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內鏡,我們如何做的更好

10月27日,在膳食科三樓舉辦了德州市人民醫院名醫面對面學術沙龍。此次會議邀請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鍾寧教授前來講座,德州市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張旭斌致開幕詞,消化內科學科帶頭人朱黎英主任主持會議,消化內科、胃腸外科、腫瘤科、肝膽外科及相關科室的102名醫師參加了此次會議。

超聲內鏡,我們如何做的更好

張旭斌副院長對鍾寧教授的到來表示了熱烈歡迎,並向其介紹了醫院從一架馬車到三甲醫院的發展歷程。德州市人民醫院地處京津冀發展圈,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要繼續尋找差距、持續改進,向優秀的專家學者學習,努力提升技術水平,更好的服務於州城百姓。

超聲內鏡,我們如何做的更好

本次學術沙龍的主題是“超聲內鏡,我們如何做的更好”,鍾寧教授由淺入深的講述了什麼是超聲內鏡,為什麼要做超聲內鏡,超聲內鏡能應用於哪些檢查和治療領域以及怎麼樣做的更好。鍾教授的講課內容圍繞臨床,通過實際的病例圖像及視頻向大家展示了超聲內鏡的特點,提高了大家對超聲內鏡的認識,會場學習氣氛濃烈,此次學術沙龍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超聲內鏡,我們如何做的更好

會議最後,朱黎英主任總結時講到,“我科自2016年開展超聲內鏡檢查,進行了多例對間質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等黏膜下疾病的診斷,目前超聲內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也是我科重點學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下一步擬引進扇掃超聲內鏡,為超聲內鏡下診治打下基礎。”朱主任提出下一步要將鍾教授講授的內容及時內化於心,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努力,穩紮穩打、夯實基礎,並在原來的基礎上積極向學術大家學習,掌握最新的知識和技術,不斷攀高,力爭做到最好。

超聲內鏡,我們如何做的更好

超聲內鏡小知識:

超聲內鏡是消化內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認的比較難的高級內鏡技術,具有不同於其他內鏡技術的特點,它將內鏡與超聲相結合,將超聲探頭置於內鏡(胃鏡、結腸鏡)前端部或經內鏡導入微型超聲探頭,通過體腔在內鏡直視下對消化道(食管、胃、結腸)管壁或鄰近臟器(甲狀腺、胰腺、膽管、膽囊、肝臟等)進行超聲掃描。

雖然胃鏡和腸鏡可以對絕大多數胃腸道疾病直接做出判斷,但其是肉眼可見光成像,只能看到消化道最表面的一層(黏膜層)。對於來源於黏膜下以及消化道腔外的病變,普通內鏡難以診斷。

超聲內鏡檢查的適應症:(1)消化道黏膜下病變起源、大小及性質的判斷,與壁外臟器、血管壓迫的鑑別;(2)消化道腫瘤病程分期(腫瘤浸潤深度、有無周圍淋巴結及鄰近器官轉移)及可切除性判斷;(3)消化道鄰近器官病變的診斷與鑑別診斷(膽管結石、膽管癌、胰腺癌、胰腺炎及胰腺囊腫等)。超聲內鏡的適應症廣泛,凡是消化道本身或鄰近器官的病變或疑有病變,經普通內鏡及體表超聲不能明確診斷者,都可以進行超聲內鏡檢查。

超聲內鏡的用途:(1)消化道惡性腫瘤(如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進行TNM分期,但對M分期作用有限,以評估手術可切除性、預後和指導治療方案的選擇。(2)黏膜下腫瘤(如平滑肌瘤等);確定是管壁外病變、器官壓迫或管壁本身病變;判斷病變確切起源、性質、範圍;並指導治療方案的選擇。(3)胰腺膽道病變:對慢性胰腺炎的診斷是較好的輔助診斷和鑑別診斷方法,能較好地反映胰腺實質結構的改變,對胰腺佔位細針穿刺活檢。對膽總管結石診斷同ERCP一樣,是敏感性高、特異性強的診斷方法,但創傷更小。對膽道腫瘤診斷敏感,可以確定腫瘤部位、大小。(4)可顯示部分縱隔病變。

來源:德州市人民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