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孩子回到农村老家,吃了饭就要回城里,真是因为没地方住?

城里孩子回到农村老家,吃了饭就要回城里,真是因为没地方住?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古老的诗句,从古至今都验证了我国人民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前,家里穷的时候,父辈的七大姑八大姨,叔叔伯伯的,大家都住在农村,对这句诗句的感触不是很深刻。大家逢年过节也好,平时农忙的时候也罢,都会相互帮忙,所以能够经常见面,在亲戚家过夜也是最常见的。到了我们这一代,社会发展迅速,各家都把孩子送去上学,很多多孩子上学以后就在外面工作甚至定居,逐渐从"农村人"转变成"城里人"。这是好事,起码在父母看来,孩子们不必在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才歇,一年365天,天天如此,父辈们对此是欣慰的。

城里孩子回到农村老家,吃了饭就要回城里,真是因为没地方住?

但是,凡事似乎都逃不过两面性这一说法。孩子们在城里安家落户,带给家中亲戚的除了欣慰还有无可奈何。以前,哪个亲戚家来人,天晚了,无论大人小孩,都能在亲戚家住一宿,现在呢?好像大家都有了潜在的意识,不要住在"别人家"里,哪怕是亲兄弟或者叔伯们,都会这样。是的,在过去,大家都条件不好,在哪家住一宿挤一挤,将就一夜,很正常,但现在,哪怕逢年过节回家一次,拜访亲戚,大家的脑海里都有个意识,就是家里挤,住不下,不要给人添麻烦!事实上,真的只是因为怕家里人多,住不下吗?事实并不全然如此。

城里孩子回到农村老家,吃了饭就要回城里,真是因为没地方住?

父辈们很多都已经进入知命之年,孩子们也很多已经是而立之年或者不惑之年。孙子辈的成了孩子们回老家过节却最不愿意留在农村住宿的群体。所以,在城里工作定居的孩子,即便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回农村,也是因为孙子们的缘故,很多都不在亲戚家留宿,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孙子辈 的孩子们从小生长在城市里,没有经历过农村大家里大家和睦相处,可以相互住宿的生活。城里的孩子无论去哪里玩,父母都会叮嘱早点回家,不要在别人家住宿等之类的,慢慢就养成了不住别人家里的习惯。所以,回到农村亲戚家,他们也不习惯留宿,甚至姥姥姥爷家或者爷爷奶奶家,都不习惯留宿,要回到城里自己的家。另外就是嫌弃农村亲戚家条件不好。农村的家庭很多还是比较落后的,这对城里生长的孩子来说是最难于接受的,他们接受不了黑漆漆的土房子,接受不了没有床垫的木板床,接受不了没有马桶的农家旱厕等。对于这一切,他们都是陌生的,所以,他们无法在农村亲戚家里安心的留宿过夜。

城里孩子回到农村老家,吃了饭就要回城里,真是因为没地方住?

如今,农村在不断推进城市化,但是,还是很多孩子不愿意回农村和亲人团聚,不是因为他们不爱他们,只是他们不习惯那样的生活。但是,在这一点上,我更希望父母可以带孩子经常回家,和农村的亲戚们多走动,让孩子更好的体验农村人的朴实和善良,更好的理解农村亲人们的期望和祝福,也能更深刻的体会农村的变革。我想,让孩子们热爱生活在农村的亲人们,这是最好的父母给孩子上的课程之一吧。城市为孩子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但是,农村也可以教会孩子们很多他们在城里学不到的东西。尤其是成为农村不断变革进步的见证者,这是再也无法重复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