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何庆:“温故”方可“知新”——让复习推动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

何庆

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何庆:“温故”方可“知新”——让复习推动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

何庆,任教于西安市长安区第一小学,高级语文教师,陕西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教学能手”“西安市教学能手”“西安市优秀班主任”“西安市德育先进个人”“西安市基础资源应用名师”。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中获得省部级优课。多次承担区级“教学观摩、送教下乡“活动,并荣获区“名师”称号。

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之下,国内疫情形势逐渐好转。按照市教育局及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开学复课工作随着高三、初三毕业年级的返校也逐步展开。近一段时间的“停课不停学”也接近尾声。

“停课不停学”的网络、空中课堂等新的教学形式,对于小学生是极大的挑战。主要原因:一是小学生在主动性、自控性等方面相比较而言有所缺乏,加之爱玩、好动等天性的使然,线上听讲效果必然不佳。二是小学生最喜欢师生面对面的双向互动教学,而线上教学尤其是视频课缺乏现场互动性,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反馈无法实现。线上教学只有老师讲授,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学生学了多少?学得程度如何?有哪些已经会了?哪些还不懂?这些教师都无法掌握,线上教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只能说线上教学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之举。当学生重返校园,重返课堂,对于教师而言,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做好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衔接。

什么是“有效”?有效就是能实现预期的目标,有成效,有效果。当然,对于语文教学的目标自不用说,每一学段,每一学期,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自有不同的目标,关键是如何实现,实现了即是“有效”,不能实现就是“无效”。要实现,我们就得有的放矢,有了“的”才不会差之毫厘,才会“有效”,简而言之,“的”就是要了解近一段时间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如何,就是复习反馈。复习反馈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线上教学的知识,深化理解,加深记忆,“温故”方可“知新”。这也是“有效”衔接的关键所在。

当学生返回校园,从线上走到线下,复习反馈,无非是学生和教师“两个人的事”,真正要实现有的放矢,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就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复习取得高效率。接下来,我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谈谈我的对复习策略的一些思考。

复习策略一:自主复习

说起复习,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忙着翻课本,整理单元小节,忙着出易错字试卷,阅读训练试卷……密密麻麻的整理复习工作,让人眼花缭乱。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换一种方式,让教师的脚步放慢一些,整理和梳理知识点不是老师的专利,不妨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深入思考,梳理归纳。

一是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整理。可以引导学生从单元内容、板块知识等进行梳理,对于小学生而言思维导图更具形象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把“复习权”教给学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深入思考。二是把出题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搜集整理易错的字,整理语文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成为发现者,出题者。当课堂上学生看到自己出的复习题出现在大屏幕,在同学们的交流中得以解答时,我相信那种激动是难以言表的。

线上线下的有效复习,无论是利用思维导图,还是交出出题权,都是把学生引向课堂的最中央,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学生深入其中进行梳理归纳时,这难道不是一种深入思考和整合吗?这样的复习不更加有效吗?

复习策略二:教师引领

线上与线下衔接的有效复习,不仅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如何当好“导演”指导学生进行线下高效复习呢?一是胸有成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根据本阶段教学大纲,比对线上教学存在的知识点遗漏,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在线下复习中首先要做到自己胸有成竹,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二是化整为零。对于防疫期间的线上教学复习,无论是从知识体系、还是内容上讲都是一个“庞然大物”,如果集中复习,会枯燥乏味,学生会完全没了兴趣,自然也就没了效果。同时,面对时间紧张的线下教学,只有把这“庞然大物”化整为零,分散到每一周,每一天,每一堂课,每节、每天、每周都复习一点,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学生就不会被“枯燥”打败,复习才会有效。三是瞻前顾后。语文教学无论哪个阶段,哪篇课文,都是不能割裂的,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前面学过的字词、阅读策略、语言表达等,也会在后面的教学内容中出现,所以在线下新课教学中,可以把复习与新课的教学内容有机整合,相互穿插,瞻前顾后,使线上教学效果得以巩固、深入。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做好当下线上教学的收尾工作,有效开启校园教学的复习衔接,让云端与地面接轨,让线上与线下溢满花香,让“温故”开启校园“知新”旅程。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