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人的“斧头帮”原来如此

这是一个从未被关注过的群体。

生活在海边的中年妇女,以斧头为伴,砍一斤生蚝赚2毛钱,她们每人一天要砍1000多斤。

她们被称为砍工,又被当地人叫做“斧头帮”。仅以山东威海乳山为例,“斧头帮”成员超过4000人。

这群妇女砍出了数十亿元的产业。截至2019年,乳山牡蛎年产量30万吨,产值24亿元。然而疫情阻隔,供应链断裂,山东牡蛎滞销13万吨,产业链上的“斧头帮”面临工作量骤减的危机,海洋生态也有可能遭到破坏。

阿里巴巴联合30位院士、农业首席科学家实施“爱心助农计划”,阿里大农业办公室召集淘宝、天猫、聚划算、盒马、菜鸟等业务单元,聚划算率先启动贝类产品卖空计划,仅72小时就助销生蚝21吨。


每天8小时,斧头不离手


“没有她们,就没有乳山生蚝这么大的产业。”3月6日,乳山市海边,砍工领班韩琳说。

“斧头帮”是生蚝上岸的第一关。人们吃到的生蚝,外壳干净,牡蛎肥美,可刚捞上岸的生蚝,就是一块块泥,有的像石头一样。五六只生蚝是连在一起的。

要把粘连的生蚝砍成一个个的,这些妇女挥着一斤重的特制小斧头,分离生蚝。劲儿大了,壳就会被砍破,劲儿小了不顶事。力道必须刚刚好。

砍出5斤生蚝,需要挥动斧头上百下。韩琳介绍,每位砍工平均每天要砍1000斤到1200斤。照此估算,斧头帮成员每人每天至少挥动斧头20000次。


以往每天工作8个小时,斧头不离手,新来的砍工一开始胳膊都受不了,都是肿的。时间久了,很多砍工的技艺也精湛了,有时照着生蚝的尾部一斧子下去,能分离三只。

白色海鸥漫天飞舞,叫声刺破风声,可砍工们几乎不抬头,也不太交流,稍不留神,斧子就可能砍到手上,戴两层手套也拦不住伤口。每天全副武装,只露两只眼睛,无论春夏秋冬,他们都得五点多起床,早早到海边,零下十度的雨雪、六七级的海风,烈日当头,风雨无阻。


午饭时间,也就十几分钟,大葱、大饼就着咸鸭蛋,大口地吞咽,嘴里偶尔掺着贝壳的碎片——每天的工作,就是与斧头、污泥、生蚝为伴。

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领工资那一刻。很多砍工小队工资日结或者周结。时薪15元到20元,每人每天能赚120元到160元,工作量大时一天能进账200元。


“斧头帮”在当地有20多年的历史,都由妇女组成,最年轻的也有四十七八岁,两年前,还有过一位73岁的老人,身子骨倍儿好,可以扶着从货车翻斗


这两天,宋钰玲告诉下面的人,尽量不把乳山生蚝滞销的消息告诉砍工们,“让她们安心。”

宋钰玲是鲁鼎记(山东)牡蛎有限公司总经理,每年用工1000多人,带动两千多人创业。她带领的久鼎团队是当地电商运营最早的,曾经创下乳山生蚝类目双11销量第一。

疫情发生后,乳山生蚝滞销13万吨,以往,生蚝的销路是“两条腿走路”,线下占大头,主要销往各种档次的餐饮店,如今,全国的餐饮店大多不开张,开的也食客寥寥。“这条腿断掉了。”她只能尽全力联系社区客户,还得是通物流的城市,低价销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