全不夠用的。因為現代車輛車速100公里/小時緊急制動到停穩大約需要45米距離,120公里/小時制動停車大約需要55米距離。算上駕駛員發現危險到踩下踏板的時間約1秒,總的制動距離可能達到80米之多,可見有多危險。


長假行車怎麼開才安全?老司機歸類行車安全秘訣


要求駕駛員的視線範圍往前推15秒。所謂的“15秒”其實本意是“15秒內車輛經過的距離”。假設車速120公里/小時,我們知道1小時有3600秒,因此1秒內車輛走了大概33米。15秒就走了500米距離。


長假行車怎麼開才安全?老司機歸類行車安全秘訣


因此車速120公里/小時我們需要了解到到前方500米的所有車輛情況,才可以判斷準確的整條道路的通行情況。簡單來說,核心原則是:讓我們的視線,不要頂著前車,而是要“越過”前車的車頂,落到更前面的車輛上去。帶來的好處你一定想得到:前方如果有車輛急剎車,那麼你可以做到提前發現,採取措施,非常有效的避免“連環追尾”的事故。

左顧右盼

無論駕駛者在何時何處,都應當做到充分了解自己車輛周邊的一切情況,以及自己的車在整個道路中的所處位置。雖然做不到360度全覆蓋,但我們可以儘量去做到更多。首先,我們應該養成這樣一個習慣:每隔5~8秒鐘瞄一眼左側後視鏡、右側後視鏡、以及車內後視鏡。


長假行車怎麼開才安全?老司機歸類行車安全秘訣


車內後視鏡需要特別關照一下。太多的駕駛者壓根沒有觀察車內後視鏡的習慣。他們只是簡單的看一看左右後視鏡。事實上左右後視鏡是存在很大的視覺盲區的,車內後視鏡其實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東西,它剛好能彌補左右後視鏡看不到的地方。


長假行車怎麼開才安全?老司機歸類行車安全秘訣


根據幾十年來的實際駕駛經驗總結,基本上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公認一個跟車距離的原則:簡稱“千分之一原則”。意思就是說,您應當與前車保持本車車速的千分之一距離。簡單說,就是自己車速60公里/小時,那麼與前車保持60米的距離是安全的。自己車速100公里/小時,那麼就應當與前車保持100米的距離,以此類推。

引人矚目

事實上在晴好天氣行車,我們也需要保持和雨霧天一樣的心態:儘量讓其他車輛儘早發現我們的車。比如我們經過十字路口的時候,主動減速,並按下喇叭。提示橫向路口的其他車輛或者行人能夠知道我要來了。


長假行車怎麼開才安全?老司機歸類行車安全秘訣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無論是橋面行駛,還是彎道行駛的時候,也必須要養成提前按喇叭的習慣。比如在一些小橋上行駛,上坡到接近頂峰的時候看不到下坡的車輛,或者一些小彎道里你無法看見前方車輛。同時建議彎道行車,只要條件允許,儘量貼著外側通過。


長假行車怎麼開才安全?老司機歸類行車安全秘訣


但需要指出的是,某些城市的地方交規,因為考慮到居民的休息需要安靜的環境,而不允許我們在城區範圍內鳴笛。雖然從駕駛者角度來說,這是增添了不安全因素。有時候真的無法理解這類地方交規的合理性:人的生命重要,還是安靜重要?話雖如此,但既然法規如此,我們還是需要遵守的。

“北京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整部電影最成功的對白,恐怕非這句莫屬!所以在文章的末尾最後再附送一句話:任何時候一旦覺到有潛在的危險,右腳麻溜往剎車踏板上放!這個簡單的習慣卻意義重大。記住唯一關鍵詞——麻溜的!最後祝大家平安迴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