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学生都瘦了!

在世界范围内,亚洲人的”瘦“是出了名的。而日本,作为亚洲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肥胖指数一直稳居全球最低的梯队。

在2020年世界肥胖指数中占据倒数第六,仅次于越南、孟加拉国、柬埔寨、印度和尼泊尔,可以说是非常瘦了。

那么,是哪些因素促成了日本”全民皆瘦“的社会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找到答案


“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学生都瘦了!

2020世界肥胖国家排名

首先,当然是饮食了。

日本大学生典型的三餐饮食是怎样,先来看看一位曾在东京大学就读的学长是怎么说的吧:

大家都瘦,可能是因为都没啥钱。

我在东大读书的时候,早晨开完组会中午大家经常会买便当回来在研究室的大桌子上一块吃饭。

中国人基本是主食+副食+饮料,营养均衡,热量满满。一顿午饭1000日元 (约RMB65元) 感觉挺正常吧。

“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学生都瘦了!

对面的ほっともっと牛排便当

“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学生都瘦了!

FamilyMart的腌黄瓜

“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学生都瘦了!

Meijiおいしい牛乳

而日本人就简单多了,好一点就是一个便当,随意一点的就是一个小小的杯面就搞定了。而且即便是便当,也是最便宜的のり弁(海苔便当) 居多。偶尔改善生活,可能会多加一个蔬菜汁。平均每顿饭都控制在300-400日元 (约RMB20元) 吧。

甚至东京大学的教授,60多岁白发苍苍的老人,中午也就在东大正门对面买个500日元 (约RMB30元) 的麻婆豆腐便当。几个中国人同学看见老先生跟一堆学生站一块排队,个个都惊呆了。

“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学生都瘦了!

日清杯面


“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学生都瘦了!

っと海苔便当

到了每个月下旬的时候,日本人没钱了,就会出现虎背熊腰的日本男生,连续一周每天中午吃一个小杯面的场景。

再说说外食,中国人基本上是看心情,便当吃腻了想去外食就直接去了,毕竟吃便当和外食好像价钱上也没啥差别 (笑) 。笔者就曾经在肝毕业论文的那一个月,每天外食吃一份うな弁 (鳗鱼饭)犒劳自己,以至于跟店老板都混熟了,每天看见笔者进门就一脸坏笑。

日本人也是“看心情",遇到了研究有重大进展,paper终于修改完可以投稿了,毕业论文答辩完了等等特别喜庆的时刻,才会选择外食。

有一次笔者跟东大正门对面的某“知名"中华料理店老板娘聊天,老板娘也感叹现在都是中国留学生比日本学生有钱得多。日本人几乎填饱肚子就满意了,只有中国人会买生煎包这种非主流小吃。

日本人的储蓄观念比起中国人要淡薄很多。因而即使是中产阶级也并不会手里存下太多钱。年轻人也不太会从父母手中拿太多生活费,所以大学生打工会很常见。

除了上面提到的经济原因,饮食结构也至关重要。在日本人的食谱中,绿茶、泡菜、纳豆都很常见。这些食品不含什么脂肪,不会使人发胖,绿茶甚至有保持体形的效果。

“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学生都瘦了!

另外,作为海岛国家,日本人摄入海产品的机会比起其他国家丰富许多,海鲜食材对于保持体形也很有帮助。

“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学生都瘦了!

在日本,平价的连锁餐厅吉野家、食其家、松屋提供的典型套餐都会有平衡营养的搭配,一般包含一份米饭、一份味增汤、蔬菜和肉。比起欧美国家的快餐店要健康很多。

就算是居酒屋的烤串也并不是用油腻的办法制作,也都搭配了蔬菜,日式套餐的一个特点是精致,饭菜的分量都相对较小,吃起来完全不会有变胖的心理负担。

日本的便利店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无处不在的便利店几乎陈列了生活中所能用到的各种产品,其中就包括各种方便食品。

光是饭团和各种蔬菜就有十几种,甚至还有鱼肉鸡肉,虽然和高级餐厅无法相比,但品质并不差,也都既营养又健康,也完全不会让人发胖。同样地,日本的自动贩卖机也是随处可见,自动贩卖机贩售的饮料有黑咖啡、绿茶、低糖饮料、乳酸菌和水等等,都是相对健康的饮品。

“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学生都瘦了!

除了饮食,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交通。在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低的西方国家,驾车出行是更为普遍的交通方式。

而在人口集聚的亚洲国家例如中国和日本,相对窄而拥挤的道路使得乘车出行并不那么方便,比起驾车,人们更多地采用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或者骑自行车,甚至是步行。对许多人来说,每天通勤出行、上班上学的路程也是一种锻炼。

“整容”奇招,去日本的留学生都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