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莲梦露、戴安娜王妃、安吉丽娜朱莉,和她们的边缘性人格障碍

玛丽莲梦露,自幼寄人篱下,一生都在寻求安全感,36岁香消玉损;

戴安娜王妃,拥有光环、好评、资源、地位,却没有幸福的婚姻;

安吉丽娜朱莉,好莱坞性感和狂野的女星,离过三次婚,至今依然我行我素,

她们3人有一个共同点:都被诊断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开始于成年早期并出现在各种情境中的普遍行为模式,表现为不稳定的人际关系、自我意象、情感(情绪),同时具有明显的冲动性。

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经常会因为芝麻点的小事而爆发,对他们来说,这个世界就是他们头脑里自以为的样子,可那完全都是他们自己捏造的,他们分不清现实与想法。他们没有完整的自我,时常感到空虚、无助和迷茫。

玛丽莲梦露、戴安娜王妃、安吉丽娜朱莉,和她们的边缘性人格障碍

玛丽莲梦露、戴安娜王妃、安吉丽娜朱莉,她们的一生都称不上幸福,但那并不是她们的错——就像患了感冒一样,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疾病,而不是患者的本质——所以她们需要积极的接受治疗,才能走向康复。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这本书,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保罗·梅森,与美国最重要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自助网站的发起者兰迪·克莱格合作撰写。书中收录了大量真实案例,全部取材于现实生活。当我翻看这本书时,我对边缘性人格障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这本书是为非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写的,因为当人们不得不去面对身边那些罹患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时,需要十足的耐心和巨大的个人稳定性才能应对,不然则很可能会被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情绪龙卷风卷走。

这本书严谨,且充满了人文关怀,它带我一步步揭开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谜题。虽然患者忽晴忽雨的情绪让他们身边的家人和朋友痛苦不堪,但通过本书,我发现,再难应对的问题,也可以有好的方法去面对。同时,这本书也给出了许许多多值得参考的方法。

玛丽莲梦露、戴安娜王妃、安吉丽娜朱莉,和她们的边缘性人格障碍

“我爱你!我恨你!”—— 一半火焰、一半冰山的边缘性人格障碍者

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就像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当这个小孩感到不安的时候,他会将恐惧转化为愤怒,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爆发。因为小孩子的自我是还没有建立完整,所以他们会不分青红皂白,把自己的“自以为”当做事实,扭曲真相,他们可能时而担心自己会被抛弃,时而又会因各种极端想法而做出疯狂的举动。这不仅让患者自己痛苦万分,也让其身边的亲友痛苦万分。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1、疯狂地努力避免真实或者想象中被抛弃的可能性

如果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在童年期缺乏关爱,或者是在一个极不健全的家庭中长大,他将学会通过“否认”或者“压抑”来应对被抛弃的恐惧。日积月累之后,他就再也感受不到自己最原始的情绪。

玛丽莲梦露和安吉丽娜朱莉这两位巨星的童年都缺少最基本的关爱;戴安娜王妃虽然家境殷实,幼年时父母也在身边,但她还是经历了父母离异,与自己讨厌的继母生活的境遇。她们都没得到过每个孩子都需要的关爱,只能带着内心的空缺成长,一辈子都在找爱。

有时候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会非常坦率地告诉你,他们害怕被抛弃。但是更多的时候,这种恐惧会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勃然大怒: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无法自控,都会引发边缘性人格者的怒火。

2、一种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主要特征是在对他人的极端理想化与极端贬低之间交替变化

在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眼里,世界是非黑即白的。你要么是极好的,要么就是极坏的,没有中间区域。当你好的时候我十分爱你,当你不好的时候我恨透了你。如果失去一段感情,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就仿佛失去了手臂,甚至像是失去了生命一样痛苦。

3、认同障碍:持续明显不稳定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感知以及长期感到空虚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缺乏对自己的基本认知,也缺乏对他人的统一认知。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他们经常会觉得空虚,感到“一切都毫无意义”,需要依赖他人才能感到自我的存在。

4、至少在两个方面存在可能导致自我伤害的冲动行为

5、反复发生的自杀行为、自杀企图或自杀威胁以及自残行为

6、因显著的情感反应导致的情绪不稳定性(例如,强烈的阵发性烦躁不安、易怒或者焦虑,通常持续数个小时,很少超过几天)

7、长期感到空虚

8、不合宜且强烈的愤怒或难以控制的愤怒(例如,频繁表现出愤怒、经常生气、反复与人发生肢体冲突等)

9、短暂的、与压力应激有关的偏执、宴想或者严重的解离症状

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并不是故意要制造混乱,他们在混乱中没有得到一丁点的快乐——相反,他们是那么的痛苦!他们活在童年时的恐惧里,他们读不懂这个世界。假如你告诉他们要树立强大的自我,那只会让他们感到更加迷茫,因为他们的自我是有问题的,甚至他们根本就没有自我。

玛丽莲梦露、戴安娜王妃、安吉丽娜朱莉,和她们的边缘性人格障碍

“这都是我的错”——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发怒时,很多亲友会觉得是自己做错了

如果你的亲人生病了,你会因此抛弃他吗?我想一定是不会的,你会希望他积极接受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者需要治疗。虽然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问题,甚至他们会倒打一耙说真正存在问题的是我们,但是我们都会因为种种原因,不会离开也不想离开。

书中明确指出,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者这件事并不是其亲友们的责任,这对那些非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真的是一个极大的安慰。因为有太多人在日复一日的困局中,会把责任归结到自己身上。

边缘性人格障碍会导致其身边人产生很多反应,其中最常见的有:

困惑、丧失自尊、感觉陷入困境和无助、退缩、内疚与羞愧、开始不良行为、孤立、过度警觉和身体疾病、接受边缘性人格者的思想和感受、相互依赖。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会破坏信任感与亲密感,对于非边缘性人格者来说,这会让亲密关系不够安全,

他们再也无法相信,自己内心的深层感受和内在想法会换来爱,关怀与呵护。他们面对某些问题会变得格外谨慎,不再愿意分享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我们并肩前行,却要时时刻刻如履薄冰,我们彼此之间只剩下肤浅的闲言碎语、令人不安的沉默和无处不在的压力。当亲密关系中失去了安全感和亲信感时,我们就会开始演戏。”一位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的伴侣这样表示。所以这本书还介绍了,如果罹患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是你的另一半,当你想离婚的时候,你应该如何做。可以说,真的照顾到了方方面面的可能性。

玛丽莲梦露、戴安娜王妃、安吉丽娜朱莉,和她们的边缘性人格障碍

“我可以对自己负责,你也一样”——不被情绪龙卷风卷走,学会重新掌控生活

边缘性人格障碍者需要药物和心理干预等持续的专业治疗才能好转,可即便如此,作为患者身边的普通人,我们还是可以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自己的生活也变得混乱。

本书用了很多的笔墨讲述该如何应对自己身边的边缘性人格障碍者:

1、照顾自己:寻求支持,找到组织,超然于爱之上,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自尊心,修习正念,增加欢笑,改善健康。

2、摆脱情绪困扰:保有自己的选择,帮助而不是解救他人,处理恐惧、责任感和内疚感。

3、用倾听去沟通:将安全置于首位,控制怒火,积极倾听,非言语沟通,化解愤怒与批评,确认共情。

4、用爱设置界线:边界问题,“海绵式吸收”与“镜面式反射”,准备讨论,坚持改变以及描述、表达、申明、强化的DEAR四字技术。

5、强化正确行为:巩固间歇强化。

以上的每一个点,书中都有详实的介绍——仿佛一本步骤明确的乐高图纸,你只需理解图意,就能搭出漂亮的城堡——按照书中所写,再迷茫的人,也能找到应对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的方法。

如果说边缘性人格障碍者是在黑暗中哭泣的孩子,那么其亲友就是恰好路过看到这个无助的小孩的路人。他们彼此并不了解,但一个普通的人,在看到一个哭泣的小孩时,一定是想提供帮助的。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普通人可以做什么方法大全”。

知道了问题的根源,那么针对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的行为,人们就有了更多针对的方案。小树会在狂风中摇摇欲坠,而百年的大树却可以坚不可摧,所以如果能够在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的情绪龙卷风中保持自我的中正,明确他们的情绪并不是因为自己造成,这样才能不被大风卷走。

玛丽莲梦露、戴安娜王妃、安吉丽娜朱莉,和她们的边缘性人格障碍

“我们都是好孩子”——某种程度上讲,每个人都有点边缘性人格倾向

出演《甄嬛传》的演员蒋欣,也曾经在节目中称自己有边缘型人格的特质,“好话不会好好说,很容易得罪人”她这样表示。率性的蒋欣敢于露拙,其实她并没有达到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程度。然而生活中的很多人,不会承认哪怕一点自己的不足。

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完美的世界里,我们都有童年时未被满足的需求;我们都会在成长过程中留下遗憾;我们都会有情绪包袱;生活中的某一时刻,我们都可能会爆发,是的,某种程度上讲,我们都有边缘性人格倾向。

但我们又都可以保持成长,比如安吉丽娜朱莉,从一个似乎无可救药的坏女孩转变为今天自信的模样,多亏了她自己渴望成长的韧劲儿。学习能让我们成长,当你能够重新审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往事,自然就会知道今天的自己为何是现在的样子,自然的会有一种稳定感和安全感。看过此书后,我更加清晰的看到了人性成长的来龙去脉,也看到了更多人性发展的可能。

  • 一方面是,学会接纳身边人,用爱的眼光看这个世界。

没有人能选择自己的出生,面对大千世界,能够保持内心的柔软,对不幸者给予尊重和支持,接纳万物,包括接纳那些不好的存在,用爱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然后做出自己的决定。我想这是第一点。

  • 另一方面是,不断的完善自我,完整的自我认知,不让自己成为龙卷风。

发展出完整的自我人格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然而确实有人受困于现实,但就像石缝中的小草,只要有机会,就拼命地汲取营养,让自己成长,我想这也是人的基本权利。这是第二点。

在本书的字里行间中,我看见了两位作者的慈悲心,他们给予了边缘型人格障碍者极大的尊重,也给予了非边缘型人格障碍者极大的支持,还带给了读者们无限的信心和希望。

玛丽莲梦露、戴安娜王妃、安吉丽娜朱莉,和她们的边缘性人格障碍

写在最后:

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布雷萧写过一本《父母离婚后》,为那些面对父母离异,自己的内心感到悲伤的“小孩”。这本《与内心的恐惧对话》和约翰布雷萧的作品一样,都是在帮助那些“被影响的人”——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将要遇见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如何应对。


作者简介:Mitchell,爱写作,爱瑜伽的全职妈妈。愿我们都更好的活出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