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身汨罗江之谜

屈原可谓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在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要纪念这一位先祖,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为了楚国的发展一生殚精竭虑,最后投身汨罗江,被后人所传颂。

屈原投身汨罗江之谜

我们现在了解屈原的主要途径是《史记》记载和屈原作品中的描述。据记载,屈原是楚国的同姓贵族,原为芈姓,因按氏族称呼其姓为屈。屈原的仕途中经历了两代国军,一为楚怀王,二为楚顷襄王,而屈原一生的政治巅峰也就在楚怀王时期。

屈原投身汨罗江之谜

屈原是楚怀王时期的忠直之臣,在楚王执政时,屈原先后担任了三闾大夫和左徒等官职,三闾大夫在当时主要职务是编撰贵族子弟的谱姓和督导贵族子弟的学习,而左徒的官职仅次于国相,确是享有高官厚禄之人,这一时期的楚怀王也是一位明君,屈原受到重用。

屈原投身汨罗江之谜

当时七国中秦国独大,准备吞并其它六国一统天下,所以齐楚准备联盟来抵抗秦国。在这一背景下,屈原准备进行楚国的内部改革,以防止楚国被秦国所兼并,但这一改革在当时受到极大阻力。这些阻力主要来自于三方:一是楚国内部的旧贵族势力,屈原的内部改革,必然损害了旧贵族阶级的利益,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旧贵族势力联合起来阻挠屈原改革;二是来自于国君楚怀王,楚怀王本来是屈原改革的坚实后盾,但因楚怀王为人自负,非常注重自己的威严地位,而屈原的政敌上官大夫暗中污蔑屈原不把楚怀王放在眼里,这造成了楚怀王和屈原间的嫌隙;三是秦国,秦国东扩,兼并六国,是既定国策,在扩张过程中,十分不希望齐楚结盟,来阻碍自己的统一大业。这三股阻力相交织,为屈原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对屈原的仕途之路造成严重影响。

屈原投身汨罗江之谜

屈原一生曾两次被贬,一次是在楚怀王时期,楚怀王听信小人谗言,致使屈原被流放至汉北;后楚怀王困于秦国,终身不得回归,楚怀王之子楚顷襄王即位,楚顷襄王其弟子兰被任为国相,子兰与屈原在政治上处于对立地位,当时的子兰主张和秦国苟合,而屈原主张和齐国结盟,因此子兰担任国相后千方百计地为难屈原,与屈原政敌上官大夫在楚顷襄王面前再次污蔑屈原,造成了屈原被二次流放至江南。屈原被流放后,楚国国力日渐下降,至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8年),秦国派大将军白起领兵攻打楚国,兵临城下,此时的屈原被流放到了汨罗江附近,听闻这一噩耗,顿时形容枯槁,万念俱灰,投身于萧瑟的江水之中。

屈原投身汨罗江之谜

屈原一生竭力辅佐君王,却遭小人所害,不被君主信任,一生为国奉献,却亲耳听到国将亡的噩耗。屈原投身汨罗江,究其根本,大致是因为对君主不信任自己的悲愤和不愿见到国家覆亡的不甘吧。

屈原投身汨罗江之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