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貴族為反民主推進而實施的改革,為何反讓英國迎來真正的民主

由於英國是全世界範圍內最早實行議會的國家,因此得名“議會之母”。眾所周知,資本主義革命後推行的政體,主要原則就是民主。所以我們今天提到議會制的時候,也會下意識的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民主的制度。

但有趣的是,英國議會起初並非是為人民服務的,而是為貴族服務,甚至連第一次議會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避免真正的民主到來。

造化弄人,改革的最終結果可謂是與貴族老爺們起初改革的目的背道而馳——英國迎來了真正的民主。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英國貴族為反民主推進而實施的改革,為何反讓英國迎來真正的民主


一、議會的來歷

議會是從封建性質的等級會議演變而來的,所謂封建性質的等級會議,來源於1258年,當時的孟福爾男爵武力闖宮,拿劍指著亨利三世,迫使國王簽訂了牛津條例。在這一條例中規定,國家權力由十五人委員會掌握,而這個委員會的成員則來自於貴族。這個十五人委員,其實就是議會的前身。

有趣的是,這其實已經不是英國貴族們第一次和國王爭奪權力,並限制其權能了。早在1215年,英國的貴族們就同樣拿劍指著無地王約翰,迫使其簽訂了自由大憲章。

1258年的武力闖宮,不過是英國貴族們的故技重施、梅開二度罷了。

隨後的1265年,也就是孟福爾武力闖宮後的第7年,這位先生又以攝政的名義召開由貴族、僧侶、騎士和市民參加的政治會議。這就是英國議會的正式開端。

不過,

等到420年之後,英國頒佈的《權利法案》才正式從法律層面上確認了議會的立法權、監督權等各項權利。

英國貴族為反民主推進而實施的改革,為何反讓英國迎來真正的民主

二、1832年前的議會

那麼,說完了議會的歷史,就能夠回到正題了。

英國的議會革命一共有三次,分別是1832年、1867年和1884年。那個為了反民主而推進的改革,正是1832年的這一次。其實看完了議會的歷史,不難理解為什麼議會是為貴族服務的。議會本就誕生於貴族與國王的權力鬥爭,它既是貴族們的鬥爭成果,又是貴族們的鬥爭工具。

從議會誕生到1832年改革之前,英國的選舉制度幾乎沒有發生變化,被選舉人和選舉人幾乎都是貴族,平民不享有選舉權。

英國貴族為反民主推進而實施的改革,為何反讓英國迎來真正的民主


這種制度的不民主和不合理,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一是選區的劃分,英國的選區由郡選區和選邑選區構成。

而議席的分配製度是幾百年前的規定,和人口、經濟幾乎沒有聯繫。這就導致兩個現象的出現.

首先為了某派的利益而特設選區,比如說在都鐸王朝時期,就曾經為了確保國王的支持者能夠順利進入下院,就曾經特設了一些小選邑。

其次是衰敗選區的出現,所謂的衰敗選區,就是指曾經非常繁榮的某些選區,在百年的時間流逝之後,已經非常破敗了。

這導致了一個非常不協調的現象,某些選區幾乎無人居住,卻可以推選數名議員,而某些逐步發展起來的擁有十萬居民的小鎮卻沒有自己的議員。

英國貴族為反民主推進而實施的改革,為何反讓英國迎來真正的民主


  • 二是這套選舉制度的不合理之處,還表現在選舉權方面。

選邑沒有固定選舉權標準,在當時,一個選邑可以同時採用不同種的選舉權標準,因此,一個人也可以在多個選區內擁有投票資格,這就是所謂的“多重選舉權”。

舉例來說,一些郡的選舉權標準依據是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自由民,即可擁有選舉權。而蘇格蘭地區的居民的選舉標準則更高一些,凡擁有價值100英鎊資產的居民即可享有選舉權。過於複雜的選舉權規則,導致選民極少。改革前的選民只佔總人口的2%,這顯然並不民主。

英國貴族為反民主推進而實施的改革,為何反讓英國迎來真正的民主


除去上述兩點,當時的競選活動也非常不合理,很多地方都沒有競選活動,其原因並非人民不願舉辦或無意參與,而是當地的貴族完全有能力掌握選舉結果,所謂的競選活動更像個表演,久而久之,不了了之。

即使有競選活動的選區,投票大多是公開性的,選民投票的自主性很低,再加上賄選、僱傭打手等手段,使得所謂的競選毫不民主。

顯然,這套制度本身就不民主,其民主的外衣下,實質是貴族的寡頭政治,大貴族的統治代替了國王一個人的專制統治。

英國貴族為反民主推進而實施的改革,為何反讓英國迎來真正的民主


三、1832年的改革

那麼,為什麼會在1832年走向改革呢?

客觀的來說,這一套政治體制雖然並不民主,但在當時,其實是符合實際的,具有其合理性,這種合理性是對於1832年之前的數百年而言的,並且其對比的對象是君主專制。

隨著時間的發展,這套制度的合理性漸漸的消失了,工業革命造就的兩個階級正迫切的渴求著與地位相匹配的權利,也就是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

當時英國主要有兩個黨派,一是託利黨,二是輝格黨。在一開始,託利黨是完全的保守主義者,堅定的拒絕改革,而輝格黨則是有限的改革派,他們提議了一些取消衰敗選區的提議。

英國貴族為反民主推進而實施的改革,為何反讓英國迎來真正的民主


但是不久,法國革命的消息傳到英國,震驚了英國的統治者們,他們開始畏懼起高呼著改革的下層群眾來。於是之前的保守主義者和有限改革派全都聯起手來打壓真正的改革者。

我們中國從周朝就明白一個道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對於百姓的訴求,從來都是堵不如疏的。

隨著貴族和百姓的對抗越來越激烈,曾經是有限改革派的輝格黨動搖了。他們擔心繼續激怒百姓,聯合起來的人民將會徹底終結貴族的統治,或者對貴族的利益造成極大的損失。於是開展了改革運動,這就是1832改革。

1832年的這一次改革,其主觀上的宗旨其實是保持貴族的統治,並且阻止民主的來臨,改革的執行者和制定者都是貴族們。

英國貴族為反民主推進而實施的改革,為何反讓英國迎來真正的民主


輝格黨人改革舊制度的原則是,儘可能保持現有的政治和社會制度,並且堅持選舉權依據財產標準。他們希望通過改革,將中產階級從改革運動中分離出來,以此來孤立工人階級,並建立貴族和中產階級之間的新聯盟,從而形成阻止革命和進一步憲政改革。

這一改革方案被託利黨否決,消息傳出後,各地的暴動愈加激烈,當時英國的情形幾乎與法國革命前夕相似,這讓輝格黨更加確信,只有保守改革,才能阻止革命,這一判斷其實是準確的。他們的改革確實組織了英國的革命運動。

而這一次改革也根本稱不上偉大,這只是一次純純粹粹的妥協式的保守改革而已。就如同清王朝的革新,甚至還有所不如。

總之一切都在貴族老爺的預料之中,他們唯一沒有預料到的事情就是——改革的大門一旦打開,就沒那麼容易合上。

僅僅35年後,英國就迎來了第二次改革,第三次來的更快,僅僅用了17年。

前後52年,英國人就迎來了真正的民主。

老子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不過如是。


作者:未定君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淺論英國議會制政體的理論和制度模式》 廬峰

【2】《英國議會制度及其改革》 陳敏昭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