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文|白茅如玉

重經高處寺,一與白雲親。

樹木有春意,江山如故人。

幽軒含氣象,偏影落風塵。

日暮臨歸去,徘徊欲損神。——《金山寺》宋·王安石

從我家走到金山寺,步行大約要十分鐘。小的時候,爸媽常帶我去玩,尤其是每年的大年初一,去金山寺燒香祈福是鎮江人的傳統春節習俗。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年三十的深夜到初一凌晨,金山寺裡祈福的人就擠得摩肩接踵了,人們搶著趕在零點撞鐘,燒好新年的第一炷香。人擠人時,被別人手上拿著的香燙一下,或是衣服燒個洞是常有的事。

以前從沒覺得金山寺有什麼特別的,直到有一年,趙雅芝和葉童主演的《新白娘子傳奇》火遍了大街小巷,我才知道家門口的這個地方居然還和一個古老的愛情傳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01《白蛇傳》和金山寺——千古傳誦的愛情佳話,卻讓人們對法海和尚和金山寺有了誤解

《白蛇傳》的傳說源遠流長,它與《梁山伯和祝英臺》、《牛郎織女》以及《孟姜女傳說》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愛情傳說,在清代成熟成型。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白蛇傳》最早記載於明末的《警世通言》裡:

在南宋紹興年間,有一白蛇修煉千年化成人形,變成了美麗的女子,名叫白素貞。

白素貞帶著侍女小青(一條修煉成人形的青蛇,又有說是青魚)在西湖偶遇了學醫的杭州青年許宣(又名許仙),兩人同舟避雨,一見鍾情。

白素貞生出凡心,隱瞞身份,嫁給了許宣。兩人婚後經歷了諸多波折,許宣心生疑惑,在鎮江金山寺高僧法海的指點下,許宣用法海所贈的缽盂罩住了白、青二妖,使其露出原形。

法海用缽盂收服了白、青二妖,在雷寺峰前修蓋了七層寶塔——雷峰塔,將白娘子和小青永鎮於塔中。

法海去世前,留下了警世詩:

祖師度我出紅塵,鐵樹開花始見春。

化化輪迴重化化,生生轉變再生生。

欲知有色還無色,須識無形卻有形。

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後人在口口相傳中,對《白蛇傳》進行了一定的修改和補充,使其更符合民間大眾口味,於是這個故事最終成熟了。故事中主要涉及篷船借傘、白娘子盜靈芝仙草、水漫金山、斷橋、雷峰塔等典故:

千年蛇妖白素貞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在明清時期一直叫許宣,直到民國才改為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而化為人形,在尋找許仙的途中遇到了小青(青蛇),兩人結伴而行。

白素貞找到許仙后,在她的設計下,許仙對她一見鍾情,兩人結為夫妻。婚後,許仙遇到了金山寺的高僧法海和尚,法海覺察出許仙身上有異樣,告訴他白素貞是蛇妖,許仙將信將疑。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許仙按照法海的指點,在端午節騙白素貞喝下了雄黃酒,白素貞現出原形,許仙卻被嚇死了。

為了救許仙,白素貞不得不上天庭盜取靈芝仙草,終於將許仙救活。沒想到許仙復活後,又被法海騙到了金山寺軟禁,誓要拆散他和白娘子。

白娘子帶著侍女小青來到金山寺,不惜施法水漫金山,以黎民百姓的生命為代價,要逼法海放了許仙。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白素貞因此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於缽盂中,鎮壓在雷峰塔下。後來,白素貞的兒子許仕林勤學苦讀,長大後高中狀元,衣錦還鄉,到塔前祭母。雷峰塔倒塌,白素貞得救,與許仙、許仕林一家三口團圓,小青也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白蛇傳》傳達的是鼓勵青年男、女衝破封建思想的桎梏和封建勢力的阻攔,自由戀愛的思想。

在這個故事中,法海和金山寺作為反面的代表,成了阻攔自由戀愛的封建勢力。

至今,在鎮江市的金山寺內還存有古法海洞和白龍洞。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古法海洞供奉法海和尚的塑像,據傳是金山寺的開山祖師法海和尚當初在金山時住的地方。

白龍洞內原是白娘子和小青的塑像,後來塑像被挪到了洞外。在白龍洞內有一個小洞,在傳說中它能直通杭州西湖,白娘子和小青當初就是化為蛇形,從這個洞由杭州到達金山寺,想要營救許仙。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傳說是美好的,不過法海和尚和金山寺在歷史上並不是傳說中這樣。作為曾經的四大名寺,歷史上更是有許多文人騷客都在金山寺留下了墨寶。

02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金山寺——千年古剎,中國佛教禪宗四大名寺之一

1、千年古剎

金山寺始建於東晉時期,距今已經1600多年了。它是中國江南佛教聖地,梁武帝在此設立了水陸道場,是佛教誦經設齋、禮佛拜懺和追薦亡靈的水陸法會的發源地,現位於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區。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金山寺在歷史上經歷了幾次名字的變更:

唐朝時,它叫金山寺;北宋真宗年間,因真宗夢遊金山,賜名龍游寺;宋徽宗時,因崇尚道教,改名為神霄玉清萬壽宮;宋欽宗時複名龍游寺;元代起,稱金山寺;清朝康熙帝南巡,為金山寺題寫了“江天禪寺”的匾額。

曾經,金山是江中的一個小島,金山寺原先也是在江中的一個禪寺,但因長江中下游長期的水流流速緩慢,泥沙沉澱堆積,到清朝光緒末年,金山與陸地連成一片,當年江心的一片盛景就此成為歷史。

在金山,有一處景點叫“日照巖”,當年金山還在江心時,每當旭日東昇,陽光照在這片石壁上,金碧輝煌,水天皆赤。如今,只剩下巖壁上的“日照巖”三個字,再無當年的光影旖旎。

歷史上,金山寺曾七度毀建,但都能得到妥善的修復,並且聲譽日隆,不得不說這是這座千年古剎的一大傳奇。

清朝時,金山寺與普陀寺、大明寺、文殊寺並列為中國四大名寺。1983年,金山寺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

2、建築特色

  • 寺裹山

金山寺依山而建,它的建築特色是“寺裹山”。大多寺廟是建在深山中,叫“山藏寺”,而金山寺是依山就勢,用寺廟建築一層層密集地將金山山體包裹在其中,遠觀不見山,充分體現了古代人的智慧,成為古人精湛的建築藝術的代表。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寺中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迦藍殿、祖師殿、觀音閣、藏經樓、方丈室、慈壽塔等。

北京萬壽山的佛香閣、承德避暑山莊“天宇鹹暢”的金山亭、揚州瘦西湖“小金山”都是借鑑了金山寺的建築特點。

  • 寺門朝西

金山寺寺門朝西,是它的另一特色。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中國的寺廟一般是坐北朝南的,但金山寺特殊,寺廟的大門朝西,一是民間傳說金山寺一開始的寺門也是朝南的,結果南天門的天兵天將下來了,說是寺門朝南,衝撞了天庭南天門,所以才改向西;二是朝西代表了朝向西方極樂世界。

金山寺作為千年古剎,除了建築有其獨特之處外,它還有眾多的歷史古蹟和古代傳說,被譽為“江南盛景”。

3、寺中古蹟

  • 慈壽塔

中國古代,建寺就要修塔,尤其是名山大寺,有寺必有塔。

金山寺的塔叫慈壽塔,高36米,磚木結構,七級八面,建在金山最高處,是金山的標誌,最早修建於1400多年前的南朝齊、梁時期。

慈壽塔曾經是雙塔,南北對立,分別是“薦慈塔”和“薦壽塔”,後來雙塔毀於火災,明朝重建一塔,名為“慈壽塔”。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清朝咸豐年間,慈壽塔毀於戰火,現存的慈壽塔是清朝光緒時期金山寺主持隱儒向北京朝廷呼籲,受命募捐重建的。

  • 文宗閣

文宗閣建於乾隆四十四年,是藏書閣,也是鎮江歷史上第一座圖書館,為“江浙三閣(又名南三閣)”之一,因收藏《四庫全書》和《古今圖文集成》而聞名海內外。

“江浙三閣(南三閣)”其他兩閣為揚州大觀堂文匯閣和杭州聖音寺文瀾閣。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文宗閣是由駐揚州的兩淮鹽運使督造的。落成時,鹽運使呈請弘曆帝為閣提名。弘曆帝親筆御書“文宗閣”匾額。

不止御賜匾額,乾隆皇帝還曾三次為文宗閣題詩:

《題文宗閣》

皇祖圖書集大成,區分五百廿函盛。

空前絕後菁華煥,內聖外王模楷呈。

秀粹江山稱此地,文宗今古貯層甍。

略觀大意那知要,知要仍惟在力行。


《再題文宗閣》

四庫全書抄四部,八年未蕆費功勤。

集成拔萃石渠者,頒貯思公天下雲。

今古英華率全薈,江山秀麗與平分。

百川於此朝宗海,此地誠應庋此文。


《題文宗閣迭庚子詩韻》

庚子南巡閣已成,香楠為架列函盛。

抄胥聊待數年閱,數典應看四庫呈。

書借一瓻寧酒器,冊藏二酉富芸甍。

惠嘉南國崇文地,尚勖尊聞知所行。

咸豐三年,太平軍攻入鎮江,將文宗閣及其內收藏的《四庫全書》抄本一同焚燬。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現在的文宗閣是2010年復建的,就在原文宗閣舊址以東200米,為兩進古典院落,2011年起正式對外開放。

  • 芙蓉樓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唐·王昌齡

其一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其二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唐代詩人王昌齡仕途遭遇挫折,被貶為了江寧(今南京)縣丞。他的朋友辛漸要從潤州(今鎮江)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陪同辛漸到了潤州,賦詩兩首,以表離別依依不捨之情。

前一首寫的是在江邊送別友人的情景;第二首寫的是送別前一天晚上,在芙蓉樓為友人餞行的事。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鎮江金山的這座芙蓉樓因王昌齡這首詩而聞名天下,成為名勝古蹟。

  • 四大名洞

金山寺除了有古法海洞和白龍洞,都和《白娘子》典故有關外,還有仙人洞和朝陽洞,並稱金山寺四大名洞。

仙人洞是道教遺存,傳說呂洞賓曾在此窺視江面,故名仙人洞。

朝陽洞又叫觀音洞,洞上有一片懸崖石壁,是日照巖,因當年在江中光影旖旎而得名。

  • 天下第一泉——中泠泉

中泠泉在金山寺西500米處,原在揚子江心,曾是萬里長江中獨一無二的泉眼。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唐朝陸羽品評天下泉水時,中泠泉水名列全國第七。

唐代名士劉伯芻品嚐了全國各地沏茶的水質後,將水分為七等,中泠泉依其水味和煮茶味佳為第一等,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中泠泉水綠如翡翠,濃似瓊漿,盈杯不溢出。南宋名將文天祥暢飲後,豪情奔放賦詩一首:“揚子江心第一泉,南金來北鑄文淵,男兒斬卻樓蘭詩,閒品茶經拜祠仙。”

  • 妙高臺

妙高臺,又稱曬經臺,東西南三面均是峭壁,雲霧四合,如置仙境。

宋蔡絛的《鐵圍山叢談》記載:東坡公昔與客遊金山,適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無際,加江流傾湧,俄月色如晝,遂共登金山山頂之妙高臺,命(袁)綯歌其《水調歌頭》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歌罷,坡為起舞,而顧問曰:“此便是神仙矣。”

蘇東坡和朋友共遊金山,站在妙高臺上,看著滾滾長江水被碧綠金山一分為二,奔騰而去,有感而發,與友人載歌載舞,吟唱《水調歌頭》,不禁感嘆這般景象,猶如神仙一般。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如今在妙高臺邊的圍牆上,就刻著蘇東坡的這首《水調歌頭》。

4、著名高僧

金山寺作為千年古剎,四大名寺,自然誕生了不少對佛法頗有研究的高僧。

在金山寺1600多年的歷史裡,共有81位方丈,全盛時期有和尚3000多人,僧侶數萬人。

  • 法海

法海禪師是唐代明相裴休之子,俗名裴文德,少年時被父親送往湖南溈山修行。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寧鄉溈山寺記載: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時任宰相的裴休捐建密印寺(位於湖南省寧鄉縣境內)。時皇子得惡疾,看盡名醫均不奏效,裴休送自己的兒子代皇子出家,密印寺主持靈佑禪師為他的兒子賜號“法海”。

法海禪師出家,是替皇子修行消災。法海禪師後來遊歷天下,到了江蘇鎮江氏俘山的一片荒林中禪修。

從當地信眾的口中,法海得知自己禪修的地方曾在東晉時修建過名為“澤心寺”的道場,他又在荒林中找到了殘佛,受到感應,他燃燒了一節指,誓要重建道場,為眾生樹立珈藍。於是法海禪師開始開山挖田,在民眾的支持下開始重建寺院。

在建寺院的過程中,法海挖出了一批黃金鎰,他上交給了鎮江太守,太守又上交給朝廷,唐宣宗甚為感動,直接將黃金賜給寺院,作為朝廷供養,並親自為法海修建的寺院賜名為“金山禪寺”,法海為開山初祖。

  • 佛印禪師

佛印禪師是宋代高僧,法名了元,宋神宗欽仰其道風,賜號“佛印禪師”,曾是金山和焦山二寺住持。

據傳佛印禪師三歲能誦《論語》,五歲誦詩三千首,被稱為神童。佛印的成就在其含容三教。他不僅在佛法上頗有領悟,對儒學思想和道教教義也頗有心得。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佛印禪師和蘇東坡是摯交好友,蘇東坡當年被貶到瓜州,結識佛印,兩人之間留下了不少有趣的傳說故事。

南宋時出現題為宋蘇軾撰的《東坡居士佛印禪師語錄問答》,所記皆為蘇軾與佛印禪師往復之語。

《東坡吃草》

閒來無事,蘇軾去金山寺拜訪佛印大師,沒料到大師不在,一個小沙彌來開門。蘇軾傲聲道:“禿驢何在?”小沙彌淡定地一指遠方,答道:“東坡吃草!”


《其人之計》

蘇軾摯友佛印,雖是出家人,卻頓頓不避酒肉。這日,佛印煎了魚下酒,正巧蘇軾登門來訪。佛印急忙把魚藏在大磬(木魚)之下。蘇軾早已聞到魚香,進門不見,想起當日遭黃庭堅詐戲,心裡一轉計上心來,故意說道:“今日來向大師請教,向陽門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麼?”佛印對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舊句深感詫異,順口說出下句:積善人家慶有餘。蘇軾撫掌大笑:“既然磬(慶)裡有魚(餘),那就積點善,拿來共享吧”。

  • 慈舟法師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慈舟法師是當代高僧,法號月濟,1915年出生,12歲剃度出家。1946年,慈舟法師31歲時到金山寺任監院;1954年進入中國佛學院進修。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全國出家人被迫還俗返鄉,慈舟也不得不離開了金山寺,返回原籍參加勞動生產。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落實宗教政策,開放重點寺院,年逾花甲的慈舟法師又被找回來,重返金山寺,仍舊做監院,肩負起修復金山寺的重任,1984年晉任方丈,是金山寺第81代方丈。

慈舟法師創立了金山佛學院和寶華山律學院,歷任鎮江市佛教協會會長、秘書長、鎮江市政協常委、江蘇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江蘇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金山江天禪寺方丈、南京寶華山隆昌寺方丈等職務。

2003年2月10日凌晨3時3分,慈舟法師圓寂於江天禪寺楞伽丈室。法師俗臘八十九歲,僧臘七十六年,戒臘六十九夏。

金山寺,作為一所傳奇寺廟,歷經千載,有美麗的傳說,也有珍貴的文物收藏。

03 金山寺鎮寺之寶和古老傳說

1、金山寺的四大鎮寺之寶分別是:蘇東波玉帶、周鼎、金山圖和銅鼓。

  • 蘇東坡玉帶

蘇東坡的玉帶,是當年和佛印禪師打賭時輸給了他,留在了金山寺的,已經在金山寺收藏了900多年了。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蘇東坡赴任杭州,經過鎮江來看望佛印。佛印正要去為僧眾說法,見蘇東坡直入方丈室,便開玩笑說:“此間無坐處。”

蘇東坡也隨口開玩笑答道:“那就暫借佛印四大(肢)用禪床作座。”

蘇東坡所說的“四大”是佛家語,指構成世界的四種基本要索:地、水、火、風。

佛印見蘇東坡居然班門弄斧,便與蘇東坡打賭:“山僧有一問,學士道得,便傳坐;道不得,即輸玉帶。”蘇東坡自恃才氣橫溢,欣然答應。

佛印問:“既然四大皆空,五蘊非有,居士向哪裡坐?”東坡百思不得其解,只得解下玉帶相贈,佛印也以衲裙一幅相報。

蘇東坡自視甚高,將心愛的玉帶輸給了佛印,無可奈何,又難免鬱悶,只能借詩發洩:

病骨難堪玉帶圍,鈍根仍落劍鋒機。

欲教乞食歌姬院,故與雲山舊衲衣。

東坡玉帶堪稱國寶,玉帶寬約2寸,長約2尺,戴上裝飾有24塊米色白玉,有長方形、圓形、心形,曾在清初被火燒燬了四塊,乾隆皇帝知曉後,命玉工補齊,上面刻有乾隆詩句。

  • 周鼎

周鼎是西周宣王時代的銅器,距今2700多年。周宣王北伐成功後,鑄造銅器酬勞北伐統帥遂啟祺,所以此鼎又稱啟祺鼎。

  • 金山圖

《金山圖》是明朝著名畫家文徵明的作品,作品描繪了當年金山和金山寺屹立江中的盛景。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 銅鼓

銅鼓是鼓狀銅器,傳說是諸葛亮發明的,行軍時可以當做炊具使用,戰鬥時又能用作戰鼓,因此又被叫做諸葛鼓。

2、金山寺古老美麗的傳說

金山寺,雖是佛家寺廟,但其傳說也很多,除了有神話故事水漫金山、蘇東坡賭玉帶,還和吳承恩的《西遊記》、梁紅玉及岳飛關係匪淺。

  • 金山寺與《西遊記》

據資料推斷,《西遊記》中唐僧的出家地就是鎮江的金山寺。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吳承恩是江蘇省淮安人,曾多次到訪金山寺,並留下詩句。鎮江的金山寺是他唯一到訪過的金山寺。

《西遊記》中金山寺在“江州”,而鎮江就在長江邊,金山在當時也是長江入海口的小島,故唐僧的小木板可以飄到金山寺,故在第十一回中有"海島金山有大緣,遷安和尚將他養"的詩文。

此外,在文中第八回的附錄“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復仇報本”裡面提到了”焦山寺“,這也和鎮江的實際情況相符合,故可推斷《西遊記》中的”江州“便是現在的鎮江,”金山寺“便是現在的“鎮江金山寺”。

  • 梁紅玉擊鼓戰金山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朮率十萬金兵,乘船從長江上朝鎮江殺來。當時駐防鎮江的是浙西制置使南宋名將韓世忠。

韓將軍只有八千水師,為了阻擊金兵,夫人梁紅玉與韓世忠設計利用有利地勢,將敵誘黃天蕩,然後圍而殲之。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為了鼓舞士氣,梁紅玉在金山妙高臺上,為將士們擊鼓助威。這一仗韓世忠以少勝多,大破金兀朮,金兵損失慘重,敗北而去。自此,“梁紅玉擊鼓戰金山”的故事家喻戶曉,千古流芳。

  • 道悅和尚勸岳飛

在金山寺,有一處景點叫“七峰亭”。

相傳南宋高宗紹興年間,名將岳飛正在率兵抗金取得節節勝利的時候,宋高宗趙構聽信奸臣秦檜讒言,連下十二道金牌招岳飛回京城臨安。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岳飛回去的路上經過鎮江,帶著隨員,舍舟登岸,上金山寺拜望金山方丈道悅。

道悅方丈脾氣古怪,方丈室不住,卻在金山七峰山下搭了間草屋,盤腿打坐,修身養性。

聽聞岳飛拜訪,道悅方丈非常高興,請岳飛到方丈室敘談。

道悅看岳飛神色不對,就問:“元帥這幾天可曾遇到意外之事?”岳飛略一沉思,答道:“我昨日夜宿瓜州時,做一奇夢,醒後困惑不解,現在心中也還不安。”

道悅請他說出來聽聽。岳飛說:“昨晚夢見兩隻犬互相抱著說話,不知此夢何意,更不知此番回京兇吉禍福。”

道悅聽了心中一驚:兩犬當中加個言字,是一個“獄”字!他推測岳飛此次返回臨安恐有牢獄之災,是個凶兆。

道悅再三勸岳飛不要回去,但岳飛覺得為人臣子,天子有命,不可不從,執意要回去。

回到臨安後,岳飛果然身陷囹圄。不久,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加害於風波亭下。

臨刑前,岳飛想到道悅所贈詩作,仰天長嘆:“誨不聽道悅之言!”

有人將此密告秦檜,秦檜大怒,立即派何立等人去查訪道悅到底是誰,在什麼地方。

何立沿著岳飛沿途路過的地方一一查找,最後打聽到鎮江金山寺內有個叫道悅的和尚。

何立乘船登上金山寺時,道悅正在登臺說法,口中念道:“吾年四十九,是非終日有。不為自己身,只因多開口。何立自南來,不是佛力大,幾乎入人手。”說罷,便坐化圓寂了。

沒抓到人,何立空手而回,將情況向秦檜說了一遍。秦檜問道悅在何處,何立告知:“道悅住金山七峰嶺下。這七峰嶺定是金山風水寶地,這才使金山出了道悅這樣能未卜先知的高僧。”

秦檜聽了,立即派人去金山將七峰削平,叫金山寺永世出不了高僧。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金山的七座山峰,雖被秦檜派人削平,但後來在原址上造了一座七峰閣,以閣代峰後來,七峰閣毀於大火,又建了七峰亭,用以紀念民族英雄岳飛和金山方丈道悅的情誼。

04 舌尖上的“金山寺”

鎮江本地的人都知道,金山寺最出名的美食是“素齋”。每年的臘八節,金山寺還會做美味的“臘八粥”,附近的居民去金山寺祈福朝拜後,打一份臘八粥回家是傳統。

如果是無肉不歡族,從金山寺遊玩出來,在金山公園的對面有一個名叫“宴春”的酒樓,是鎮江的百年老店,原址在鎮江大西路上。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在“宴春”酒樓可以品嚐到鎮江三怪之一的“水晶餚肉”。“水晶餚肉”肥而不膩,蘸上鎮江另一三怪之一的香醋,入口即化。

鎮江有一句話叫“餚肉不當菜”,說的就是“餚肉”美味又不鹹,不知不覺就吃多了。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餚肉”,最正宗的,鎮江人只認宴春。

除了餚肉,“宴春”的特色還有魚湯麵、蟹黃湯包和大煮乾絲,都是江南特色美食,絕對能滿足你的美食慾望。

05 結語

歷經千百年風雨後,金山寺早已不只是佛教的一座知名寺廟,在它的七毀七建,已經凝練了中國人精忠愛國,堅韌不屈和寬厚待人的人文精神,代表了中華幾千年不朽的文化底蘊。

遊金山寺,祈福、許願,吃鎮江美食,這個春天,就讓我們一起祈願病災遠離,讓我們更珍惜生活,珍惜家人,珍惜當下。

-end-

(本文系白茅如玉原創,今日頭條首發,轉載請聯繫作者,歡迎轉發。文中所有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涉侵權,聯繫即刪。)

白茅如玉,80後創業者,願意和你們一起分享身邊的故事,探討生活的奧秘。關注兩性話題、婆媳關係、婚姻生活,喜歡我的文字,可以留言互動,你們的轉發和關注都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金山寺:唐僧在此出家,白娘子想淹沒它,見證千百年人間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