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比输液的危害大?谣传,一文看懂何为雾化


首先,需要明白,雾化与输液都是治疗方式。

相较于去担心工具,不如在放更多的精力在“用药”这种源头上。

雾化是指:雾化吸入治疗是指通过雾化器药物形成药物微粒,通过吸入的方法将药物吸入呼吸道,起到消炎解痉化痰的作用。

请看一下关键词“雾化器”“药物”“呼吸道”,雾化作为一种给药方式,和输液、口服等传统方式是形式上的区别。

雾化心理很委屈:我惹着谁了,怎么就被拿出来当被抨击的靶子了????


雾化好VS不好,看数据


关于雾化的优势通过已完成的临床数据,会展示得更为直观。

本着严谨的态度、小步慢走的姿势,这里列举的实验之非普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仍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

  • 实验1:2019年《中国现代药物应用》上的一组关于“小儿肺炎的对照研究”
雾化比输液的危害大?谣传,一文看懂何为雾化

数据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该研究的结论是:【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

能够提升抗炎效果 , 快速抑制气道及肺部炎症
加快受损呼吸道黏膜的修复 , 缩短治疗时间
雾化吸入属于局部用药 , 不会产生全身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
使用剂量较小 , 小儿使用安全性高


  • 实验2:2017年《哈尔滨医药》上关于“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呼吸道疾病 596 例分析研究”
  • 雾化比输液的危害大?谣传,一文看懂何为雾化

    数据来源于《哈尔滨医药》

    该研究针对作者所在的基层医院的596例儿童呼吸道疾病基于雾化治疗的临床疗效,使用雾化吸入的药物有4大类,共7个品种(详见上表)

    其结论为:

    596例患儿其中577例达到治愈标准,19例达到有效标准
    经过治疗后患儿心率正常,呼吸平稳,咳嗽气喘等症状完全消失
    安全性高,无痛苦,不良反应小, 疗效确切


  • 实验3:2019年《药学研究》上关于“常规疗法与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观察”
  • 雾化比输液的危害大?谣传,一文看懂何为雾化

    该研究结论为:

    雾化治疗组的临床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注射
    雾化组的患儿临床相关症状缓解时间也短于常规注射
    雾化吸入治疗是局部给药,所以使用剂量较小,相对的副作用也较低


    这三组对照实验都来自基层医院,就这点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

    • 因为近9成的儿童就医,都会选择3公里左右的基层医院。
    • 依照目前的中国医疗国情来说,基层诊疗势必在未来成为常规疾病的就医主阵地。

    为什么这里用患儿组实验做参考?

    1.目前采用雾化的主力军是儿童

    2.儿童的体感性、敏感性、安全的细微性都高于成人

    三组临床研究的共性在于什么?

    1. 雾化比输液所使用的剂量小,副作用明显降低
    2. 雾化的临床疗效上高于输液
    3. 雾化的不良反应小,孩子的不适感低于输液
    雾化比输液的危害大?谣传,一文看懂何为雾化


    雾化真正需要防范的盲区

    2019年6月最新发布的《雾化吸入在咽喉科疾病药物治疗中应用专家共识》,针对雾化吸入治疗在咽喉科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全面、专业的指导。

    下面这张表就是咽喉科疾病药物治疗的汇总(放着专家共识不看,去读养生公号吗?)

    雾化比输液的危害大?谣传,一文看懂何为雾化

    来源于《雾化吸入在咽喉科疾病药物治疗中应用专家共识》

    每一种医疗手段,都具有两面性,都有需要注意和防范的知识盲区。

    就雾化来说,除了最关键的科学用药外,还需要注意:

    • 面罩的消毒、专人专用
    • 减少药物开瓶后储存
    • 操作者的手卫生和操作规范
    • 雾化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气道痉挛等情况
    • 在呼气端开口处置雾化过滤器避免空气受药物污染等
    • 吸入前要清洁口腔,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食物残渣
    • 吸入后应漱口,防止药物在咽部聚积
    • 吸入药液的浓度不能过大,吸入速度由慢到快,雾化量由小到大
    • 心肾功能不全及年老体弱者要注意防止湿化或雾化量大造成肺水肿
    雾化比输液的危害大?谣传,一文看懂何为雾化

    就上述的注意事项来说,潜在危险来自于操作层面,而不是雾化本身。


    最后,我们应当警惕的是药物滥用!


    感冒需要吃【消炎药】,也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想法。此处的消炎药又被窄化为了抗菌素中的抗生素。

    但真实情况是,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引起的感冒并无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 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的比率高达 58%,远超出 30% 的国际水平。

    滥用抗生素是我国最严重的药物滥用行为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在限制使用抗生素以前,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现象约占其中的 30%~45%。

    所以,从根源上讲,真正对孩子和成人产生危害的并不是“工具式选择”,而是药物错用和药用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