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像牡蛎一样神秘的书店,潜藏在杭州城南,花开自在

撰文/悲回风

杭州海月路18号,一个几乎可以直接拿来作诗歌标题的地址。

无论是令你联想起黎明的海岸线,还是天空遗留的一轮冷银色月亮,这个地址都令人神往。

牡蛎书店就是那错落有致的诗行,读每一行字,都像发现珍珠的过程。

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里说:“牡蛎要制造一颗完美的珍珠,需要一些物料,需要一颗沙砾或一小块东西,以便围绕着它形成珍珠。没有那样一颗坚硬的心,就可能长出一团不成形状的东西。”

珍珠最美的时候,就在于它在牡蛎中被发现的那一刻。这也是牡蛎书店一周年的海报主题。

这家像牡蛎一样神秘的书店,潜藏在杭州城南,花开自在

置身于“杭州小镰仓”,你能看到西湖的山影,蓊郁的树木。街上的店铺、行人也都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于恬淡中释放独有的烟火气息。牡蛎书店就像其中的隐士,它的名字来源于狄更斯《圣诞颂歌》中的一句话:“像牡蛎一样神秘、自给自足、而且孤独。”


在牡蛎书店的留言簿上,顾客认真写下评论。“一家终极的普通书店”、“想带女朋友来的店”、“期待每天都有惊喜发生”,都体现着这家店的与众不同。

别有洞天的小牡蛎

其实,这家书店营业至今也才一年多。

店主小吴说,“从开书店以来,我一直给自己两个警醒:切忌自我感动;切忌抱着有利可图的心理与人交往,应最大可能的保持真诚。”

这样的信念,一直推着她走到今天。

这家像牡蛎一样神秘的书店,潜藏在杭州城南,花开自在

和很多90后一样,小吴也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本科法律系,可以说和书店这个行业没有一点关系。她硬是凭借着对书籍热爱,让自己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牡蛎书店面积不大,可用小而精致来形容。远望似“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进入则“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让人豁然开朗,眼前一亮。正如岛田润一郎所说,“书店给人的心理面积比实际上的面积大得多,每一本书拥有自己的世界,书店则是所有这些世界的入口。”

店内书籍都是经过小吴精心挑选的。她根据自己对书的敏锐度选书,也在豆瓣等网站检索,参考各类书单,用不同的方式打捞好书,然后联系出版社下单。

这家像牡蛎一样神秘的书店,潜藏在杭州城南,花开自在

靠门口的区域采光好,小吴便摆放了桌椅作为阅读区,再向内则是排列整齐的书架区。书店中央的长桌上,则会按季节、近期热点或自己突然的灵感等来做陈列。

除了新书,店里还有20%的二手书和旧书,这些是她从网上淘来,或从认识的朋友处买来的。书店尽量使用重复利用率高的物品,比如一块开业时友人赠的大黑板,被用来写当期书籍推荐,书店还向客人征集闲置的二手纸袋,消毒后免费提供给需要的顾客。此外小吴还准备了小型消毒机,让很多书友惊喜,难怪很多书友评价——“没有人比她更适合开书店了”。

这家像牡蛎一样神秘的书店,潜藏在杭州城南,花开自在

角落里的巧思

站在门口,书店的玻璃门绘是最吸引眼球的。小吴说上面的门绘一年换一次,之前的门绘是卡夫卡、钱德勒、伍尔夫等人的肖像,而现在的门绘来自于《读.》和《阅读》这两本书的插图,表现的是人们形色各异的阅读状态。

进门的第一眼,就看到独属于店主的推荐位。

夏天的云彩形态多变,如梦似幻,店主推荐的《云彩的收集手册》就告诉了大家不同纹样云彩的名称、形成原因、形成过程等;这回国庆假期前,牡蛎还推出了“适合旅行看的书”书单,陈放了不少适合打发无聊旅途时光的佳品。

书店墙上的画全部出自男主人之手,真如同牡蛎自给自足。墙左侧挂着87万字的缩印版《红楼梦》,借用放大镜可以看清甚至阅读那些密集的小字。

墙右侧是长幅的“渐变色卡”,小吴介绍说这个作品叫《十大禁书》,浓淡是因为字数不一样,字数最多的最浓。她自己的理解是“这个作品字迹被抽象化、呈现的是纯图像的东西,只表现它的颜色、几何。”

这家像牡蛎一样神秘的书店,潜藏在杭州城南,花开自在

在她看来就像印象画派作品,远看清楚,近看模糊。好比我们熟知的《日出印象》,远看能看到波光粼粼的河面,而近看就只是一些模糊的色彩。当然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苹果砸在牛顿头上他发现了万有引力,砸在我们头上可能就可能会说“今天运气还不错,上帝请我吃果子了。”或许你对这些作品也有不同的理解呢。

冬天小吴会在桌子上摆上几支冬青,红色一出,冬天就不会那么寂寥。夏天的瓶子里则会插上郁金香,一本书一杯咖啡,不加修饰的自然光线,就像侯麦的电影。

牡蛎书店的文创用品也都是小吴自己设计的,如古色古香的云纹花笺、牡蛎明信片等,也都和别处不同。

这家像牡蛎一样神秘的书店,潜藏在杭州城南,花开自在

在书架的边缘有一些小贴纸,有的是书籍推荐,有的是书中经典文段,或者是店主别出心裁的小贴士,这些小物件给了牡蛎书店独有的温情。比如:“挑选是实体书店比之线上购书最重要的意义之一,架上书籍可以拆开塑封浏览;韩国除了娱乐电影,也有文学,不妨读一读;请大家爱护书籍,勿压勿折,温柔翻阅……”

所有字条都是小吴手写的,这也是书写胜于打印的美感,指尖的温度在书架上流淌,一直传递到读者的眼睛。

尽可能独立

牡蛎书店办过一些沙龙,有“我在书店打工-单向店员的主题分享” “荷马到嘻哈-诗歌作为声音的可能“等,和那些大店邀请创作者、举办签售会相比,非常的另辟蹊径。

在单向店员的分享会上,读者从嘉宾那里了解到“在书店工作就是每天都看书吗?这里的书你每本都看过吗?”等诸多问题,解开读者心中对书店店员这个职业的疑惑。我们和书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松子说:“感谢这几年在书店工作的经验,让我从一个讲实用的、功能性的、写东西很硬的人,变成一个谦卑的、自省的人”。读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也很珍视在书店遇到的每一个人。

他说:“何为独立?在大浪潮中仍努力坚持自己独立思考的主体性。在书店中认识的人,有一种超越性,真的很迷人。”

小吴很长时间甚至不愿称自己的店为独立书店,因为独立这个词太重,“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同时也因为被太频繁地说成是独立书店,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尽可能独立”的标准。

不过她坚信,书,一定是能让每个个体更幸福更自由的东西。

这家像牡蛎一样神秘的书店,潜藏在杭州城南,花开自在

尽管我们不生活在1980年代,但人类的情怀总是没有消失殆尽的,而诗意也还没有消亡,它或许就在城南。牡蛎书店现在还推出牡蛎点歌台,有自己的节目歌单,它的“好蚌放映厅”也会不时组织观影会,此外,一个名为《现实激问者》的展览正在进行中,如果觉得距离遥远,你也可以通过搜索“牡蛎微店”进行线上购书。

缪斯不死,少年不亡。博尔赫斯说“如果世上真有天堂,那一定是书店的模样”。不妨来牡蛎看看,这里像不像你眼里的天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