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萬元“外賣小哥”的一天

近年來,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消費領域新業態、新模式蓬勃興起,這些因素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發展相結合,催生了一大批新職業。日前,人社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正式向社會發布了“互聯網營銷師”等9個新職業。


新職業帶動新就業,新就業蘊含新機遇。從事新職業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新職業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從業者有怎樣的感受和期盼?近期人民日報記者體驗了網約配送員、互聯網營銷師、連鎖經營管理師等新職業,感受從業者的職業風采。


不管是三伏天烈日當頭,還是三九天颳風下雪,街頭總有這麼一群人:戴著頭盔、穿著工服,騎著裝有配送箱的電動車、摩托車,奔忙在取餐、送餐的路上。他們,往往被人們稱為“外賣小哥”。今年2月公佈的國家職業分類目錄中,“外賣小哥”被確定成為正式的新職業——“網約配送員”。


隨著互聯網技術與本地生活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外賣、藥品、生鮮等即時配送需求迅速增長,網約配送員的就業規模也不斷擴大。這個新職業每天的工作狀態是怎樣的?有哪些辛苦和快樂?他們為什麼願意選擇這個在外人眼裡頗為辛苦的工作?記者跟隨一名網約配送員展開了體驗採訪。


“能早一分鐘,絕不晚一分鐘”


在訂單高峰期,秦帥很少坐電梯,而是爬樓梯,一口氣爬上22樓都不覺得太吃力


三伏天的中午,氣溫超過34攝氏度。記者和美團“外賣小哥”秦帥一起坐在北京市朝陽區常營地鐵站外馬路邊的陰涼處,等待系統派單。


“來了!”12點15分,聽到“叮咚”一聲響,秦帥迅速打開手機裡的APP,點擊“確認接單”。


“咱們快點!不遠,就在旁邊的商場。”一邊說著,秦帥一邊起身,叫上記者一起小跑著趕往取餐的門店。


取到餐後,秦帥看了一眼送餐地址,隨口說了句:“運氣不錯!”


“為什麼?”記者看著訂單上的地址,是附近一個寫字樓的806房間,沒看出什麼特別的地方。


“10樓以下都算運氣好。”秦帥說,“咱們快走,到了你就知道了。”


上車、啟動、出發,對記者來說,想操縱好這輛兩輪電動車並不那麼容易。一路上,迎面有些風,也是熱的。頂著太陽騎了幾分鐘,身上就開始不停冒汗了。十幾分鍾後,我倆終於到了訂餐者所在的寫字樓,這時離外賣送達的最後時間還剩10分鐘。記者覺得時間還比較寬裕,停車後想喘口氣,而秦帥卻在旁邊大喊:“別停,快走!”


又是一路小跑,到了寫字樓一樓的電梯口,記者打算等電梯,而秦帥卻說,“這個寫字樓的電梯,總是需要排隊。在訂單高峰期,為了準時送達,我很少坐電梯,而是爬樓梯,咱們快走吧!10層以下還比較省力。”


12點42分,記者跟隨秦帥爬了8層樓,終於把餐品送到訂餐消費者手中,這時離接單系統要求的最後送達時間只有3分鐘了。“好險!”記者不由自主地說了一句,就累得氣喘吁吁地坐在樓梯臺階上了。


從早晨6點上線接單,到晚上8點左右下線停止接單,秦帥從業一年多,累計騎行33674公里,每天都配送幾十單,騎行100多公里。在當月的“騎手排行榜”中,秦帥的訂單達到1179單,在片區所有騎手中排第一名,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單王”。


“難怪人家是‘單王’,送餐時我們都是走,秦帥基本是跑。”在記者和秦帥等單期間,他的同事插話說。


說起“跑”,秦帥確實有底子。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每逢學校運動會,100米、200米、1000米比賽,秦帥拿了不少第一名。當了“外賣小哥”,他一口氣爬上22樓,都沒覺得太吃力。


“能早一分鐘,絕不晚一分鐘。”送外賣關鍵是“快”,從業一年多來,秦帥不僅配送的訂單多,準時率、好評率也高。前不久,國家公佈了新一批職業名單,“外賣小哥”有了標準職業稱謂——“網約配送員”,這讓秦帥很欣慰,“這是國家對咱這群‘小哥’的正式認可,我要擼起袖子加油幹,給更多人‘配送’便利。”


“要想外賣送得快、送得多,除了靠腿,更要用心”


訂單高峰期以外的時間自由,每月收入穩定在1萬元出頭


記者發現,送外賣看似簡單,其實有不少學問。如何搶單、搶什麼樣的單,都有講究。


一次,接單手機“叮咚”一聲,記者剛想幫著搶單,被秦帥一下子攔住了:“你看,這個單要求30分鐘送達,而現在是下班高峰,從咱這裡出發,路上至少20分鐘,其中有兩個路口,紅綠燈時間特別長。這單搶下來,如果不能按時送達,這活兒就白乾了。最好讓附近的‘小哥’去搶。”


秦帥說,要想外賣送得快、送得多,除了靠腿,更要用心。


“送外賣有不少竅門,也需要提前做足‘功課’。”秦帥說,在他經常服務的約5公里的配送半徑範圍內,幾乎所有小區的位置、樓號等情況,都已經刻在了他的腦子裡。哪個路口的紅綠燈等待時間長、哪幾棟樓可以抄近道……“看到訂單地址的第一時間,送餐路線圖就已經在腦子裡規劃好了。”


“天天這樣,你不累嗎?”記者問。


“說不累是不可能的,但每次聽到客戶在收到外賣後說的一聲‘謝謝’,再苦再累也覺得值!”秦帥說。


2015年,剛滿18歲的秦帥,懷揣夢想,訂了一張火車票,就從山東聊城老家來到北京,“當時沒多想,就覺著北京機會多,來見見世面。”


秦帥先是在一家餐館打工。從餐廳後廚配菜做起,做到後廚領班、店長助理再到外賣店長,靠著自己的努力,秦帥的工作挺順利,收入也是一路增長,每個月能領到五六千元。


2018年底,秦帥決定轉行做“外賣小哥”。他的朋友有些不解:“好好的店長不做,幹嗎要去送外賣?”


但秦帥有自己的想法。做店長一天忙到晚;而做網約配送員,忙得很有節奏。在訂單高峰期以外的時間,自己可以自由支配,可以看電影、聽音樂,還可以看書充電,“這種工作節奏,我覺得收穫更大。”


現在,秦帥一個月下來,收入穩定在1萬元出頭。去年春節前,秦帥和老家的父母商量好,春節假期留在北京繼續幹,等節後再回家探親。春節期間,秦帥的訂單量不少,有一天最多配送了將近100單。“晚上10點多回到宿舍,背一挨床就睡著了。”雖然累,但等到月底發工資,看著1.4萬多元的工資條,秦帥“很滿足”。


“過幾年,想回老家和哥哥一起開超市”


送外賣能接觸到物流配送、互聯網管理等許多知識,將來自己創業時更有底氣


記者在體驗時發現,配送訂單主要集中在中午和晚上的高峰期,而在其他時間,基本上就是一些零散訂單,可以好好喘口氣。對“外賣小哥”來說,考慮最多的是職業前景。


雖然收入不錯,但秦帥也知道,送外賣畢竟是個體力活,隨著年齡增長,未必能一直輕鬆地幹下去。提早考慮下一步的工作很有必要。


“過幾年,想回老家和哥哥一起開超市。”忙碌過後,記者和秦帥終於有時間坐下來,聊起將來的職業規劃。


秦帥說,“外賣小哥”其實也有不少發展方向。比如,有的人選擇繼續堅守外賣行業,雖然不做一線配送員,但可以到配送站點從事管理工作;也有人回到餐廳,從事飯店管理。秦帥的哥哥在江蘇南京市工作,兩人經常在閒暇時通電話,一起探討將來的打算。一起回家開超市,是秦帥的提議。


“做了這麼多年的餐飲,為什麼不開餐廳?”記者有些好奇。


“可能是興趣原因,也有家庭原因。”秦帥說,自己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在老家鄉鎮上開了家超市。打小開始,他就跟著父親一起去給別人送貨。現在自己長大了,就想“子承父業”,把超市做得更大。


秦帥說,網約配送員這個新職業能接觸到物流配送、互聯網管理等許多方面知識,給將來開超市帶來不少啟發。


“現在各行各業都在擁抱互聯網,將來開超市也不例外。”秦帥覺得,即便是在老家開超市,可能也要走線下線上融合的新路子,甚至要開無人超市,才能跟別人不一樣,讓消費者覺得新鮮,生意會更好。


“拿開超市來說,現在不僅要做好門店經營,還要開展到家服務、送貨上門,將來如果自己的超市開通到家服務,憑著自己幾年送外賣的經驗,能更好地去管理訂單、打開銷路。”


工作中積累經驗,工作之餘也在學習。打開手機APP,秦帥很快就找出“在線學習”的頁面。在這個頁面,有美團大學為網約配送員提供的課程,不僅包括了關於配送的專業技能知識,還有管理等方面的培訓課程,都可以免費學習。


“將來要把這些系統地學習一遍,讓自己創業時更有底氣。”秦帥說。


來源:人民日報( 2020年07月29日 第 19 版)原標題:《一聲“謝謝” 再累也值(消費視窗·體驗新職業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