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父母,不如支持他們“黃昏戀”

獨居老人的寂寞和痛苦,光子女的陪伴是遠遠不夠的。記得幾年前看過一篇報道:

70歲的李師傅家住西安,有兩個孩子,兒子已移居國外,女兒也已在上海成家。老伴3年前去世後,孩子就很少回家了。

兒子接他去國外,可因為語言不通,他實在待不下去;女兒那邊,吃的太甜,也住不習慣。所以一年中他只待女兒家幾個月,其餘的時間都一個人生活在西安。

李師傅的老伴當年是廠裡的廠花,兩人在一起相濡以沫的生活了幾十年,直到3年前老伴因病去世。李師傅非常懷念自己的老伴,一直都走不出來。

他的一位老中醫朋友推薦他,在網上買了個成人娃娃。那個朋友跟他差不多情況,也是幾年前開始使用成人娃娃。剛開始兩人談到這個的時候,還不好意思,後來覺得“說開了,也沒什麼”。

其實李師傅這個年紀,成人娃娃一年也用不了幾次,更多的時候,他會給娃娃穿上老伴的衣服,放在椅子上,想象著老伴還在世時的樣子,一起喝喝茶,看看電視。

陪伴父母,不如支持他們“黃昏戀”

每個人都會有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老人也是如此。

獨居老人再找一個老伴,開展一段“黃昏戀”其實是最好的選擇,老人不光日常生活上有了照應,感情上也有了寄託。

1.誰不想“白頭偕老”?可離開總有先後

“華人第一偵探”李昌鈺80歲時,與小他18歲的老朋友蔣霞萍開始了一段黃昏戀。

李昌鈺從18歲考入警官學校,到70歲帶著一身榮譽退休,這位從警超過半個世紀的“華人第一偵探”,曾先後協助46個國家偵查案件,前後辦案超過8000起。他被譽為“當代福爾摩斯”、“物證鑑識大師”、“科學神探”與“犯罪剋星”,是位赫赫有名的海外華人。

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位聰慧包容的女人,李昌鈺也是一樣,他曾在節目中說過:“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位女性是我的母親和妻子,如果沒有我的妻子,就沒有現在的我。”足以看出妻子宋妙娟對於李昌鈺的重要性。

三年前妻子宋妙娟突發腦溢血,不幸離世,李昌鈺一度悲痛欲絕,想追隨妻子一起離去。

蔣霞萍是因為做外貿被騙,隻身去美國找買家,機緣巧合下認識的李昌鈺,在美國受到了他的仗義相助。心中對他一直心懷感激。

聽到李昌鈺妻子去世的消息,遠在揚州的蔣霞萍趕到了美國,陪伴在他的左右,幫他處理妻子的後事。蔣霞萍看著萎靡不振,茶飯不思的李昌鈺,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要留在美國照顧他走出傷痛。

在她的陪伴和照料下李昌鈺逐漸走了出來,在此期間,他們發現彼此擁有許多相同處,他們都向往平淡的生活、希望做一名素食主義者,熱衷於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等。

自然而然地兩人相愛了。在妻子去世不到一年的時候,李昌鈺決定迎娶雖然小他18歲,卻和他有著共同愛好的蔣霞萍。

他們的結合,很多人並不能理解,深愛的妻子剛去世不到一年,就忙著續絃,還是小自己十八歲的女性。

陪伴父母,不如支持他們“黃昏戀”

誰都想要和自己的愛人攜手到老,但真到了那一刻,離開總得有個時間先後。這時留下來的人才是更痛苦的,他們要揹負著另一個人的記憶,艱難的度過剩餘的日子。

可人生已過大半,如果可以,為什麼不能再找一個知冷暖的人相伴著走下去?

2.好的“老有所依”,不是靠子女,而是靠老伴

在我們的身邊也經常有老人在老伴去世後,另覓他人,開展“黃昏戀”。

我的一位遠房大伯,在60多歲時,老伴因病去世。他有一雙兒女,兒子在外地工作,女兒在本地,但女兒開飯店做生意特別忙,整天見不著人影。她給自己獨居的父親找了個保姆,照顧他的飲食和起居。

就這樣過了3年,大伯和這個小自己十幾歲的保姆產生了感情,想要和她結婚相伴著過日子。他女兒卻不能理解,她接受不了母親才走了3年,父親就想著另娶,而且還是家裡的保姆阿姨。

自己的父母原本都是工作單位很好的人,這樣的家庭背景一直是她心中的驕傲,而現在讓她去接受一個鄉下來的,大字不識幾個的保姆做自己的繼母,落差太大,她感覺自己在親戚朋友面前抬不起頭來。

大伯的兒子人在外地,覺得這也沒什麼,只要對自己的父親好就可以了。但是他並不同意父親和保姆去登記領證。

後來的大伯還是堅持和保姆生活在了一起,但聽從了兒子的意見沒有領證。他和保姆搬去了以前的舊屋,一個二室一廳的平房。名下房產也在女兒的極力要求也下過戶給了她。

好在大伯的退休金還是不錯的,除了維持兩位老人的開銷外,還有剩餘,偶爾也會補貼些給新老伴在鄉下的子女。

這幾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大伯的身體大不如前,經常會去醫院看病領藥,每年還要在醫院住一兩個星期調理身體。

子女們也是孝順的,但他們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沒有辦法一直貼身照顧。多虧了新老伴,一直在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去醫院也是新老伴騎電動車載著。

陪伴父母,不如支持他們“黃昏戀”

“黃昏戀”主要目的還是彼此陪伴,在子女們都有家庭離開後,獨居的老人還可以有個人提醒吃藥,催促天冷加衣,有個小病小痛的不想麻煩子女,也有人陪著去醫院。

3.帶上子女的祝福,“黃昏戀”才能更幸福

對於“黃昏戀”,有的子女理解,有的子女反對。

理解是因為老人失去配偶後,沒有了可以朝夕相伴的人,在生活中會有諸多不便,在精神上也難免空虛。這時重新開始一段新的“黃昏戀”能同時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讓他們的生活質量大大改善。

反對是因為接受不了其他人代替母親的位置,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是怕老人被騙,像《都挺好》中小蔡對蘇大強一樣,圖他的房子和錢財,並不是真心想陪伴彼此走過餘生。

前段時間就有一位老人因為“黃昏戀”,被不法分子鑽了空子,最終落得人財兩空的下場。

2020年6月,家住北京的76歲李老太,因為老伴過世9年,兒女都在國外,隨著年紀的增長,一個人生活越來越不方便,就想著找個老伴互相照顧。

她通過廣告認識了比自己小兩歲的陳某,在陳某的花言巧語下,李老太將38萬元的積蓄拿出來給陳某幫忙理財。 這件事她都沒有告訴自己的兒女。

在陳老太將38萬元的存款分兩次轉給陳某後,陳某的電話就打不通了,最終李老太選擇了報警。

陪伴父母,不如支持他們“黃昏戀”

老年人如果有婚戀的需求,一定得留個心眼,將感情和財產分開。還得和子女們保持溝通,特別是房產和大額的財產,在變動時一定要徵求一下子女的意見。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多跟子女溝通商量,才不容易被有心之人鑽了空子。

保持良好的溝通可以趨利避害,得到子女祝福的“黃昏戀”,才能皆大歡喜。

4.

對於獨居的老人,我們作為子女一定要多給予些關懷。

儘量還是要將他(她)接到身邊照顧。如果老人堅持獨居,平日多給父母打打電話,多抽空回家看看,別讓老人一直一個人待在家裡。

如果老人想要再找老伴,在保證老人安全的前提下,不要因為自己的情感或者利益去阻止,因為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好的“黃昏戀”就像那首《夕陽紅》裡唱的一樣:

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

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陳年的酒;

夕陽是遲到的愛,夕陽是未了的情。

有多少情愛,化作了一片夕陽紅。

作者:程大花。30歲後才知道20歲時的迷茫是因為選擇太多。關注我,我們一起變好!

*注:文中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