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笑晚:把“父親”當做自己一生的事業

今天是父親節,一大早就發現豆豆精心給我準備的禮物,甚是開心。

高興、欣慰的同時,也讓我思緒萬千。從之前的“甩手爸爸”,到現在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的我,算是我人生經歷的不小的轉變。

心理學家佛洛姆曾說:"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所以在育兒路上,我希望自己能夠做到一個好的引領者和旁觀者。

在這個節日裡,我不得不提到一位讓我欽佩的父親,把“父親”當做自己一生的事業來經營的爸爸,也被稱為“人才魔術師”的蔡笑晚先生。

蔡笑晚:把“父親”當做自己一生的事業

他的教育理念被稱為家庭教育的“孫子兵法”。從26歲起就把“父親”當做自己一生的事業,並以自己的傳奇經歷在全國走紅,乃至香港、臺灣地區及新加坡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他用一生的時間實踐自己的教育理念,在一個“讀書無用論”盛行的年代,精心培養家中六個子女讀書成才。其中5位美國名校博士和1位碩士,個個都走上了一條精英之路。

他曾出現在央視的節目《謝謝了,我的家》中,和敬一丹暢談自己的教子方法。還被魯豫親切地稱為“博士老爹”。他說,“父親”是他終身的事業,如果有一張名片,他一定要在正面印上:父親。而在背面印上:

  • 長子蔡天文,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現為美國

    賓西法尼亞大學

    沃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
  • 次子蔡天武,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博士,曾在美國高盛公司任副總裁,現在紐約經營公司;
  • 三子蔡天師,美國聖約翰大學博士,現在國內發展;
  • 四子蔡天潤,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博士,曾在哈佛大學做研究工作,在上海創辦私立醫院;
  • 五子蔡天君,中國科技大學碩士,現在銀行工作;
  • 小女蔡天西,18歲考取麻省理工學院博士,22歲獲得哈佛大學博士,現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
蔡笑晚:把“父親”當做自己一生的事業

看著一家英才,估計很多人會猜,他們肯定擁有著顯赫的家世。但其實,中學前,蔡笑晚的孩子們一直都生活在浙江的農村。而在20世紀70年代,還普遍流行著“讀書無用論“。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教育,在貧瘠的土壤中,也能結出如此豐碩的成果?

蔡笑晚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多少人稱我的孩子們是天才,但是我心裡清楚,人的智力相差無幾,真正決定成才的,是容易被人忽略的非智力因素,如信念、意志、視野、道德、健康、自信等。我的六個孩子之所以個個成才,關鍵在此。”

在孩子們小的時候,蔡家並不寬裕。當時一家人還在農村,擠在一間租來的百年老屋裡,樓下是店堂,樓上是一家八口的臥室兼書房。環境是艱苦的,但氛圍卻是溫暖的。

為了讓孩子們有健康的體魄,蔡笑晚和妻子省吃儉用,經常給孩子們買新鮮的海鮮,讓孩子們補充營養。沒有運動設施,他就自己動手做了一張“多功能乒乓球桌”,撐起來是球桌,放下來能當床。放學回家後,孩子們總要酣暢淋漓地殺上幾局。

為了讓孩子們學好外語,每天早晨,他會拉起二胡,用悠揚的音樂叫孩子們起床。之後會打開廣播,調到播放英語和日語節目的頻道。孩子們每天聽,漸漸對外語產生了興趣。

為了能讓孩子們從閱讀中汲取影響,小時候他就經常讀書、講故事給孩子們聽。即使在孩子們學習緊張的時候,也鼓勵孩子多看一些課外書籍,開拓思維和能力。

為了讓孩子們專心學習,他先做好了帶頭作用,晚上全家人都會圍坐在燈下,蔡笑晚看專業書,孩子們讀課本,這已經成為晚飯後雷打不動的習慣。

為了讓孩子們有自立能力,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蔡笑晚在教育的過程中,又增加了一項任務——在陌生的地方讓孩子帶路。由此也悟出一條真理:人生的路,本來就是從不會中走出來的。

為了讓孩子們德才兼備,對孩子的培養先從“孝”字入手,他認為,“德”是比百萬家財更有價值的物價之寶。

30多年前,蔡笑晚就在家裡開起了“銀行”,每個孩子都有一本“家庭存摺”,孩子們誰表現好,就給誰存上錢。錢雖然不多,卻讓孩子們很有成就感。老大蔡天文3歲時,就嚷嚷著要去上學,蔡笑晚說:“如果你的‘家庭存摺’上存夠50塊錢,就送你去上學。”有了目標後,小天文格外努力,不到5歲就攢到了50元。聽說哥哥要去上學了,4歲的老二蔡天武也吵著要跟哥哥一起去。於是在當時的學校裡,就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哥哥在教室裡聽課,弟弟站在教室的窗外旁聽。

蔡笑晚:把“父親”當做自己一生的事業

承認孩子的每一份努力和進步,並給予孩子及時和積極的鼓勵,能不斷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向著更好的方向邁進。弗洛伊德曾說過:“受到父母無限寵愛的人,一生都保持著征服者的感情,也就是保持著對成功的信心,在現實中也經常取得成功。“

蔡笑晚:把“父親”當做自己一生的事業

蔡笑晚的孩子們,就是在愛的包圍中,不斷走向強大的。蔡笑晚常把“做父親是我一生的事業”這句話掛在嘴邊,眼下,看著兒女們個個事業有成,正如自己的名字一樣,蔡笑晚真的是笑在了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