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桃報李,阿里敗將終報馬雲知遇恩;成王敗寇,騰訊只有勝者為王

文:一生萬

老闆的氣度,決定了公司的文化和管理風格。

馬化騰在騰訊內部推行“賽馬機制”,由多個團隊開發不同的產品,並根據市場反應來不斷優化迭代,最終讓市場決定產品的命運。

這個機制背後一定是鼓勵內部競爭,同時寬容浪費,過去十年裡騰訊的業務創新大抵發端於此。而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比如張小龍的微信,就是從馬化騰的賽馬機制中跑出來的好馬。

投桃報李,阿里敗將終報馬雲知遇恩;成王敗寇,騰訊只有勝者為王

馬化騰在騰訊內部推行“賽馬機制”

允許內部試錯確實是馬化騰的氣度,但實際上,對那些在賽馬機制中失敗的人,騰訊並不寬容,比如張小龍做微信時的主要對手——劉成敏。

2003年初,劉成敏從華為跳槽到騰訊,當時騰訊還屬於草創期,只有百來號人。劉成敏擅長與運營商打交道,領導的無線業務為騰訊貢獻了最多的收入。2004年4月,騰訊在香港掛牌上市,收入的90%都來自於劉成敏領導的無線業務。

在張小龍開發微信時,內部競爭者是劉成敏主管的手機QQ團隊和Q信團隊,後來的結果就眾所周知了,這次賽馬的冠軍是微信,劉成敏失敗了。

投桃報李,阿里敗將終報馬雲知遇恩;成王敗寇,騰訊只有勝者為王

微信幫馬化騰搶到了移動互聯網船票

微信幫馬化騰搶到了移動互聯網船票,張小龍成了神一樣的存在,整個騰訊的資源全部向微信傾斜,而劉成敏負責的部門漸漸式微,漸失話語權,其負責無線事業部被化整為零,2013年,劉成敏黯然離職。

類似命運也發生在騰訊遊戲的拓荒者——王遠身上,2002年王遠以曾李青的助理身份加入到騰訊,在他的主導下,騰訊確立了社交以及衍生產品的優勢地位,在開發QQ秀的過程中做出了很大貢獻。

在遊戲上,王遠負責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引進韓國遊戲《凱旋》,但是事與願違,《凱旋》並不成功,另一匹馬《QQ幻想》成了勝者。此後王遠再沒機會,不得不離職走人。

投桃報李,阿里敗將終報馬雲知遇恩;成王敗寇,騰訊只有勝者為王

馬雲這次在社交方向的嘗試是賠錢又丟人

馬化騰的賽馬機制是極強的結果導向,成王敗寇的叢林法則在現代商業競爭中無可厚非,但沒有人做事是一定會成功的,而一旦失去了證明自己的機會——哪怕只有一次——也許就意味著得離開賽馬場。

說完騰訊再來看看馬雲對待敗將的態度。

最典型的例子恐怕就是陳航,自媒體對他冠以的稱謂是“阿里最著名失敗者”,他的確敗過,負責的一淘業務敗了之後,第二次失敗還葬送了馬雲的社交夢想——來往。

“來往”這個產品幾乎沒在普通用戶中掀起水花就銷聲匿跡了,馬雲這次在社交方向的嘗試是賠錢又丟人,但當陳航又提出要做企業即時通信工具時,馬雲依然給予了極大的信任,甚至還把阿里巴巴聖地——湖畔花園的那套房子騰出來給他做辦公場所。

投桃報李,阿里敗將終報馬雲知遇恩;成王敗寇,騰訊只有勝者為王

人才和資本聚集在馬雲周圍

揹負馬雲期望再次上路的陳航唯一能做的恐怕只剩下拼命工作了,他交出的成績單——“釘釘”現在是中國最大的企業移動辦公平臺。

馬雲不僅對“敗將”寬容,而且敢為一個不確定的未來給予高管最大的支持。

一個不會寫代碼的心理學博士要幫阿里巴巴建立雲平臺,深思熟慮後的馬雲選擇了堅定的相信,甚至給出了“每年投10個億,堅持10年”的承諾,這事的結果是,目前阿里雲是中國最大的雲計算平臺,成為阿里巴巴繼螞蟻金服後新的想象空間。

投桃報李,阿里敗將終報馬雲知遇恩;成王敗寇,騰訊只有勝者為王

馬雲的阿里巴巴和馬化騰的騰訊

沒有資格、也無意評點馬雲和馬化騰的孰是孰非,只不過馬雲的故事更有溫度。

蔡崇信這樣的牛人加入時,阿里巴巴除了馬雲的一張嘴之外,一無所有。當阿里巴巴還是一張畫在紙上的餅時,馬雲就能拿到軟銀的大筆投資。這些人才和資本之所以能聚集在馬雲周圍,恐怕離不開馬雲身上、故事背後的夢想底色。

期待您的關注和評論。

本文由一生萬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頻道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