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不出手,出手必王炸,看看卡梅隆的《阿凡達》是怎麼拍出來的

俗語有云,成功往往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這句話可以說不管再過多久,都依然是至理名言。

畢竟當機會到來時,倘若你什麼準備都沒有,那很可能就會白白將它浪費掉。

而詹姆斯·卡梅隆曾經的作品《阿凡達》,之所以能成為名留影史的鉅作,也絕對不是一兩年才做到的事情。

要麼不出手,出手必王炸,看看卡梅隆的《阿凡達》是怎麼拍出來的

絕不將就

在1994年,當時的卡梅隆剛拍完《終結者2》不久,他大腦的“科幻靈感”還沒有消退。

於是,他就趕緊都給寫了下來,這一寫就是80頁的劇本。

對的,這就是《阿凡達》的初稿。

要麼不出手,出手必王炸,看看卡梅隆的《阿凡達》是怎麼拍出來的

《阿凡達》的構思靈感,根據卡梅隆的說法,是來源於他看過的每一部科幻小說。

從他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是他在科幻領域上的集大成之作。

要麼不出手,出手必王炸,看看卡梅隆的《阿凡達》是怎麼拍出來的

在1996年,卡梅隆就聲稱在完成《泰坦尼克號》後,他要開始製作《阿凡達》。

這部電影預計會花費1億美元的資金,並且會由6個演員出演這些“真實到就像在現實世界真正存在的人物”的主角。

要麼不出手,出手必王炸,看看卡梅隆的《阿凡達》是怎麼拍出來的

按正常時間,大概在1997年中的時候,《阿凡達》就應該開拍了。

不過,卡梅隆很快就發現一個大問題。

儘管當時的他積極跟很多特效公司溝通,但到頭來他發現,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製作出他想要的效果。

要麼不出手,出手必王炸,看看卡梅隆的《阿凡達》是怎麼拍出來的

該趁熱打鐵還是先放置計劃?卡梅隆選擇了後者。

從事後諸葛亮 的角度來看,卡梅隆的做法相當明智,如果當時強行要拍《阿凡達》,恐怕最後結果也不過只是一部“視覺效果非常不錯的科幻片”而已。

蓄勢待發

在1997年的《泰坦尼克號》之後,卡梅隆12年都沒有拍過任何電影。

顯然,他是為了《阿凡達》。

要麼不出手,出手必王炸,看看卡梅隆的《阿凡達》是怎麼拍出來的

不過,卡梅隆可不是僅僅在乾等,在這期間,他一直都有在做準備工作。

比如,他知道《阿凡達》真要開拍的話,所需要的資金是非常龐大的,因此早就在跟福克斯高層溝通。

最後福克斯高層同意先給他1000萬美元製作部概念短片來看看。

要麼不出手,出手必王炸,看看卡梅隆的《阿凡達》是怎麼拍出來的

但事實上,儘管短片的效果不錯,但福克斯高層依然非常擔心。

原因很簡單,《泰坦尼克號》在當初基本是確定會撲街的影片,然而卻走出了奇蹟走勢才直接大逆襲。

但一般來說,奇蹟是不會發生那麼多次的,你這次的《阿凡達》要的錢比當年還多,而且也不知道到時會不會像上次那樣預算燒光了又跑來要追加。

要麼不出手,出手必王炸,看看卡梅隆的《阿凡達》是怎麼拍出來的

就在福克斯搖擺不定的時候,外部的助攻來了。

當時的迪士尼正在到處找尋可收購的IP,他們得知原來當年創造奇蹟的那個男人,又有一個新項目啊,而且還是打算弄成系列電影啊,於是便打算接管《阿凡達》。

要麼不出手,出手必王炸,看看卡梅隆的《阿凡達》是怎麼拍出來的

這麼一來,反而輪到福克斯慌了。

當初拍《泰坦尼克號》的時候福克斯也是因為不信卡梅隆,搞得跟派拉蒙一起合拍,導致最後在票房的營收上虧了很多。

於是,福克斯終於同意了《阿凡達》的項目,但要求是預算方面實在太高了,削一點吧。

卡梅隆思前想後,最後還是妥協了,於是,《阿凡達》的製作成本定在2.37億美元(當然,這是初定的,後來總成本還是不止這個數字)

要麼不出手,出手必王炸,看看卡梅隆的《阿凡達》是怎麼拍出來的

當時還有位福克斯高層對卡梅隆說:

“我不知道同意你們去拍這電影是不是很狂的做法。”

最新技術

項目正式開始以後,卡梅隆就將很多最新的技術應用到這部電影裡去。

比如,為了加強真實感,他全新設計了一種名叫skull caps的微型攝像機,這是一個面部表情捕捉頭戴設備。

要麼不出手,出手必王炸,看看卡梅隆的《阿凡達》是怎麼拍出來的

因為採用了最新的技術,在對演員面部表情捕捉的清晰度、角度、敏感度等要比傳統技術在性能上要高出6倍以上。

為什麼在《阿凡達》裡,那群藍色皮膚的納美人看起那麼真實?他們的表情幾乎都沒有CG加工的痕跡?

就是因為這個設備。

要麼不出手,出手必王炸,看看卡梅隆的《阿凡達》是怎麼拍出來的

另外,卡梅隆的團隊還自主研發了一種最新的3D數字攝影系統(Fusion 3-D Camera System)。

要麼不出手,出手必王炸,看看卡梅隆的《阿凡達》是怎麼拍出來的

這個系統的功能主要是針對運動拍攝,在通道的雙鏡頭同步變焦、跟焦、光圈控制、運動控制、反光鏡控制、基線控制、雙機之間的獨立匯聚控制的等等的功能上都要超出了傳統技術。

另外,在拍攝中還接掛了F950、HDC1500跟F23三種攝像機。

正由於這個強大的系統接配上這些攝像機後,將遠、近跟高速運動的鏡頭全部包攬,使得《阿凡達》在視覺上呈現出來的效果極其驚人。

要麼不出手,出手必王炸,看看卡梅隆的《阿凡達》是怎麼拍出來的

除了這些以外,卡梅隆團隊還特地開發了虛擬攝影機(Virtual Producation Studio)

要麼不出手,出手必王炸,看看卡梅隆的《阿凡達》是怎麼拍出來的

這個虛擬攝影機,主要是讓導演能實時觀察以及指揮演員的動作。

比如,演員本身是在一塊空地上活動櫃,但從攝影機上看到的是他們在一個虛擬的CG環境裡表演。

於是,卡梅隆就可以從鏡頭上模擬出電影裡的鏡頭,並且可以任意選取攝影角度,控制協調各種CG物體的移動或擺設,在第一時間就能看到真人表演跟虛擬場景結合後的視覺效果。

要麼不出手,出手必王炸,看看卡梅隆的《阿凡達》是怎麼拍出來的

除了虛擬攝影機,還有一個叫做協同攝影機(Simulcam)的東西。

要麼不出手,出手必王炸,看看卡梅隆的《阿凡達》是怎麼拍出來的

這個系統說白了就是將超過130個以上的數字攝像機佈滿整個攝影棚的頂部,由此搭建一個專門捕捉表演的技術平臺。

在演員運動的過程中,攝像機會通過追蹤現場LED燈打出的近紅外光的反射,將所有捕捉到的數據都傳輸到系統裡。

之後,系統再將演員的運動與光譜的反射進行組合分析,從而得出整個鏡頭的立體模型。

要麼不出手,出手必王炸,看看卡梅隆的《阿凡達》是怎麼拍出來的

還有很多很多.....這一切的技術,都可以說是走在時代的最前端。

當然,這些技術,僅僅2.37億美元是做不出來的,根據國外一些媒體的報道,《阿凡達》實際花費的預算應該超過3億美元,甚至可能達到5億。

奇蹟再臨

最後的結果,也沒有讓卡梅隆失望,《阿凡達》的視覺效果震撼了整個世界,全球各地都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

要麼不出手,出手必王炸,看看卡梅隆的《阿凡達》是怎麼拍出來的

它也是第一部票房超過20億美元的電影,最後也從《泰坦尼克號》手裡接過了影史第一的寶座。

而片方福克斯的高層們,估計是完全想不到這個男人怎麼又一次創造了奇蹟。

要麼不出手,出手必王炸,看看卡梅隆的《阿凡達》是怎麼拍出來的

儘管如今《阿凡達》的影史NO.1已經被《復聯4》奪走了,但它在電影史上的地位依然是被人認可的。

畢竟,作為帶領時代的影片,它的意義,並不是單單一部科幻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