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上学难” 西安国际港务区和航天基地教育局用数字串起干货满满的直播访谈 众多新学校值得期待

西安国际港务区:

三年内投资28亿

新建改扩建学校18所

三年内投资28个亿办教育,2020年秋季可提供的学位学前段2800个、小学段3100个、初中段1600个……一个个醒目的数字,体现了西安国际港务区在教育上的大手笔。4月21日上午,西安国际港务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朝华做客华商全媒体区县教育系列直播访谈,介绍了国际港务区教育的现状和未来规划,面对这场用数字串起来的干货满满的访谈,网友们纷纷表示:“在国际港务区上学真幸福!”

建紧凑型市级“名校+”共同体 发挥名校作用

破解“上学难”  西安国际港务区和航天基地教育局用数字串起干货满满的直播访谈 众多新学校值得期待

西安国际港务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朝华

陈朝华介绍说,2016年7月,国际港务区整建制托管行政区两个街道办事处,实现了对辖区所有社会民生事务的全面接管,辖区12万常住人口的社会民生服务均由国际港务区来提供。三年多来,国际港务区通过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招募师资、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从2016年7月至今,全区教育领域投入超过15亿元,已建成并投运了陆港一小、陆港二小等区域名校。目前全区中小学共计19所,在校生规模1.5万人,学位充足。目前组建2个紧凑型市级“名校+”共同体,区级“名校+”全覆盖,后期还将通过委托办学的形式引入知名学校来对国际港务区新建成的公办学校进行运营管理,全面提升辖区办学质量。

2017年托管以来,国际港务区建成了陆港一小、陆港二小、陆港一幼、陆港二幼,新提供学位超过3000个。尤其是去年教育大会以来,国际港务区明确了3年内将投资28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8所,其中新建14所,改扩建4所,新增学位17670个,实现辖区学位数量翻番。

三年多来教育的投入逐年增长,按照国家要求各区县教育投入要实现“三个增长”,国际港务区除按照国家的规定动作外,该区的“三个增长”均实现跨越增长,2017年投入2.5亿元,2018年投入3.7亿元,尤其是2019年全区教育支出9.2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大幅提升。

教师实现“全员聘用制” 设立200万元教师奖励基金

除了投入的大手笔,在管理方面,国际港务区也颇具匠心。

陈朝华表示,全区新建学校的教师均实现“全员聘任制”,2017年以来逐步实现按需招聘,三年多来共计招聘教师328名,今年还将进行较大规模的教师招录,目前招录方案正在进行审批中。“全区所有人员,无论是新建学校还是原有学校均纳入考核体系,实行绩效激励,打破平均主义,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尤其是今年,区上设立200万元的教师奖励基金,将优秀教师树立标杆,充分发挥名师、学代的引领左右,最大限度调动辖区教师的积极性。

该区今年印发了《教育系统人事管理办法》、《校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暂行办法》两个重要文件,理顺了教育托管以来教师管理关系,并对校级领导的选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流程,为下一步辖区公办学校软实力的配套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后期校级领导干部的储备和任用做好了关键工作。

重视教师培训,三年多来,辖区接受培训教师超过3000人次,而且还有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交流频次超过150人次,同时建立全区的教师大讲堂,对教师进行不间断培训。

大力发展“名校+”

说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就不得不提“名校+”。陈朝华说,目前,国际港务区有市级“名校+”两个,都是“一长多校”模式。包括陆港一小和柳树余小学、陆港一幼和新陆幼儿园,年内还将新增两个“委托办学”紧凑型的“名校+”。新陆小学、全运村中小学都将分别委托给西安市两所名校运营管理。届时将形成名校带+校全面发展的良性格局。

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还有一个要处理好的关系就是外来务工子女和本地原著居民子女上学需求的统筹问题。目前国际港务区内的学位还比较充足,所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上学派位问题还不突出,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尽量方便务工人员。同时扩充流动人口快速增长区域学校的开班数量和学位,从这两年的监测来看,每年大概有500多位的外来务工子女上学需求。“随着学校新建、改扩建的深入,以及国际港务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同步增长,这个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还将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环境,让这些城市的建设者安心工作。” 陈朝华补充说。

学位足够 辖区内居民子女 都能就读“家门口的好学校”

陈朝华称,2020年秋季入学情况的摸底工作也已经展开了,这次摸底主要通过从公安和住建部门获取一些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也深入辖区内主要的地产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并结合新建住宅项目的入住节奏进行科学研判。

“根据初步摸底的情况看,秋季我们学前段的学位需求在2500个、小学段2800个、初中段1500个,目前可提供的学位学前段2800个,小学段3100个,初中段1600个,所以请各位学生家长放心,国际港务区一定能够确保区内孩子有学上。”陈朝华自信满满地说。

局长的表态让家长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评论区里,不少关注此次直播的家长纷纷留言说:“看了局长的介绍,我们深刻觉得,在国际港务区上学真幸福!”

校长访谈

21日下午下半场的访谈,西安市第六十四中学校长曹斌龙,西安市第七十七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新文,西安国际陆港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费旭明做客直播间,向网友们介绍了三所学校的基本情况,也分享了在管理学校过程中的一些心得。

破解“上学难”  西安国际港务区和航天基地教育局用数字串起干货满满的直播访谈 众多新学校值得期待

西安国际陆港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费旭明、西安市第七十七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新文、西安市第六十四中学

关键词:“诚信试场”让学生对自己的努力负责

六十四中校长曹斌龙介绍说,该校2016年7月移交到国际港务区托管,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幅度提升,有崭新的教学楼、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另外,这几年教师队伍变化很大,管委会先后为学校连续招聘了25位青年教师,改善了教师队伍的结构,也为教师队伍注入了青春活力。

学校的校园文化主题是诚信文化,2016年学校探索 “诚信试场”应运而生,“诚信考试”就是无人监考考试,教育学生要自律、自控、自强,学生进入“诚信考试”的考场就不能作弊,很多学生感慨通过进入“诚信试场”深刻领会了求真,学做真人的意义,“整个考试过程中没有交头接耳,也没有左顾右盼,大家都在自觉维护考场纪律,人人做到了对别人负责,对自己的努力更加负责。”

关键词:感谢“名校+”工程

七十七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新文表示,七十七中和六十四中已经建立了“名校+”联合体,作为六十四中学的“+”校,会和六十四中学紧密加强合作。“一个就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之间的交流,两校领导定期会在一起碰头、开会、研究工作。其次,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七十七中将选派一些教师到六十四中参与学习、教学的整个过程,把好的经验带回来。”另外,邀请对方的名师到学校现场指导、授课、送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相信在两个学校紧密的合作之下,在“名校+”工程引领下,七十七中会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凸显国际港务区速度

西安国际陆港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费旭明称,自己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国际港务区教育发展的高效和快速。“当初建设学校的时候,很多工程需要跟进、需要开现场会,那时主管领导直接在现场多次开会,使得工期缩短了很多。开学以后,对学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很快就可以破解掉,让人深刻感受到开发区办教育节奏是非常快的。很多人不敢相信,学校往往在一些事情需要上级的支持,把这个形成文书递交上去,第二天就得到了解决,这也是对新学校快速前进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西安航天基地:

计划三年新增学校10所

2020年秋季新增投用学校6所

“今年哪些学校能建好?”“名校+有哪些进展”……直播过程中,不时有网友提问。4月21日下午,以“西安市公办义务教育质量提升”为主题的华商全媒体区县教育系列直播访谈之航天基地教育局访谈举行。西安航天基地教育局基础教育部负责人张佩,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常务副校长徐雄、西安航天城第三小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张红梅做客华商直播间,跟网友热情地互动交流。这次直播访谈吸引了20多万网友在线观看。

“五个坚持”促进教育发展

破解“上学难”  西安国际港务区和航天基地教育局用数字串起干货满满的直播访谈 众多新学校值得期待

西安航天基地教育局干部张佩

“2015年秋季,航天基地的第一所自建公办学校招生开学……”张佩声情并茂地介绍了航天基地教育的发展情况及特色亮点。从2015年1所,在校学生52人;2018年5所,在校学生3121人;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一元化管理,区内共有中学2所,小学9所,幼儿园13所,在校学生1.8万人……她列举了相关数据。近年来,航天教育发展日新月异,学校建设提速增量。

“为打造公平、公正、优质、均衡的航天教育,航天基地重点抓好五个坚持。”张佩从坚持教育优先投入、坚持高标准建设学校、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一流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三名+”工程引领五方面详细介绍。比如,优先保障教育经费, 2020年航天基地教育局及各公办学校报批预算约21.19亿元,新建学校预算16.83亿元,辖区公办学校预算2.29亿元,长安区移交公办学校预算1.26亿元,确保了公办学校、移交学校全覆盖。

张佩表示,航天基地在西安市率先制定了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预留了足够的教育用地,区内教育规划超前,教育布局科学,保障区内学位供给,全面解决“上学难”。

访谈中,有网友提问“名校+”的情况。张佩介绍,他们以“三名+”工程为抓手,助推“+校”协同发展。目前已建成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2个,区级5个。为了让辖区适龄儿童享受同等教育机会,保障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等各类群体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航天基地新建优质公办学校航天城一中、航天城二小分别与杜陵初中、东兆余小学兼并融合,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两所融合学校均实现了大统一、深融合,新学校的教育理念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也感染着每一位家长。同时,遴选并组建“名师+”研修共同体16个,成员覆盖全区20余所学校,100余名教师。

这些优质公办学校值得关注

张佩介绍,2020年秋季新增投用学校6所,其中交大附中航天学校小学部已达到开学条件,航天四小、五小、三幼已竣工,2所小区配套幼儿园也已完成治理。

以上6所学校可确保今年秋季如期开学;2021年拟投用航天六小、航天三中2所学校,预计今年10月竣工;2022年拟投用的航天七小、航天二中预计可提前一年投入使用。三年共计新增学校10所,提供12960个学位。2020年秋季,区内可供给学位7923个。未来,将拓展名校资源获取渠道,充分整合、应用名校资源,形成优势特色,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2020年秋季入学工作即将开始,张佩推荐了航天城第一小学、航天城第二小学、航天城第四小学、航天城实验小学等优质公办学校。

下半场校长访谈中,航天城一中徐雄校长、航天城三小张红梅校长详细介绍了各自学校的亮点和特色。

破解“上学难”  西安国际港务区和航天基地教育局用数字串起干货满满的直播访谈 众多新学校值得期待

西安航天城第三小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张红梅、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常务副校长徐雄(从左至右)

关键词:钢琴故事 为学生搭建“梦想舞台”

徐雄校长分享了自己创办航天一中时钢琴的故事。“走进航天一中的中央大厅,我们会看到一架共享钢琴和一个梦想舞台。每当我看见有人走上‘梦想舞台’,不论是学生、家长、老师、嘉宾,或者是保安、保洁,只要登上这个梦想舞台,也许,他弹不成一个调子,就凭他敢于展示自我,我就从内心为他鼓掌。”

徐校长表示,建校当初并没有这个设计,甚至提出摆放一架三角钢琴的想法,却得不到理解。“这反而激起了我更加坚定的初心。特别是 2019年7月28日校园开放日,学校刚刚移交,但是钢琴还没有回来,就先借了一架钢琴,摆放出来当时效果非常好,所有孩子、家长、老师们伴着悠扬的钢琴声走进校园,互相交流。后来新的钢琴购置回来,安保用围栏把它围住——害怕被学生破坏,我提出要拆除围栏,共享钢琴,更要造一个“梦想舞台”。

现在,钢琴成了媒介,在舞台上时常看见学生、老师、来宾的身影,并形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学生、老师以及其他职工都勇于登上梦想舞台、积极展示自我,既肯定了自己,也赏识了他人。学校还打造了共享雨伞、共享书吧、共享体育健身器材、共享办公室等,并逐渐形成了开放、包容、展示的共享文化。

关键词:做学习型家长 家校合力培养学生

“去年9月学校正式开学,我们开展了新生的入学教育。”张红梅校长介绍说,在入学教育等活动中,老师与学生们更亲近,家长对学校和老师也更放心,师生彼此增进了情感交流,这也是家校合力培养学生的体现。

作为航天基地的一所新建学校,希望家长们能认可学校的办学理念,做一名学习型家长,只有家长及时了解教育改革情况,跟着孩子共同学习、成长,做好孩子的学习榜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才能成为孩子的高质量的精神陪伴者,而亲子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这个过程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家庭,有利于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有利于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成长,对于孩子入学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也是很重要的。

今日鄠邑区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出镜”

华商全媒体西安教育直播访谈今天进入到第8天,此前碑林、莲湖、雁塔、新城、灞桥、经开、未央、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长安区、国际港务区、航天基地等12个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学校,通过直播平台与 300多万关注孩子上学、关心西安教育的网友“面对面”,就公办教育的发展和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

今日15:00,西安市鄠邑区教育和科学技术局领导及校长们将做客华商全媒体直播间。嘉宾将介绍鄠邑区教育办学的理念及特色,分享该区今秋开学前的变化。

今日嘉宾:

西安市鄠邑区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温小兵

西安市鄠邑区振华中学校长刘战锋

西安市鄠邑区北关初级中学校长冯建立

西安惠安小学校长杨小川

西安市鄠邑区人民路小学校长王东峰


直播观看方式

1.下载“一直播”App,搜索“华商报社”

2.扫描二维码下载“华商头条”客户端,观看直播

破解“上学难”  西安国际港务区和航天基地教育局用数字串起干货满满的直播访谈 众多新学校值得期待

直播预告

4月23日 15:00 高新区教育局

破解“上学难”  西安国际港务区和航天基地教育局用数字串起干货满满的直播访谈 众多新学校值得期待

破解“上学难”  西安国际港务区和航天基地教育局用数字串起干货满满的直播访谈 众多新学校值得期待

欢迎网友、家长届时关注直播,了解家门口学校的最新情况

直播活动继续征集!

诚邀家长代表亲临现场与各区教育局、校长对话

诉说教育的困惑和建议

报名方式:

1.拨打热线电话:029-88880000

2.添加公众号“华商云教育”,留言姓名+联系方式+孩子就读学校+关注的区县+具体教育问题等。

破解“上学难”  西安国际港务区和航天基地教育局用数字串起干货满满的直播访谈 众多新学校值得期待

文|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陈红 黄涛 彭宏 图|华商报记者 强军 编辑|李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