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的祖母孝庄太后为何死后都迟迟不下葬,究竟是什么回事?

古人讲究的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作为清皇朝威望最大的

孝庄太后,在死后,竟长达37年没有入土为安,没有下葬。这是为什么呢?康熙为什么不让自己的祖母入土为安呢?其实,按照惯例,孝庄太后在死后应该与皇太极葬在一起。

康熙大帝的祖母孝庄太后为何死后都迟迟不下葬,究竟是什么回事?

但是,孝庄太后临终时,立了一份遗嘱:“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这样的遗嘱康熙帝不知怎么办才好,如果按照祖母的遗嘱办,就违背祖制,如果按照祖制葬如沈阳的皇陵,就违背了祖母的遗嘱,这让康熙帝十分的为难。

这可给康熙出了个难题,他只好先把孝庄以前住过的慈宁宫东侧五间殿拆卸,全部运往孝陵红墙外,按原样易地重建,作为太后的“暂安奉殿”,而这一拖就35年。直到康熙帝去世也没有完成孝庄太后遗愿,康熙又把这个问题抛给儿子。于是雍正想了个主意,先是歌颂孝庄的慈爱英明,然后再提到孝庄太后希望自己和子孙在一起的遗愿,最后引经据典,说明孝庄太后现在棺椁所在地方,其实就是个风水宝地,而且大清也因此国运昌盛,所以葬在目前的位置最好不过了。于是,群臣们联合上奏,表示“暂安奉殿”甚为得宜,因此请求在那里建陵。所以,在雍正二年(1724年),正式将孝庄皇太后的陵命名为“

昭西陵”,至此,孝庄太后终于得以真正安歇了。

康熙大帝的祖母孝庄太后为何死后都迟迟不下葬,究竟是什么回事?

不过有的研究者认为,孝庄太后遗嘱中“不忍”云云,不过是一种托词,其实是因为下嫁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无颜于黄泉下复见丈夫皇太极,遗嘱本身可能是一种宫廷精心设计的伪词,为下一步丧葬处置作铺垫。

那么我们来通过孝庄太后简介,来了解一下这位传奇皇后。

康熙大帝的祖母孝庄太后为何死后都迟迟不下葬,究竟是什么回事?

孝庄皇后(公元1613年-公元1688年),本名为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部落贝勒寨桑次女。公元1625年,她以满蒙联姻的方式,嫁给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称为了后者的侧福晋。公元1636年,皇太极登基,称为清太宗,她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公元1629年至1633年,孝庄皇后先后诞下固伦雍穆长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和固伦淑哲公主。并于1638年诞下爱新觉罗·福林

公元1643年,爱新觉罗·福林登基,史称顺治皇帝。孝庄皇后被称为圣母皇太后,自此开始了她辅政生涯。虽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围绕着孝庄皇后发生了许多清宫秘史,且不论这些秘史的真实性,但的确引起了上至皇室内部,下至民间百姓的议论。而且,她与顺治帝之间也多有不和支出,后者对她如对仇人一般。或许是对顺治帝的行为感到失望,孝庄皇后转而开始培养自己的孙子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

康熙大帝的祖母孝庄太后为何死后都迟迟不下葬,究竟是什么回事?

孝庄皇后是中国历史上颇具名气的皇后,她一生辅佐、培养了顺治、康熙两位贤名君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