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當時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唐朝好像也沒事

日記

杜甫當時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唐朝好像也沒事

最近有個關於寫日記的事情,吵的是天翻地覆,有的人認為一定追究,有的人認為這事情無所謂。不知道大家對這個事情有啥看法、有啥意見。

我們先不急著對日記說什麼,也不發表什麼立場的表態。我一直認為,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哪一天我們不知道怎麼辦了、迷茫了、鬱悶了或者發生了矛盾。我們不妨翻開厚重的歷史書去尋找答案,也許就會豁然開朗的。

杜甫當時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唐朝好像也沒事

唐朝大詩人杜甫,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杜甫,字子美,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後人稱他為“詩聖”,在我國曆史上具有較大的影響力。杜甫是一個現實主義詩人,所以他大部分的詩作都是描寫現實的。其中有兩句代表性的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兩句就不用解釋了,主要就是講貧富差距的問題、以及社會不公的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杜甫生活在封建社會的唐朝。他當時寫這樣的詩,好像也沒有什麼後果,當時的朝廷也沒有對他採取什麼措施呀?為什麼會這樣,我試著分析一下:

杜甫當時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唐朝好像也沒事

唐朝是包容和開放的

唐朝作為古代最偉大的朝代之一,他的開放、開明、包容是人所共知的。唐朝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強盛的王朝,現在的日本就是唐朝忠實的粉絲,海外的很多華人也自稱是"唐人”

唐朝的時候,不光杜甫寫這種詩句。我們知道的白居易《賣炭翁》裡也有:“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這樣的詩句。唐朝的強大不是沒有道理的,萬國來賀也是有原因的

杜甫當時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唐朝好像也沒事

文字獄的高峰在明、清時期

明朝的文字獄是比較出名的,對文化的監督和控制也是很嚴厲的。文字獄的高峰在朱元璋、朱棣時期,很多的人、官員因為一首詩、一句話而丟了性命。例如:翰林編修高啟作詩:“小犬隔牆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最後被腰斬,這首詩只是因為裡面有小犬二字,朱元璋認為有影射他的意思。

杜甫當時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唐朝好像也沒事

明朝的文字獄高峰在朱元璋、朱棣時期是有原因的:一是,因為朱元璋是白手起家,骨子裡透著深深的自卑情緒,生怕別人說他。朱棣是“靖難”得到的皇位,內心深處也是存在害怕、自卑的情緒。二是,當時處於王朝初期,社會因素複雜採取文字獄,也是為了鞏固其統治。

清朝的文字獄是歷史最高峰,乾隆時期達到頂峰,許多人掉了腦袋。清朝是外來民族得了大位,他們的自卑尤其嚴重,害怕之情更甚,所以發動文字獄也是理所當然。

杜甫當時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唐朝好像也沒事

杜甫的詩句本身其實沒什麼大不了

唐朝在當時人民的總體生活水平是很高的,文化、藝術、科技水平都領先於世界。一個社會不可能處處都是繁榮、處處都是強大,不好的地方終歸是有的。杜甫的詩句描寫的場景,在當時一定會出現的,也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每次朝代的更替、天災、起義的時候,屍橫遍野的事情太多,大家看過歷史的應該都知道。

至於有人會說,當時信息傳播不發達、杜甫當時不太出名,我想這也是一個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後來的明清時期,很多人往往就是在家裡說了一句話,就被舉報從而遭受滅頂之災。

杜甫當時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唐朝好像也沒事

最後我想說,一句話、一首詩,不要去那麼的較真、揪住不放。國家的發展和進步終究是需要靠每個人的努力、每個人的參與的,自信一點也無所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