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诛仙1》缘何没有成为票房爆款?

观点:《诛仙1》缘何没有成为票房爆款?

好些日子没有写东西了,不是因为懒,也不是因为没有什么可写的,而是前些日子我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摔成了脑震荡,甚至有一些短暂性失忆,医生让卧床休息两周,直到今天才感觉恢复得差不多了,于是,赶紧抽时间赶写稿子。

最近一段时间,内地电影市场并不好过,虽然说中秋档票房创了新高,远超去年同档期票房纪录,但是,依旧属于小档期,所以,经过了三天的票房小高潮之后,近一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票房表现基本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甚至可以说,很多电影的票房表现异常惨淡。

截止到发稿时,前期的票房种子选手《诛仙1》累计综合票房约3.67亿,如此票房成绩,对于这么一大IP+流量双保险的电影而言,其实并不值得骄傲。有评论说流量回暖,几个亿的票房就流量回暖了,对此实属不敢苟同,这是相对于《上海堡垒》的惨败而言?《上海堡垒》也是大IP+流量的模式,只是票房和口碑扑得比较狠,所以才印证了冯小刚导演所说的“IP是个P”的说法;虽说《诛仙1》的票房还说得过去,但并没有成为票房爆款,也没有出圈,依旧是粉丝口中的好电影,而对于观众来说,该片的口碑依旧中规中矩。

观点:《诛仙1》缘何没有成为票房爆款?

说中规中矩都是客套话,其实真实意思就是烂,演员戏演得烂,导演拍得烂;明明有些演员有些流量,非要烘托演技强调演技,也挺讨厌的;主要是这段时间实在没啥可圈可点的电影,正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仅此而已。

至于《诛仙1》缘何没有成为票房爆款?我认为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诛仙1》的出炉依旧延续了大IP+流量的模式,这种模式从来就没有在电影市场成为大爆款的先例,即便是以前的《盗墓笔记》,也仅仅是勉强收了10亿,从投入产出比上来说,只能是勉强保本或者小赚,而更多电影则像《上海堡垒》这样票房和口碑双扑,赔得一塌糊涂;所以,《诛仙1》三亿多的票房并不意味着流量的回暖,流量不出圈,回暖都是扯淡。

其次,电影的口碑很差,从各大主流平台的评分上不难看出。该片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5.3,在猫眼上的评分则只有7.6,这是买票观众的真实评分,属于烂片评分级别。观众的认可度低,继而导致该片的上座率走低,所以,还是难出圈,只有一些演员的粉丝为电影摇旗呐喊,但意义不大。

第三,该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值得关注。那就是,推出这样一部大IP+流量的电影完全是出品方为了实现业绩对赌的需要,也就是说,为了完成业绩对赌,片方不得不在规定时间内推出相应数量的作品,以期完成所承诺的业绩。所以,在资本的助推下,有些电影就是赶出来的。《诛仙1》就是如此。

《诛仙1》于去年10月17日开机,今年9月13日就快速上映了,从开机到上映用时不到11个月;作为一部以特效见长的奇幻IP大片,这个制作周期实在短得可以,不得不说神速。如此赶工的奇幻大片,如何保障制作水准?

观点:《诛仙1》缘何没有成为票房爆款?

其实,IP从来就不是电影的核心资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电影最核心的还是内容,内容,内容,或者说是故事,故事,故事!用心讲好故事才是唯一。

记得,冯小刚导演说“IP是个P”,其实只说对了一半,一个好的IP把它做好了IP的意义就有价值,如果没有做好,那就真真是个P。之所以很多IP失利,和热钱的涌入,行情的虚高,影视制作方的浮躁等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任何一个IP都是产品意识,但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需要的是原创意识,只有将原创意识与产品意识进行有效互联才能实现IP的有效互通。

IP不应是烂片的替罪羊,也不是烂片的代名词。对于市场而言,必须让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IP电影死一批,让过度迷信IP却又好好做内容的IP电影人死一批,这个市场才能真正健康起来。所谓优胜劣汰,是为必然。

我们的影视公司或资本方,在原创内容方面下得功夫远低于对于拿来主义的兴趣,看到别人的好,花多少钱都愿意,同样是花钱,自己拿钱搞原创,一方面不情不愿,另一方面就是缺乏判断力。

曾经有很多项目在内业都不被看好,结果口碑票房比翼齐飞,还有很多被看好的项目,结果一个赔得比一个惨。原因很简单,就是出钱的人未必懂项目,判断项目的人未必真正懂项目懂市场,反正是拿一分钱干一份差事儿而已。我曾经在以前的文章中指出:很多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剧本、选题审阅团队,几千万上亿的投资靠一个月拿几千块钱几万块钱的团队成员来确定项目好不好,能不能做,美其名曰:专业团队专业人员专业研判。如果电影项目能靠数据和小团队来判断预期和走势,无疑就是盲人摸象。

不重视原创内容对于中国的影视公司而言是危险的。当然,有的影视公司除了有钱还是有钱,有的搞原创内容的公司则未必有钱,但,影视公司和所有的平台一样,光有平台没有意义,任何时候都是内容为王。电影更是如此。好的内容衍生出好的口碑,好的口碑助推高票房,如此下去,良心循环,是电影人之幸,也是市场之幸。所以,我们期待着我们的行业更加重视原创内容,特别是不缺钱的出品方和制作方,少搞一些行活儿,多出一些精品。

作者:鸿水 (媒体人、电影人)

原创首发,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