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借力土地“增減掛” 促城鄉發展雙贏

近年來,我市堅持“保耕地、促發展、惠民生”根本目標,規範管理,統籌實施,大力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不僅盤活了農村低效、閒置建設用地,拓展了城鎮用地空間,而且促進了城鄉一體化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

自2007年以來,我市共實施增減掛鉤項目15.9萬畝,為城鄉建設提供用地指標11.9萬畝,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用地指標近4萬畝。實施“增減掛”後,缺少用地指標這一我市發展路上的重大制約,得以迎刃而解。

通過土地“增減掛”,我市實現了保護耕地和保障發展雙贏。


亳州:借力土地“增減掛” 促城鄉發展雙贏

這個藥葫蘆造型,成了藥王村的象徵

增色村民美好生活

譙城區古井鎮藥王村,因2016年9月被選為農村題材電視劇《王初一與劉十五》的外景拍攝基地而遠近聞名。從市區出發,沿105國道驅車向北12公里,行至譙城區古井鎮境內後,沿著一條往西的寬闊柏油路徑直向前,看到一個巨大的藥葫蘆造型時,就知道藥王村到了。

走進藥王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別墅式住宅,便民辦事大廳、幼兒園、小學、文化休閒廣場、超市、衛生所等城市設施應有盡有。老人、小孩在休閒廣場嬉戲,不時傳來陣陣笑聲……一派和諧安康景象。環境優美、舒適宜居讓藥王村遠近聞名。

但五年前,現在的藥王村並不存在。

“這是俺們的新村。”村民孫邦江正在給門前的蔬菜澆水。他現在住的藥王村,是由原來的趙樓村、王集村合併成立,共有29個自然村,人口10347人,土地31768畝。2014年,藥王村中心村作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點開始建設,2016年通過驗收。現在的藥王村中心村共有5個自然村的村民搬遷而來(其他的在原址改造),規劃400戶。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通過土地“增減掛”共整合土地460畝,去掉新村建設用地240畝,節約土地220畝,通過土地增減掛項目的實施,孫邦江他們以前的宅基地已經復墾。

“我以前住在孫土樓,宅基地近2畝,實施土地‘增減掛’後,在新村分得的半畝宅基地上建起了這座兩層樓房,多出的宅基地復墾後已經流轉出去,每年能淨得1000多塊錢。” 孫邦江說,以前住的村莊延續了農村多年的面貌,每家每戶都在自家宅基地上隨意建房,房前屋後浪費了不少土地,趁著土地“增減掛”,家家戶戶集中到新村統一按規劃建房,居住條件好了,還能節省不少土地。

藥王村黨委書記李玉良告訴記者,有了土地“增減掛”政策,如何在肥沃的土地上做出好文章,這是我們要具體實施的,也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目前,藥王村正依託豐富的土地資源,著手打造藥王村田園綜合體項目,目前雛形已現。“現在已經吸引9家企業入駐,我們還將打造民俗村、採摘園,通過農業與旅遊相結合的方式,帶動村民就業,幫助村民增收。”在距離藥王村中心村一公里處的民俗村,李玉良告訴記者,這個利用舊村改造的民俗村佔地50畝,計劃投資12億元,未來這裡將是藥王村發展的核心,可以為遊客提供遊、購、娛一條龍服務,同時可以帶動村民就業,讓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

增出更多美麗鄉村

其實,放眼全市,像藥王村這樣依靠土地“增減掛”政策進行土地整合,從而建設美麗鄉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村莊還有很多。

增減掛鉤試點工作,簡單地說就是城鎮建設用地增加和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簡稱掛鉤),是指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若干擬整理復墾為耕地的農村建設用地地塊(即拆舊地塊)和擬用於城鎮建設的地塊(即建新地塊)等面積共同組成建新拆舊項目區(簡稱項目區),通過建新拆舊和土地整理復墾等措施,在保證項目區內各類土地面積平衡的基礎上,最終實現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城鄉用地佈局更合理的目標。也就是,將農村建設用地與城鎮建設用地直接掛鉤,若農村整理復墾建設用地增加了耕地,城鎮可對應增加相應面積建設用地。

在實施增減掛鉤工作中,我市優先保障美麗鄉村用地需求,將美麗鄉村用地納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隨卷報批,未經批准的,不得建設。同時,我市還緊緊圍繞美麗鄉村建設發展主題,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高標準基本農田、補充耕地等項目為平臺,引導、聚合各類資金投入到村莊拆遷和美麗鄉村建設,推動田、水、路、林、村、房綜合整治,實現增加耕地規模、人口集中居住、產業聚集發展,在嚴守耕地紅線的同時,積極破解美麗鄉村建設、資金和用地難題。

土地“增減掛”,促進了我市美麗鄉村建設。實施增減掛鉤工作後,許多“空心村”“零星村”得到整治復墾,加快了美麗鄉村建設,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十二五”以來,全市依託增減掛鉤項目建設,共建成了415個美麗鄉村(中心)村,湧現出了譙城區十河鎮大周村、城父鎮劉樓新村,蒙城縣樂土鎮雙龍村、範集鎮韓寨新村、許疃鎮土橋新村,利辛縣王人鎮曹店新村、西潘樓鎮五里新村等一大批亮點示範村。

土地“增減掛”,同時還促進了土地流轉使用。對在實施增減掛鉤項目中復墾的農地,在保持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大部分由村集體組織發包和管理。2010年以來,全市共流轉復墾後的土地近15萬畝,並列入基本農田保護範圍,做到“確權不分田,離土不離股,發包得收益”。

增進縣域經濟發展

近年來,我市統籌實施,大力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為盤活農村低效、閒置建設用地,拓展城鎮用地空間,促進城鄉一體化和美麗鄉村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自2007年以來,全市共實施增減掛鉤項目15.9萬畝,其中,譙城區(包含市本級)實施7.1萬畝、利辛縣實施3.2萬畝、蒙城縣實施3萬畝、渦陽縣實施2.6萬畝。近5年來,項目實施面積和質量位居全省前列。

市土地規劃整理中心副主任董玉林說,通過實施增減掛鉤,合理規劃和調整村莊佈局,將舊自然村莊歸併,減少農村建設用地規模,優化了農村建設用地佈局,促進了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積。土地“增減掛”還增進了縣域經濟發展。通過開展增減掛鉤置換出的土地,補充了新增建設用地的不足,有效緩解了城鎮建設用地壓力,保證了縣域經濟發展用地需求。

據統計,我市自實施增減掛鉤項目以來,已為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用地指標11.5萬畝,極大地緩解了全市建設用地指標不足的矛盾。鄉鎮利用其中一部分指標開展土地招拍掛,解決了鄉鎮財政脫困和小城鎮健康發展問題。市本級用於城市新區發展超過3萬畝指標,為拉開城市框架、拓展發展空間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

董玉林表示,土地“增減掛”政策在為鄉村發展注入強勁活力的同時,也在助力城鄉發展,通過土地增減掛,可以把土地指標進行合理調劑使用,為城鄉發展擴充空間,實現了城鄉統籌發展的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