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枪手》电影毁三观,孩子却说:请允许我犯错,但我不会变坏

《天才枪手》电影毁三观,孩子却说:请允许我犯错,但我不会变坏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分享,侵删

考试,是全球学生都要面对的现实;考试作弊,是令全球老师头痛的难题。

一部关于学生考试的电影,没有走主旋律主题,从考试作弊这一学习中遇到的现实情况入手,用类似谍战片的方式,拍得惊心动魄,情节紧凑。

它就是泰国电影《天才枪手》,豆瓣的评分8.5分。

这一部电影描述了天才学霸从一个小模拟测验的作弊,扩大到跨国家、跨时差来作弊的全过程。

从人物内心细致的刻画,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细节,都能展现出几个主演当时的心理状态。

看似一个非常规的,违背学生道德的事件,表达出对教育制度、考试制度的反思,还有从中折射人性,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心理变化。

一 勿以恶小而为之

影片的开头,是几个学生被单独审讯的场景,他们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行为开脱,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但其实后来才发现:这只是学生们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接着影片回到了几个人相识之初。

天才高中女生小琳,带着父亲的期望进入了一家贵族学校。

在她面试当天,借助自己的成绩优势争取到了全额免除学费,以及获得高额奖学金的优待。

进入学校后,认识了来自于优渥家庭的有钱人家小姐格蕾丝和另一个天才少年,同样来自于贫困家庭的班克。

班克同她一样,出身贫寒,但是拥有天才的头脑,还一同参加过竞赛,也获得了可以出国留学的资格。

而格蕾丝,与她是相交好友,但因为学习成绩太差,各个学科都面临挂科的危险,所以小琳在一次小型测验中用橡皮擦帮助格蕾丝成绩过关。

有一就有二,本来小琳拒绝格蕾丝和她男朋友在考试帮忙传答案的无理要求。但是却无意中发现,学校也利用对于学生的课外辅导而伺机泄露试题,以此增强辅导效果,于是小琳非常的愤恨。

加上此时她发现爸爸额外为学校提供了赞助费,她才能来这所贵族学校上学,于是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她的正义。

于是她通过辅导钢琴课为名,借由音符来代替考试答案的做法,现场为大家传答案。此举吸引了很多富家子弟,并且一直隐蔽的没有被发现。

为此她帮忙减轻家里的负担,还能够给爸爸买新的衣服。

但是任何错误的计划总有败露的时候。

一个小事故,班克好心办坏事的揭发了作弊的学生,最后校长发现小琳作弊的秘密,于是取消了小琳出国留学资格。

而班克也由于一次所谓的“意外”同样与留学失之交臂,而这样的结局对于两位贫穷人家的学生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挣钱留学。

真正的电影高潮开始出现。

虽然主意是富家子弟提出的,委托天才小琳想办法替代他们参加美国大学入学考试,能够顺利通过留学完成家长的愿望。

可是执行时,小琳已经有了万全的考试对策和执行方案。她有头脑,想出打时间差这一个绝妙的点子。

她也很懂得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加入拉拢班克与她一起进行这场考试战役。

即便是被考官发现有作弊嫌疑,她也能够镇定控制全局,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冷静的把答案顺利的传递出去。

二优异的成绩不应是罪恶的帮凶

这部电影是根据2014年和2015年的亚洲跨国考试作弊案改编,在考试整个作弊方案执行时,配乐、桥段都堪比谍战片。

而网络上有很多个类似此类考试作弊案的信息:

SAT是美国入学大学考试简称,很多美国之外的考生要进去美国大学之前,必须要参加这一个考试。

在2014年10月,ETS接到了泰国举报,一名中国女学生偷偷查看手机上答案,而这个答案是来自于当天早一些时候在澳大利亚举行的同一场考试。

据说原因是因为澳大利亚的考试时间会比泰国早三个小时,所以考生利用了这个时间差提早得到答案。

无独有偶,2015年5月30日,一名中国留学生特地从美国德州飞往加州南部参加托福考试,之后考生利用时间差,在休息的时候,把题目和答案都传给了德州的考生。

据说后来托福考试在2013年的时候,就已经想到办法杜绝了用时间差来进行考试作弊的方法。

但是依旧还是很多中国大陆的考生,前往泰国,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进行考试作弊,利用的就是国外考试与泰国考试的时间差。

现实情况让人瞠目结舌,无疑给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的人予以太大的打击。

电影结局也是看似残酷和悲怆的。

小琳和班克因作弊丧失了入学资格和成绩,但是却没有把组织这场考试的富家子弟全部牵扯进来,而是两人默默承担了这次后果。

富家子弟们考试通过狂欢派对的热闹与小琳和班克的失败形成鲜明的对比。

有人评论说这部电影让他认识到了贫富差距是多么的可怕,贫穷限制了大家的想象。

也有人认为这部负能量充斥的电影,毁了大家的三观,而且提供了大量的作弊手段。

事实上,导演是想通过这样极具反面教材的案例,让大家看到人性软弱,人性的勇敢。好与坏、错与对都在一念之间。

甚至有时候不能绝对的判别错与对,因为都是在面对现实生活的各种诱惑与压力下,是要屈服于外部环境还是遵循内心所想要的结果。

就像电影结尾中班克与小琳的对话就是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选择在于我。

每个人在成长途中,总会出现迷茫和错误的选择,但是重要的是要懂得改正,要懂得认识错误,小琳做到了。

影片并没有鼓吹作弊是如何的正确,也没有宣扬考试作弊这种方法。

电影中惊心动魄刺激的背景配乐,声音感官已经告诉大家了,任何错误的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和承受心里的煎熬。

而小琳这个人物的闪光点,就是能够让自己,在每一个时刻做出自己的选择,即便是做错了,她也愿意承受结果。

所以影片结尾,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志愿当一名教师。

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高中生来说,她已经开始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无论对与错,我首先要遵循内心的选择, 并坦然面对相应的结局。

这就是作者想要传达给大家的一个信念,就是每个人在社会现实面前,都有可以选择的道路,关键是你对于所选择的道路是否有承担代价的能力。

我们在成长的路途中,总会面临很多的诱惑。而面临诱惑的选择,却在于自己的内心。

影片结尾班克的黑化,就是另一种选择,他在母亲被生活压弯了腰背的现实条件下,没有办法通过升学、出国留学来完成改善自己家庭命运,只能通过另外一种手段。

而他在拿到委托考试的天价报酬以后,确实改善了家庭条件,她的母亲不再需要弯着腰亲手搓洗衣服。

但他也永远失去了曾经纯真的初心。

无疑小琳是幸运的,在父亲的影响下,她选择了迷途知返,接受现实,并拒绝班克想要组织更大规模考试作弊的建议。

套用网络上的一句话,谁的青春不迷惘呢?那么在青春的这条路上,要勇于面对挑战,勇于选择,不断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