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阿司匹林可顯著降低患消化道癌風險

有著100多年曆史的阿司匹林,除了作為解熱鎮痛抗炎藥外,還可用於預防和治療某些心血管疾病。近年來,有研究表明,它在對抗癌症等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最新研究:​阿司匹林可顯著降低患消化道癌風險

近日發表在《腫瘤學年鑑》上的最新研究論文[PDF]指出,在156,000例病例中,定期使用阿司匹林(也就是每週服用一到兩片)可有效減少消化道癌,但與頭頸部癌症的減少無關。

最新研究發現,簡單、廉價的血液抗凝劑和止痛藥阿司匹林能夠顯著降低幾種類型的消化道癌症風險。該研究結果是基於100多項觀察性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的。

乙酰水楊酸,在日常生活中更多時候被稱之為阿司匹林,它是一種常見且廉價的藥物,通常用於治療疼痛、抗凝/稀釋血液和減少發燒。該藥可通過櫃檯和處方購買,在某些情況下,由於各種健康原因,可每天小劑量服用。由於該藥有康寧作用,因此在沒有醫囑情況下不應該經常服用或者大劑量服用。

最新研究:​阿司匹林可顯著降低患消化道癌風險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定期服用阿司匹林對消化道癌的影響非常顯著,包括肝膽道癌減少38%,胃賁門癌減少39%,腸癌減少27%,胰腺癌減少22%。

最新研究:​阿司匹林可顯著降低患消化道癌風險

研究領導 Cristina Bosetti 博士說:“但這並不意味著有人應該開始定期服用阿司匹林,而且也不意味著他們應該開始服用高劑量的藥物。”

另一位研究人員Carlo La Vecchia教授也指出

目前還沒有找到阿司匹林服用量和這些消化道癌之間的更精準關係。但是,劑量的選擇也要考慮到胃出血的潛在風險,阿司匹林劑量越高,胃出血的風險越大。

阿司匹林的正確用途

阿司匹林在早期階段是用來解熱鎮痛的一種藥物,但是後來越來越多人發現到阿司匹林的藥效,也擴展了更多阿司匹林的用途。

第一、鎮痛作用

  • 阿司匹林最為常見的一種功效就是鎮痛作用,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並抑制合成對機械性或者化學性產生反應的痛覺神經來達到止痛的效果,屬於一種外周性鎮痛藥。
  • 阿司匹林雖然可以止痛,但是也並不是可以止所有的痛,對於慢性的鈍痛效果更加明顯。

第二、解熱

  • 阿司匹林還有一個典型的特徵就是解熱,但是當溫度降低到正常的情況之後則不會再下降,是通過作用於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之後讓皮膚的血液循環加快,讓排汗增加,通過這種情況來達到解熱降溫的效果。

第三、消炎

  • 阿司匹林雖然可以達到消炎的效果,但是就目前而言,其消炎的機制並不是很明確,醫學上認為這種情況的發生可能是因為阻止前列腺素或者其他一些會導致身體產生炎性反應的物質分泌而達到的抗消炎效果。

第四、糖尿病

  • 阿司匹林治療糖尿病是因為其可以促進內源性胰島素分泌還可以促進肝糖原合成,通過這種情況來阻止腸道吸收糖分來達到穩定血糖的效果的。

第五、治療老年痴呆

  • 近些年來,阿司匹林還被應用到治療老年痴呆上,一般小劑量的阿司匹林就可以達到減輕老年痴呆症的效果,這是因為該藥物可以促進血液流動,還可以防止血液凝固防止血栓形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緩解老年痴呆的效果。
最新研究:​阿司匹林可顯著降低患消化道癌風險

阿司匹林適合這些人群:

  • 阿司匹林適合需要進行二級預防的中風患者,可以幫其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疾病症狀,對於心梗患者想要防止這種疾病復發也可以服用阿司匹林;
  • 如果進行過大手術想要防止術後靜脈血栓以及肺栓塞也可以通過服用阿司匹林來實現;
  • 對於中老年人或者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想要阻止心絞痛以及進行心肌梗死的出現概率,也可以通過服用阿司匹林來進行。

阿司匹林可以達到的效果有很多,但是千萬不要隨便服用,還需要對症下藥才好,也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服用阿司匹林這種藥物的。

阿司匹林副作用:

  • 阿司匹林是水楊酸製劑,最常見的副作用在胃腸道,主要是水楊酸會破壞胃黏膜,引起胃腸道的出血,所以阿司匹林現在用的劑型首先要考慮腸溶片,以減少胃黏膜的損害。
  • 阿司匹林還有一個副作用是會引起出血,包括皮膚黏膜的出血、顱內的出血,阿司匹林引起顱內出血概率是非常低的,它預防腦血管病的概率要遠遠大於它出血的概率。
  • 再有,一些特異性體質的患者在吃過阿司匹林以後非常容易起疹子、引起哮喘和導致毛細血管神經性水腫等。假如患有急慢性的鼻炎、年紀較為大的人,極有可能會導致喉頭水腫及蕁麻疹,必須做皮質激素檢測。

阿司匹林雖然質優價廉,百年老藥,但它不是保健品,不能隨便亂吃,請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參考文獻:

《從美國新版指南看阿司匹林的使用》​;

《阿司匹林的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指南》等​。

以上由中國醫旅健產業聯盟(公號:china-mth)整理發佈,如涉版權,請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