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後,這些行業更有發展前景!


“新冠肺炎”後,這些行業更有發展前景!

未來機會:風暴之中,抓住「消費形態」的變化

我們向企業家提出的一個問題是:疫情過後,消費是否會迎來大幅反彈?

答案是肯定的。

許多企業家的回答都指向一個詞,“消費形態”之變。但是在不同行業掌門人的眼中,其變化方向又各不相同。

溜溜梅董事長楊帆認為,在這次疫情中,線下看似人流減少,但卻承擔了不一樣的功能:

“我看到央視新聞採訪武漢一個給醫院送盒飯的老闆,老闆介紹他的食材時說,‘都是中百超市買的’。這說明什麼?是超市買的代表了放心、代表了食品安全,這次疫情全國各地的超市成為民生物資供應的主要渠道,很多平常不怎麼去超市的人,又重新去到了超市,老百姓對超市又有了新的好感,有了新的認識,我們也會因為這些認識而受益。”

與他的關注點截然相反,九牧王林聰穎聚焦到了線上的可能性。“九牧王曾經歷過非典,非典後,市場迎來了大的消費爆發。”“我判斷,這次也是一樣——只要有信心,產品過硬、銷售網絡健全,消費潮會到來。

“這次疫情,將進一步促進線上線下渠道的融合。”

萬全網絡是植根於福建的一家產業互聯網企業。2019年,旗下萬全商城交易額突破23億,同比增長300%。萬全網絡總裁唐為崇認為,疫情導致的人員減少外出,部分交通封閉,小店開業延遲等因素會對禮品類產品,以及短保產品等造成有一定的短期影響。

但同時,快消品的典型特徵是剛需、高頻,任何時候民生用品都是必不可缺的,而人員滯留也會帶動本地市場的需求量,特別是返鄉流大的二三線城市以及縣鄉鎮市場。

“新冠肺炎”後,這些行業更有發展前景!

布魯可積木董事長朱偉松則認為:困難的背後,是外部的變量的悄然變動。疫情過後,線上教育、動畫、電商等相關行業的優勢會更突出。“企業將利用教育、動畫方面的優勢,為受影響的地區提供力所能及幫助的同時,更深層次地熟悉用戶的行為變化,採取相應的策略化弊為利。”

種種消費觀察、捕捉的背後,是企業家對中國宏觀經濟的信心。

面對疫情之下的經濟形勢,鮮豐水果董事長韓樹人把企業應為之舉歸結為幾個詞:穩人心、練內功、找機遇。他認為,企業的“內功”,包含企業的組織力、人才建設、流程化等方面。企業要從未來3年的戰略格局看當下的企業“內功”如何提升,找短板,搭建人才梯隊,這是當下要做的有格局的事情,而非以機會主義的心理去經營。

“企業經營是一個動態平衡,要在確定性事件中高質發展,在不確定性中穩住發展。”

金恪集團董事長王建峰則以今昔對比的方式洞悉前景:目前,中國GDP總量水平已達到100萬億元,是“非典”時期的近10倍。可見,無論疫情是否到來,中國經濟和消費水平都將出現爆發式增長。疫情雖然導致暫時性消費延遲,但從趨勢上看,它最終都會成為消費增長的加速器。“未來,老百姓將更加關注消費體驗,傳統實體店作為購買渠道的功用將被逐漸淡化,體驗式場景取而代之。”

四川竹葉青茶業董事長唐先洪眼中,疫情造成的衝擊一定會給中國經濟增長造成干擾,甚至阻斷某些行業(比如旅遊業、餐營業、娛樂業),但這只不過是一時之困。長期一定會紓解,疫情不會阻斷中國經濟的增長態勢,不會使中國經濟嚴重失衡。他認為,每一次疫情過後,都會出現壓抑過後的“消費井噴”。

這些市場需求,等待著前期做好準備的企業來承接。戰略清晰、信心堅定的企業,將贏得更多客戶的選擇。

“新冠肺炎”後,這些行業更有發展前景!

他的信條是:相信常識,面對現實。

疫情之下,內外環境越是急劇變化,我們越是能看到企業家真實的心靈與智慧:或著眼抓商機、或著眼避風險,或選擇順勢而為。但不管他們談什麼,縈繞在企業家言談間的,都是一種決心、和魄力。

有人說:浩然的社會責任感,是企業家冷靜的前提。特殊時刻,企業家展現出特殊的“顏色”,它無論行業,也無論西東。於是,我們看到,在北京,《艾問iAsk》對話全球創始人和投資人,攜手愛心企業,為疫情醫院全球採購口罩防護物資,向武漢發射一串串希望。

我們看到,在南京,張近東感於國之需要,說出只屬於企業家的諾言:

——“疫情當前,再大的利益,也無足輕重。”

1959年,金庸在《神鵰俠侶》中表達了中國人的生命追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2020年,對於數萬中國企業,一場天災,將社會責任推到了決定命運的維度。

在數萬言的採訪信中,我們能體味的一點共性是:國之大商,商之大道,在於為中國而戰鬥奮鬥,而不僅僅是為了自己。

2020的春天來了。

這個春天,我們別無選擇,必須經歷一場殊死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