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實體經濟復甦”的硬仗,商場準備好打持久戰了嗎?

這場“實體經濟復甦”的硬仗,商場準備好打持久戰了嗎?

以下觀點特別鳴謝: T3公關 總經理 吳迪先生

原本這篇推送想延後發的,畢竟大家已開始奮力吆喝“五五購物節”的情況下發一篇“潑冷水”稿子,看上去有些不合時宜。

2月初,身邊朋友幾乎都認為實體復甦會在4月出現,最晚6月。到今天,疫情嚴重地影響了全球的經濟,尤其是實體商業。

短期內刺激消費可以用 “做節” 來解決,這點非常對,也是體現了各行業社會責任和團結一心;但另一方面,我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這場“實體經濟復甦”的硬仗,商場準備好打持久戰了嗎?

我們需要將問題往更壞的角度去想:

也許,實體商業不會回到最初的樣子了;

也許,人們的消費習慣將被徹底改變了;

再極端一點,電商、同城送能解決幾乎所有商品遞送,包括小到一本書,大到一張床,那消費者為什麼還要去只提供“商品流通”功能的商場呢?

商場運營思維需要轉型,只是疫情加速了這份迫切感。

加快意識轉變

一直以來,商業地產的轉型都會比快消公司慢很多,一方面是運營週期,商業地產更重,另一方面也和收益來源有關。

快消公司思考的是“賣貨”,直接和渠道通路綁定,所以也更敏銳;而商場長期依賴的是租金,所以這方面的差異,使得這兩者對市場變化意識的偏差。

這場“實體經濟復甦”的硬仗,商場準備好打持久戰了嗎?

所以在這次疫情出現時,很多商場市場部都會不知所措,被倒逼著思考線上玩法,同理被倒逼的,還有奢侈品。


做好增設“新新媒體”崗位的準備

在 6 年前,“新媒體經理”這個工種是沒有的,“雙微”企業化之下,這個工種逐漸催生出來。長圖文的誕生出現得益於 4G。那今天已經是 5G 時代了,短視頻和直播的需求是否會成為新的傳播增長點?

這場“實體經濟復甦”的硬仗,商場準備好打持久戰了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商場、零售品牌,需要思考“新新媒體”專項崗位的設立。與之同步的,是市場營銷人、服務商的技能都需要同步提升,這件事情責無旁貸。


更新目標招商清單

現在招商同事可以做一件事情,去翻閱一下手上的招商清單,看一下:清單上面的名錄是否還停留在3年前?是否有還未在商場裡出現過的品類?

這場“實體經濟復甦”的硬仗,商場準備好打持久戰了嗎?

5年前,相信沒人會想到汽車能進商場

如果都沒有,那你可能需要加快腳步了。原來招商“原進原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拋開原來的資源名錄,擁抱年輕,也許就會押中一個新的實體增長點。


不盲目跟風,堅持自己的優勢

最後一點,品牌和商場的核心競爭力依然很重要。一方面,我們需要了解流行趨勢的新玩法,但另一方面,商業本質始終沒有變。

疫情的出現,會影響一些計劃的偏差,但大方向不會差太多的。例如一個項目原本就是社區 mall,它不會因為疫情的發生,突然要做 00 後市場。

這場“實體經濟復甦”的硬仗,商場準備好打持久戰了嗎?

大悅城是難得想清楚年輕人定位,且始終以此為中心不斷精進的商業品牌

現在其實大環境很焦慮,很多同事在局內會一時半會兒會看不清楚,害怕所有人都做年輕化、做社群、做直播,自己要落後了。問題是,外面在喊的,也不一定對。

一定要記住初心和核心差異點,可以逐步調整,但千萬不能被帶偏。


小結一下

在2月初,不少商場朋友來私信我直播的事情,無外乎三點:怎麼看直播?要不要做直播?怎麼做直播?

今天,相信所有人都不會再否定這個渠道的重要性。但同時也催生出新的問題:商場要不要長期做直播?

這個問題,和今天本文要討論的點密切相關:如果疫情徹底改變了消費者的習慣,越來越少人不願意在商場買東西,商場怎麼辦?

商場不能再用以往的“空間運營”思維了,就像我之前研究“阿那亞的經營邏輯”推送裡說的,需要創造一個新需求,並以此為核心重新設計產品模型。

這場“持久戰”可想而知的難,但又是必經之路。與此同時,是對團隊的能力更新:更快的意識轉變、更堅定的專人崗位、更敏銳的市場判斷。

最重要的,是對最初信念的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