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發怒,斯大林選擇硬剛到底,德蘇大戰為何選擇列寧格勒

“我們是民族社會主義者,我們要自覺地改變戰前對外政策的方針。我們要消除德國長期以來在南歐和西歐的目標,並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到東方……但當我們今天說到歐洲的新領土時,我們首先指的是俄國及其控制的僕從國。”

希特勒發怒,斯大林選擇硬剛到底,德蘇大戰為何選擇列寧格勒

巴巴羅薩計劃

1940年夏,德軍取得在西線戰場對法國戰爭的勝利後,希特勒開始把目光向東望去。希特勒很早就有進攻蘇聯的想法,他在自傳《我的奮鬥》多次提到自己的觀點。對法戰爭勝利後,希特勒向德國高級將領提出自己想法,引起巨大反響,很多軍官認為此時德國正處於軍事巔峰,而且德國在波蘭、挪威、法國等戰場都取得勝利,士氣大振,時機極為有利。希特勒得到支持後很快同參謀部及各附屬國商議,最後制訂了向東方進軍的計劃。

1941年6月22日凌晨3點,“巴巴羅薩計劃”開始了。德軍分三路進攻蘇聯,北路的德軍北方集團軍從東普魯士出發,他們的目標就是列寧格勒

另外,芬蘭方面也派出了多達15個師協助德軍北路進攻列寧格勒。1941年7月19日,德 北路軍抵達距離列寧格勒100公里處,並在8月下旬開始進攻列寧格勒,揚言要在九月佔領列寧格勒。在這無產階級的搖籃,著名的列寧格勒保衛戰

開始了。

希特勒發怒,斯大林選擇硬剛到底,德蘇大戰為何選擇列寧格勒

列寧格勒保衛戰

“在列寧格勒大門口,用我們的胸膛阻擋敵人前進的道路。”

列寧格勒:1712年便成為了俄國首都, 兩百多年來一直都是俄國的首都,常住人口就多達300萬,而且成功孕育出了“十月革命”,是名副其實的無產階級搖籃。面對德國軍隊的進攻,軍民一心。

1941年8月下旬,在希特勒的催促下,北方集團軍元帥馮·萊布發起對列寧格勒進攻的命令,憑藉數倍於蘇軍的兵力,宣稱要將這座城市從地球上抹去

與芬蘭軍會師,包圍列寧格勒

8月底,德軍攻擊多日,希特勒下發命令,命令北方集團軍和芬蘭方面軍一同包圍列寧格勒。

希特勒發怒,斯大林選擇硬剛到底,德蘇大戰為何選擇列寧格勒

列寧格勒保衛戰

為了實現希特勒包圍列寧格勒的命令,德軍先是阻絕了列寧格勒-莫斯科的公路,隨後在9月8號,德軍成功奪取施呂瑟爾堡,切斷了列寧格勒東南的交通線。此時的列寧格勒十分危急,德軍已經從三面包圍了列寧格勒。

斯大林認為伏羅希洛夫守衛列寧格勒不利,致使列寧格勒陷入危機,於是把“消防隊員”朱可夫調到列寧格勒救火。

德軍三面圍城後,輪番用大口徑重炮轟擊,整個列寧格勒到處是斷壁殘垣。隨著炮聲而來的是德軍一波又一波的步兵衝鋒,給蘇軍造成了巨大傷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列寧格勒陷入炮火危機的同時,蘇聯人民即將面臨的是大饑荒

希特勒發怒,斯大林選擇硬剛到底,德蘇大戰為何選擇列寧格勒

列寧格勒保衛戰

整個列寧格勒有超過300萬的人口,城市存糧根本不夠居民食用,此時德軍三面圍城,地面上根本沒有辦法進行運輸,只剩下從拉多加湖走水上運輸渠道。在得知列寧格勒的困難後,斯大林和布爾什維克黨中央派人開始從拉多加湖上向列寧格勒運送給養,然而運送的數量根本滿足不了幾百萬的人口,城市裡很快爆發了饑荒。

而隨著城市內部的傷亡和饑荒,德軍的進攻越發猛烈。這邊蘇軍已經沒有退路可言,只能拼命,雙方戰鬥也越來越激烈。此刻,蘇聯列寧格勒指揮官朱可夫開始制定一個計劃,使用空軍和海岸炮兵、波羅的海艦隊火力進行配合,阻擊德軍圍攻列寧格勒。

希特勒發怒,斯大林選擇硬剛到底,德蘇大戰為何選擇列寧格勒

列寧格勒省

經過50多天的戰鬥,朱可夫最後憑藉海岸炮兵、艦隊的火力成功粉碎了德軍正面攻擊列寧格勒的計劃。經過這次教訓,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更加嚴密,隨後德軍開始空襲、炮火覆蓋,列寧格勒軍民遭到嚴重打擊,但他們依然頑強的堅守在城市防守的陣地上。

隨著1942年莫斯科保衛戰、1943年斯大林格勒會戰德軍的失敗,蘇軍開始發動反擊。列寧格勒這邊,列寧格勒軍民成功拖住了德國大批軍隊,使得蘇軍收復大量失地沒有受阻。1944年1月14日,數支蘇軍部隊開始發動對列寧格勒外德軍的反擊, 1月27日,成功將德軍擊退距列寧格勒100公里處。

1944年3月初,蘇軍開始勝利反攻,德軍和芬蘭方面軍被蘇軍殲滅,圍困了列寧格勒長達3年零一個月的列寧格勒保衛戰以蘇軍的勝利告終。

列寧格勒的重要性

看了列寧格勒保衛戰,相信很多人都疑惑為什麼德國一定要攻擊列寧格勒呢?不能繞過列寧格勒或者派一部分士兵包圍其他的士兵繼續進攻嗎?下面簡單談一下自己的愚見。

希特勒發怒,斯大林選擇硬剛到底,德蘇大戰為何選擇列寧格勒

巴巴羅薩計劃

首先第一點:我們可以在圖中看到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第一步是北線、中央、南線三路進攻。德軍實行的是閃電戰、突擊戰,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使部隊在機動中儘可能的實現數量優勢,以便取得各方面乃至決戰的勝利。列寧格勒保衛戰時,德軍裝甲師就去了莫斯科會戰,實現快速支援的目的。

其二:德軍的計劃重點在於攻佔莫斯科,而如果不攻擊列寧格勒,就會使自己的側後翼暴露給蘇軍,使自己處於威脅之下。

其三: 蘇聯最強大的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就駐紮在列寧格勒,而且列寧格勒還是蘇聯重要的工業、文化城市。如果攻佔列寧格勒,不僅蘇聯的整個西北都會躺在德軍的履帶下,而且蘇聯將會喪失在西部海域的水面作戰力量。

列寧格勒保衛戰的勝利,使得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徹底失敗,此時的蘇聯早已吹響反攻的號角,最終在德國柏林,獨裁者希特勒飲彈自盡,二戰以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獲勝結束。

想了解更多相關知識,可以點擊下方卡片搜索【列寧格勒保衛戰】

文:@矇昧中的覺醒

圖: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