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禍福相依

國外疫情越演越烈,全球經濟蕭條不可避免。雖然國內疫情趨於平穩但是中小型企業

的倒閉潮仍在繼續,每天都要應對可能的虧損,讓中小型企業顯得弱不禁風!

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達到3000多萬家,佔企業總數90%以上,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說,中小企業撐起了我國經濟的半邊天。而今,為了全面控制疫情,全國多地採取“封城”、封路、延遲開工等對策,這對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影響巨大。

據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北京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聯合調查,受本次疫情影響,85.01% 的企業現金無法維持 3 個月以上,近 30% 的企業估計疫情導致 2020 年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超過 50%。

為什麼更多的中小企業如此弱不禁風呢?其實核心就幾個原因,比如固定成本,庫存不足,低現金流,財稅問題等等。

中小企業,比如廠房的固定成本,人員開支等等,都是剛性支出,不開工,員工薪酬可以協商,但固定開支不能少。延遲開工,沒有進項,現金流又比較少,估計難以維持。總之,收入小於成本,時間週期拉長的話,支撐就比較困難。

壞的一面是這次疫情成了企業倒閉潮的催化劑,好的的一面則是提出了,中小企業如何經營,如何控制成本,如何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足夠的現金流,如何合理的控制自己的財稅問題,如何能夠在不可抗拒的外界因素下,順利度過冬天,等最讓企業值得深思的問題。

不過疫情發生以來,財稅金融部門及時應對,為廣大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送上資金支持,增強發展信心。

各項稅費減免措施密集出爐。財稅部門接連推出4批21項政策,支持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為企業減輕社保費負擔,重點幫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今年前兩月,全國新增減稅降費1589億元。階段性減免社保費政策預計可為企業減負6000億元以上。

各類金融支持手段加大力度。今年以來,人民銀行通過3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4次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共釋放2.45萬億元中長期流動性。通過設立專項再貸款、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等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一季度,銀行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7.25萬億元,同比多增9608億元。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經過疫情的“大浪淘沙”之後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解決原本因疫情而凸顯的中小型企業的財稅等問題之後,一定會擁有更廣闊的發展與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