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努力的你們致敬(一)

向努力的你們致敬(一)

簡介:

王惠惠,男,1989年7月生,中共黨員,現任閻良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審判員,2014年進入閻良區人民法院。

獎項:

2017年被評為西安市全市法院“百名辦案能手”、閻良區優秀公務員、2018年被評為閻良區法院先進工作者、2019年榮立個人三等功,先後多次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 “優秀共產黨員”。

王惠惠,西安市閻良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審判員,一個說起話來帶著濃重鼻音的陝北後生。

王惠惠在讀高中時,政府大力宣傳法制建設,這使他逐漸對《今日說法》、《現在開庭》等法制欄目產生興趣,對律政電視劇更是著迷,電視裡法律人的威嚴讓他羨慕不已。於是,高考志願填報時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法學專業,大學就讀期間王惠惠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2014年,通過陝西省公務員考試,王惠惠走進了閻良法院,開始了自己的法官夢。

經過一年多書記員的鍛鍊,入職第二年王惠惠被任命為助理審判員,開始獨立辦案。趕上國家司法改革的浪潮,法院案件數量猛增,王惠惠作為助理審判員,每年的辦案數量均在全院前列。2018年,法院實行員額制改革,王惠惠作為法官助理輔助法官辦案,在此過程中他從前輩身上學到了更多的辦案經驗,也更加體會到了每一名當事人的困難。2019年,王惠惠作為員額法官,重新穿上法袍,這一年他的辦案數量突破了300件。

“作為法官定紛止爭是本分,能徹底化解雙方矛盾,讓當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溫度是我的追求。”王惠惠這麼說,也這麼做。平日裡,只要是接待當事人,哪怕再累再困,王惠惠也是盡其所能的去做。有時當事人記錯電話,找不到承辦法官,他也是熱心幫著聯繫。“大家都不容易,能幫一點是一點,這又不是啥大事。”

重新穿上法袍後,王惠惠漸漸有了一個習慣——每次開完庭,他總是最後一個離開法庭。利用當事人籤筆錄的時間,繼續給當事人講清法理、講明事理、講透情理,努力調解案件,以求徹底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糾紛。

在王惠惠看來,基層法院的好多案件尤其是農村的案件,應當更加註重彌合雙方當事人的社會關係。法官要注意情理法的交融平衡,辦案過程中多一些耐心、細心,即使最後不能調解,讓當事人對法院的工作多一些理解和支持也是好的。

2019年2月,李某將閻良區某鎮同村村民郭某訴至法院,兩人都年過六旬,卻因田頭地壟發生口角,繼而撕打,導致李某眼部受傷,花去醫療費10000多元。王惠惠看過案卷後,認為雙方都上了年紀,又系同村村民,低頭不見抬頭見,如果不能徹底化解雙方矛盾,說不定以後還會產生衝突糾紛,本案宜調不宜判。於是,開庭審理瞭解事情經過後,王惠惠帶著書記員先後來到村委會了解兩人、兩家在村上有無其他糾葛,雙方之前關係如何,村裡面有誰能和兩人都說上話、講通理,到關山鎮派出所、司法所詳細瞭解兩人的調解經過,矛盾源頭。經過不懈努力,王惠惠終於在村委員會的幫助下,在李某和郭某兩家親人的說和下,成功解開兩位老人的心結,雙方在王惠惠的辦公室當場履行賠償,握手言和。

“人從工作中可以得到樂趣,這是一種巨大的好處。而我很有幸,享受到了這種好處。”王惠惠感慨的說。

“當你第一次穿上法袍,坐在審判臺上是一種什麼感覺?”有人問王惠惠。

“我們都是普通人,能夠保護每一個普通人平凡的生活,是我最大的幸運!”王惠惠斬釘截鐵的說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