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撥備覆蓋率階段性下調

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確定,將中小銀行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階段性下調20個百分點。銀行業人士認為,此舉將釋放中小銀行信貸資源,提高服務小微企業能力,有效緩解當前中小城商行、農商行的監管達標壓力。

釋放更多信貸資源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下調撥備覆蓋率,對於提升中小銀行信貸投放能力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對於撥備覆蓋率低於此前監管要求的中小銀行,下調撥備覆蓋率要求,有助於緩解其撥備覆蓋率的達標壓力,同時提升了銀行可以容忍的不良貸款(分母)規模上限,在銀行資產質量壓力上升的時期,釋放中小銀行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能力;二是對於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而言,降低撥備覆蓋率要求,意味著商業銀行可以減少貸款減值計提,有助於提升商業銀行淨利潤,通過留存收益增加銀行核心一級資本,進而提升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即使中小銀行撥備覆蓋率下調20個百分點,仍然在100%以上,基本能夠覆蓋不良貸款(損失)。同時,近幾年不良貸款認定趨嚴,部分銀行逾期60天以上貸款也計入不良貸款,銀行業不良率反應的情況比較真實。目前中小銀行不良率相對較高,階段性下調撥備覆蓋率有利於中小銀行核銷不良貸款、提升抵禦風險的能力,同時釋放信貸資源,更好服務小微企業。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建議,借鑑歐美銀行監管部門的近期操作,結合中國自身情況,根據實體經濟需求,可以靈活運用各種逆週期調節工具,以增強銀行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提升逆週期宏觀調控政策效果。

有效緩解中小銀行壓力

魯政委表示,本次撥備覆蓋率下調將是繼2018年差異化下調撥備覆蓋率之後,我國監管部門首次對中小銀行統一下調撥備覆蓋率。當前中小銀行的撥備覆蓋率水平明顯低於大型銀行,本次下調中小銀行撥備覆蓋率後,可以有效緩解城商行、農商行的撥備覆蓋率達標壓力。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86.08%,處於較高水平。分銀行類型來看,國有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的平均撥備覆蓋率分別為234.33%、192.97%、153.96%和128.16%。

魯政委認為,本次中小銀行撥備覆蓋率要求下調至130%,基本與農商行平均撥備覆蓋率水平一致,可以有效緩解中小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達標壓力。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認為,中小銀行多數資本充足率不高,相應撥備覆蓋率最低監管要求也較高,壓力相對更大。以農商行等為代表的中小銀行作為普惠金融領域的主力軍,2019年末,僅農村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達4.32萬億元,佔銀行業金融機構的37%,本次聚焦中小銀行階段性降低撥備覆蓋率,針對性強,充分體現了政策的定向支持作用。(記者 陳瑩瑩 歐陽劍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