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談存錢:學會存錢和花錢,是一個人最大的底氣

馬雲曾在談到中美消費觀念時說,中美消費觀念最大的不同在於,中國人喜歡存錢,防患於未然,美國人喜歡超前消費,花明天的錢,或者花別人的錢。所以在經濟不景氣時,中國人還有錢花,美國就未必。

這是幾年前,馬雲在和克林頓總統爭辯中美消費觀念哪個更好時,馬雲說的話。

中國經濟不景氣時,消費不一定會下降。而美國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會慌。

其實就充分說明了存錢的重要性。存錢備慌,這次疫情就足以說明問題。

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曾在四言詩《手裡有糧》裡說:手中有糧,心就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大概意思就是手裡有了糧食,就不怕被餓死,心裡有底氣了,然後才能不慌不忙地去做自己心中所想的事情。

馬雲談存錢:學會存錢和花錢,是一個人最大的底氣

從前,我們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放在現在來看,又何嘗不是?在老百姓的心裡,從來就是,屯裡有糧,心裡不慌。能吃好生活好,就是百姓最簡單的心願。

無論周遭怎麼變化,依舊如此,防患於未然,腳踏實地,好好努力,賺錢養家。

因為,家的幸福,就是老百姓的幸福啊!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談到賺錢 ,有人說,錢是靠賺出來的,不是靠攢出來的。是的,錢是要賺的,但誰說我們不是在一開始的時候,最先學會的是攢錢。

錢是要靠賺的,但是在一開始,我們先學會的一定是攢錢、節約。古人云:勤儉永無窮,坐食山也空。大概意思就是,勤勞節約是永遠不會窮的,不勞作就算是山堆一樣多的糧食也會被吃空。勤儉節約,向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那些從上古時代,流傳下來的經典文字,自是由幾千年的文明總結出來的大道理,永遠受用,永不過時。

想想小時候,父母在餐桌上告訴我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教會我們學會節約。那飽含著晶瑩剔透的米飯,包含著父母的血汗,當我們長大了,這一碗米飯,也會是我們自己的血汗。

馬雲談存錢:學會存錢和花錢,是一個人最大的底氣

勤勞與節約,從來就不分開。辛勤勞動,能賺到錢,節約了,才能留住錢。

創業之初,你需要一大筆錢,這一筆錢,從哪裡來?

疾病災禍,需要錢時,這一筆錢,你怎麼辦?

欠債還錢,是去借別人的錢還,還是用自己的錢還?

拆東牆補西牆,永遠不是根本辦法。

一個學不會存錢的人,他也學不會該怎麼賺錢。賺錢是一項持久的事情,不會攢錢的人,無法將賺錢持續到底。在應對危機時,就可以看得出來。

擁有存錢的本事,就是給自己的底氣,在應對危機時,才不至於驚慌失措,措手不及。

學會花錢,才能更好地學會賺錢

合理地花錢,合理賺錢,合理存錢。

我們要學會賺錢、存錢,但也要學會花錢。賺錢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合理地花出去,這樣循環。在該花錢的地方花錢,才能留住該留住的錢。

當我們需要學習時,就要去花錢。

當我們需要給自己購置辦公用品時,也要去花錢。

當我們需要身體健康時,不應該去省這一筆錢。

花錢去學習,去成長,去治病,去鍛鍊身體,這些投資,一個都不能少。

周恩來曾說:再窮不能窮教育。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你不去學習,很難趕上時代發展的變化。

世界著名投資大師巴菲特用他的一生,總結出的其中一個道理就是: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因此,花在自己身上增值的錢,萬萬不能被省去,學會花錢,學會投資自己,讓錢為你工作,讓它助你一臂之力,這才是一項長遠的打算。

馬雲談存錢:學會存錢和花錢,是一個人最大的底氣

如果一個人有機會,一定要多投資自己。合理地利用資金,合理地安排,該節約的時候就節約,該花錢的時候也要去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賺回來。去創造你應該去創造的事兒,就是這一生最好的追求!

-end-

作者簡介:

angel,歡迎點擊關注@angel的生活觀

一起體驗更多的人生智慧。

【人生】【智慧】【賺錢】【讀書】

推薦閱讀

30歲,存款為零:你不必驚慌,人生依舊擁有無限可能

白巖松:35句經典話語,總有一段話,戳中你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