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幕後學者到臺前講師,一句詩的錯誤解讀,蒙曼是否真的名不副實

從幕後學者到臺前講師,一句詩的錯誤解讀,蒙曼是否真的名不副實

<code>“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code>

這首《憫農》在中國可謂是世人皆知。上至耄耋老人,下至懵懂幼兒均知道,這是在憐憫農民種地辛苦,勸人節約糧食。可身為教授的蒙曼,卻曲解了此詩中“鋤禾”的意思,因而被網友們逮住群嘲。

從幕後學者到臺前講師,一句詩的錯誤解讀,蒙曼是否真的名不副實

看來都是城裡的孩子

在《中國詩詞大會》的第五季第二場,選手姜怡伶同學遇到一道題。這道題是看圖猜詩題:圖片大體描繪了農民在田間勞作的一幅畫卷,讓選手選擇這幅圖描繪了哪首詩裡的場景。答案是“欲羨農家子,秋新看刈禾”,選項相對冷門。這位選手卻選擇了國民度比較高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在被告知錯誤時,選手尷尬中還不免好奇錯誤原因。

身為嘉賓的蒙曼在解讀此題時,或許是本著幫選手下臺階的心思,點評了一句“這一看就是城裡的孩子”,表示選手是因為沒有農事經驗才誤解了這些古詩。在得到選手的肯定回答後,蒙曼便開始解讀古詩,為選手和大眾答疑解惑。

可她對鋤禾日當午的解讀卻引起廣泛熱議。蒙曼道,這是農民種莊稼的過程。可實際上,真正有農事經驗的人都知道,若在烈日炎炎的情況下種莊稼,莊稼將很難存活。鋤禾的真正意思應該是指給莊稼除雜草。

蒙曼的此番解釋不僅漏了怯,體現了她也是“城裡的孩子”,沒有農事經驗,也讓她陷入一種質疑中——即使沒種過莊稼,身為一個富有才學的教授,也該能從書本上得知這首詩的真正意思吧?莫非蒙曼名不副實?

從幕後學者到臺前講師,一句詩的錯誤解讀,蒙曼是否真的名不副實

從幕後學者到臺前講師:蒙曼是否名不副實

實則不然,縱觀其成長和求學路可知,蒙曼的才學是歷經時間檢驗和公眾驗證的,其著作也頗豐。她的本科和碩士就讀於中央民族大學,在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讀博後,又回到了中央民族大學教書育人,從講師一直做到教授。

其學術之路一步一步穩紮穩打,沒有半點摻假。

在學術上,蒙曼的主要研究領域是隋唐五代史和中國古代女性史,出版的書籍有《中國社會通史·隋唐五代卷》、《蒙曼說唐:武則天》等。其授課實力亦經得起考證,蒙曼相信淺出和深入沒有什麼矛盾,一直試圖把課講得生動活潑又富有內容,學生也能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輕鬆獲取知識。正是因著有真才實學,蒙曼曾屢獲中央民族大學的各種教學類獎項,孟憲實在《百家講壇》講課時,才會向劇組推薦蒙曼。

蒙曼的講課風格和內容十分貼合《百家講壇》的選題方向,在這個面向大眾的舞臺上,蒙曼完成了從一個幕後學者到臺前講師的華麗轉身。

此後,她便成了大眾眼中那位侃侃而談的歷史學者,打開電視機,總能在《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節目中,聽到身為評委的她瀟灑幽默又幹貨滿滿的講解。

蒙曼對自己的走紅等閒視之,也不會刻意去維護名氣。她說,在電視上講課,和她在學校裡講的根本就沒有區別。

她只是在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所有的講師或者評委身份都源於她是一個老師。

從幕後學者到臺前講師,一句詩的錯誤解讀,蒙曼是否真的名不副實

鉛筆上為何裝橡皮?

可是現在人們都說,蒙曼這個老師錯了,她甚至犯了所謂最低級的錯誤——她連《憫農》都解釋錯了,把隨便一個小學老師都能講得頭頭是道的內容講錯了。她誤導了大眾,她該被批判,該被群嘲!

她該被群嘲嗎?試問上次你背《憫農》的時間又是什麼時候呢?不上網的話,你能不假思索地講出其詩人的名號為何?又或者說,敢問質數和合數的定義是什麼?這同樣是小學老師教的內容。相信少有人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得沒有一點疏漏。可能有人會尷尬地道,這都是什麼時候的事了,他不是不會,只是忘了。

可對於一直潛心研究隋唐五代史和中國古代女性史的蒙曼來說,她上次記憶《憫農》的內容,又該是在幾年之前呢?須知人的記憶總是新的覆蓋舊的,因而才需要溫故而知新。蒙曼也只是不小心忘記一個知識點,這不該成為她被群嘲名不副實的把柄。

筆者認為,蒙曼誤讀《憫農》這件事中,她做錯的是不該將自己不太清楚的知識隨口講給大眾,進而誤解大眾,這是她不嚴謹的地方。但人誰無過?正因為人都會犯錯,鉛筆工廠才會給鉛筆裝上橡皮。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相信這件事過後,蒙曼將會以更認真的態度對待學術。這種不該有的錯誤也極少會再發生了。

從幕後學者到臺前講師,一句詩的錯誤解讀,蒙曼是否真的名不副實

老師有錯,學生該當何為

全國中小學生教師資格考試每年都有兩次,在面試中,有個結構化問答——如果你是老師,在課堂上講錯了一個知識點,學生當場向你提出了質疑,你會怎麼做?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如果我是老師,我會在課堂上表揚這個學生做得對,而後若能及時糾正這個錯誤,便不會拖到下堂課。若這個知識點仍存疑,我會先跟學生們講明此處存疑,而後儘快解決這個問題,在最近的一堂課上改正錯誤,更新學生的認知。

從幕後學者到臺前講師,一句詩的錯誤解讀,蒙曼是否真的名不副實

這個問題之所以出現在國家級考試中,便是因為這種事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經常發生,教師們也基本等閒視之,並不以之為恥。現在蒙曼遇到了身為老師很自然會遇到的情況,縱然公眾反應比較大,估計她也會以著一個老師該有的行為妥善處理它。

大眾便是課堂上遇到老師講錯課情況的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可能會

舉手表示老師哪裡有錯,應該是什麼,比較委婉地更正。而不會像現在這樣,在網上肆無忌憚地攻擊蒙曼不配為師,名不副實,連小學老師都不如。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縱使手握鍵盤,也姑且少些戾氣吧。

從幕後學者到臺前講師,一句詩的錯誤解讀,蒙曼是否真的名不副實

總之,縱然蒙曼在《中國詩詞大會》這個公眾平臺上不小心犯了一個老師很可能會犯的錯誤,誤讀《憫農》,我們也不該群起攻之,

對於這個一直把自己當做老師的學者,我們不妨多些尊重,多些耐心。只要我們對臺前的講師多些耐心,相信更多有真才實學的幕後學者會鼓起勇氣走到大眾面前來,將他們的知識成果共享給大家,進而造福大眾。

往期精選:

中國最好考的985大學,建在小縣城錄取分還低,但實力牌子很強

中國第一個奧運冠軍:31歲壯年之際選擇自縊,只留下三封遺書

印度小夥奪得奧運金牌,打破印度88年0金牌的記錄,被獎20億盧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