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創新——美國海軍導彈護衛艦艦種起源(七)

要了解“布魯克”級(Brooke class)在攻勢反潛戰術中究竟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就要先從1960年代之後部分“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在其中的角色講起。因為作為攻勢反潛體系中的一部分,“布魯克”級(Brooke class)與“埃塞克斯”級之間存在著莫大的關係。在1960年代-1970年代,美國海軍攻勢反潛戰術的核心是“轉行”的“埃塞克斯”級反潛航母。

傳承與創新——美國海軍導彈護衛艦艦種起源(七)

“埃塞克斯”級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聲名顯赫、也是最成功的艦隊航母。設計之初,“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標準排水量被確定為20000噸。然而,這一指標很快就因美國海軍提出的一系列指標而被突破,其中包括:(1)比“約克城”級有更大的飛行甲板,以便額外搭載1個艦載機中隊;(2)增大艦體,使航空汽油儲備量增加30%(“約克城”級為81萬升);(3)增加裝甲防護能力;(4)增加機庫甲板面積,以儲備更多的飛機零部件;(5)大幅增加艦上的防空武器;(6)推進系統的功率增至15萬軸馬力。

因此,當最終完成設計時,“埃塞克斯”的標準排水量被定為27500噸,長寬比定為8:1,設3部升降機,15條攔阻索(尾部9條,艦首6條),能夠降落5400千克的艦載機。按照美國國會原先批准的方案,“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從1940財年開始建造,當年就開工11艘,次年再開工建造2艘,但由於國內孤立主義的影響,直至1941年底日本人偷襲珍珠港時也總共只有5艘開工。

但所幸的是,“珍珠港事件”給美國海軍的造艦思想帶來了顛覆性的變化,快速航空母艦從此取代戰列艦成為美國艦隊的主力。然而,由於航母數量嚴重不足和艦載機的陳舊落後,戰爭初期美軍不得不以劣勢兵力與佔優勢的日本艦隊抗衡。

尤其是在1942年,“蘭利”號、“列剋星敦”號、“約克城”號、“黃蜂”號和“大黃蜂”號相繼戰沉,“薩拉託加”號嚴重受損,防護力弱、適航性差的“突擊者”號又不適宜在太平洋使用,導致美軍一時間只剩下“企業”號航空母艦與日本聯合艦隊抗衡。在此危急情況下,美國國會和政府加大了建造航母的力度:一方面將9艘正在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巡洋艦迅速改建成輕型航母,另一方面決定集中精力建造“埃塞克斯”級航母,並在1942-1944年財年增建19艘同級艦。

傳承與創新——美國海軍導彈護衛艦艦種起源(七)

1942年的最後一天,首艦“埃塞克斯”號終於下水,從此,人類海軍史上最大規模的造艦工程逐漸展示在世人眼前。“埃塞克斯”級航母的建造充分反映了美國巨大的工業潛力:整個過程均採用流水線作業,船體、艦上機械設備、武器以及艦載機都實現了高度標準化。因此。該級航母的建造速度相當驚人,有些僅用了14-16個月便建成了。

到大戰結束時,共有17艘進入美國海軍服役,它們分別是:“埃塞克斯”號(CV-9)、“約克城”號(CV-10)、“勇猛”號(CV-11)、“大黃蜂”號(CV-12)、“富蘭克林”號(CV-13)、“提康德羅加”號(CV-14)、“倫道夫”號(CV-15)、“列剋星敦”號(CV-16)、“邦克山”號(CV-17)、“黃蜂”號(CV-18)、“漢科克”號(CV-19)、“本寧頓”號(CV-20)、“拳師”號(CV-21)、“好人理查德”號(CV-31)、“安提坦”號(CV-36)、“香格里拉”號(CV-38)和“張伯倫湖”號(CV-39)。

由於戰爭進程較快,原先在1944年開工建造6艘(CV-50~CV-55)的計劃後來被取消,己開工建造的2艘(CV-35 “復仇”號和CV-46 “硫磺島”號)也因戰爭提前結束被下令拆卸,但戰後還是又建造了7艘同級艦,分別為“普林斯頓”號(CV-37)、“塔拉瓦”號(CV-40)、“奇爾沙冶”號(CV-33)、“奧里斯坎尼”號(CV-34)、“萊特”號(CV-32)、 “福吉谷”號(CV-45)和“菲律賓海”號(CV-47)。

二戰結束後不久,軍用航空領域即步入了噴氣時代,噴氣式艦載機也開始逐步取代活塞式螺旋槳艦載機。由於噴氣機起飛加速較慢而著艦速度較快,同時重量和尺寸也比老式的艦載機大得多,因此航空母艦必須配備包括大功率彈射器在內的一整套全新的作業系統,這就使得服役不久的“埃塞克斯”級航母必須進行廣泛的現代化改裝,以迎接噴氣時代的到來。

傳承與創新——美國海軍導彈護衛艦艦種起源(七)

“埃塞克斯”級的大規模改裝主要有三次:1. SCB-27A。該方案旨在提高航母的搭載更大型艦載機的能力,從1947年6月開始實施。為此,原先的H-4式彈射器被H-8式取代(但仍是液壓彈射器),飛行甲板得到加固,一些127毫米艦炮被拆除以減少艦體上部重量,飛行甲板和升降機的尺寸也進一步加大,飛機著艦的安全度也有所提高。另外還安裝供了噴焰偏轉器、噴氣燃油混合器等供噴氣飛機使用的特種設備。

2. SCB-27C。英國成功研製蒸汽彈射器後,美國迅速制定了SCB-27C方案,在“漢科克”號、“勇猛”號和“提康德羅加”號三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上加裝C-11型蒸汽彈射器,美國航空母艦從此步入了“蒸汽時代”。3. SCB-125。1952年6月,美國航空局建議在航空母艦上安裝新研製的斜角飛行甲板,以更好地利用航母有限的甲板空間。同年12月,“安提坦”號航母率先進行了改裝試驗並取得了成功。隨後,“列剋星敦”號、“香格里拉”號和“好人理查德”號等一大批“埃塞克斯”級艦也接受了改裝,這就是SCB-125方案。

該方案除加裝斜角飛行甲板外,還包括採用封閉式艦首、改進MK-7攔阻裝置、加大艦首中線的升降機、增設空調和隔音裝置以及改進甲板上的照明設備等諸項措施。此外,隨著導彈武器的逐漸普及,“埃塞克斯”級上的火炮逐步減少(到服役末期基本上只保留了4門單管121毫米炮),同時在部分艦上加裝了“天獅星”I 型導彈,使其初步具備了遠程戰略核打擊能力。

完成現代化改裝後,“埃塞克斯”級航母的外觀比服役之初有了很大變化,排水量和尺寸也增加了許多。以1960年代初的“香格里拉”號為例,它的全長增加到272.6米,最大艦寬增至58米,滿載吃水增至9.44米,標準排水量增至33100噸,滿載排水量則增至43000噸,這幾乎比其剛服役時多了2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