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寒露、捏菊花、釀菊花酒,帶孩子這樣過寒露,不再當“美盲”

今晨3時55分,我們進入了寒露節氣,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個節氣,怎麼帶孩子體驗中華節氣之美呢?


畫寒露、捏菊花、釀菊花酒,帶孩子這樣過寒露,不再當“美盲”


“活著”和“生活”本質區別就是“美”的能力,美育可以滲透於孩子的生活細節之中,審美能力是孩子未來,在同等經濟條件之下,活得更有趣、更自信、更舒適、更幸福的捷徑。

畫寒露、捏菊花、釀菊花酒,帶孩子這樣過寒露,不再當“美盲”

因此,在寒露這一天,我們可以抓住機會,培養孩子的“審美力”,來看看我是怎麼做的吧。

畫寒露

畫畫是孩子們喜歡的表達方式,在清晨,我給孩子讀了24節氣中寒露的內容,邊聽我講,他邊畫畫,完成了這幅寒露塗鴉。


畫寒露、捏菊花、釀菊花酒,帶孩子這樣過寒露,不再當“美盲”


在圖中,可以看到寒露一候“鴻雁來賓”,三候“菊有黃華”,北方是玉米豐收季節,東北地區已經紅葉如火。這種創作是從聽到,到想象,再到用手畫出來,是個內化的過程,對孩子的學習也是個很好的訓練。


畫寒露、捏菊花、釀菊花酒,帶孩子這樣過寒露,不再當“美盲”


捏菊花

捏彩泥也是孩子喜歡的遊戲,今天寒露,進入了賞菊的季節,那麼就讓我們來捏朵菊花吧。


畫寒露、捏菊花、釀菊花酒,帶孩子這樣過寒露,不再當“美盲”


首先,準備好花心,用剪刀剪出小朵的花瓣,貼到花心上。


畫寒露、捏菊花、釀菊花酒,帶孩子這樣過寒露,不再當“美盲”


然後,準備更多的花瓣,不停地貼到花朵上,花瓣越來越大,還可以做漸變色。


畫寒露、捏菊花、釀菊花酒,帶孩子這樣過寒露,不再當“美盲”


最後,整理一下,一朵菊花就做好啦。


畫寒露、捏菊花、釀菊花酒,帶孩子這樣過寒露,不再當“美盲”

這是一個動手的過程,有研究表明,手指中有很多神經連接大腦。手指的精細動作,越複雜、越精巧、越嫻熟,就越能在大腦皮層中,建立更多的神經聯繫,促進大腦發育,增強腦功能。


畫寒露、捏菊花、釀菊花酒,帶孩子這樣過寒露,不再當“美盲”


如果孩子覺得自己捏得不好看,這就是審美力的表現,家長一定要多多鼓勵孩子。通過多練習,手指會越來越靈活,不但可以捏出更美的菊花,孩子的大腦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釀菊花酒

我家沒有釀酒的條件,就取了一罈米酒,讓孩子把菊花放進去,做了個簡版的菊花酒。這個酒泡菊花,大概半個月後,就可以品嚐啦。


畫寒露、捏菊花、釀菊花酒,帶孩子這樣過寒露,不再當“美盲”


讓孩子先嚐嘗酒的味道,半個月後再嚐嚐變化,這就是發酵的作用,是時間的饋贈。

如果有條件,可以在今天帶孩子,用酒麴真正釀製一罈子菊花酒,留著明年寒露打開來喝。這樣生活就更有儀式感啦。


畫寒露、捏菊花、釀菊花酒,帶孩子這樣過寒露,不再當“美盲”


生活的美感,有時不光體現在“美術”上,美,就是日子。品一杯菊花米酒,吟誦一首詩,這也讓寒露變得不一樣。


畫寒露、捏菊花、釀菊花酒,帶孩子這樣過寒露,不再當“美盲”


美育才是孩子必須要上的“興趣班”

當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吳冠中先生曾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我們的教育中,美術與生活是割裂開的。孩子們認為只有上美術課時才會接觸到“美”,家長提到美育,想到的也是給孩子報個美術班,好像美育就是畫畫一樣。


畫寒露、捏菊花、釀菊花酒,帶孩子這樣過寒露,不再當“美盲”


其實不然,在生活中,我們“怎麼活”決定了能不能創造美。比如,一餐一飯可以讓視覺、味覺很美;一個手工可以裝點家居;一個發明創造能解決實際問題,也很美。美,就在每天的日子裡,關鍵是,孩子能不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畫寒露、捏菊花、釀菊花酒,帶孩子這樣過寒露,不再當“美盲”


  • 美,讓生活更有趣

盧梭說:從我們心中奪走對美的愛,也就奪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比如今天寒露,如果像上述我帶孩子那樣過寒露,這就是一個充滿童真和美感的日子。今後回憶起“寒露”,孩子都會有一種“美”的感覺。

等孩子離巢高飛,我們回憶起當年跟孩子一起過寒露,也是一種美的享受。

美,就是把每一天都過得不一樣,生活自然會有趣起來。

畫寒露、捏菊花、釀菊花酒,帶孩子這樣過寒露,不再當“美盲”

  • 美,讓道德更高尚

前蘇聯教育家贊科夫說:“審美髮展和道德發展,是密切聯繫的,對於美的欣賞可以使人變得高尚起來。”

對於“美”有所要求的人,他們的道德水準一定是高於最低線的。因為,美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要追求美,怎麼能做道德敗壞的事情呢。

在“美育”中浸泡長大的孩子,他們自然會嚴格要求自己,不但道德高尚,更加能在此之上,去追求更符合審美的生活狀態。


畫寒露、捏菊花、釀菊花酒,帶孩子這樣過寒露,不再當“美盲”


  • 美,讓人格更健康

中國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孫雲曉說:“不僅創新的基礎和動力是審美,健康人格的培養也離不開審美。”

孩子的每個行為,都反應了他的整體生活和整體人格。孩子的人格就是在每一個行為和表達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健康的人格中,必定含有對美的追求。

未來,如果孩子在工作生活中遭遇失敗與絕望,他們就能用“審美力”,為生活注入一道光,支持自己走下去。這樣的能力,是人格的一部分,也是孩子未來能擁有美好生活的必備能力。


畫寒露、捏菊花、釀菊花酒,帶孩子這樣過寒露,不再當“美盲”


綜上,培養孩子對“美”的感知,在他們的幼年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帶孩子過好每一個節氣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隨著孩子的長大,回顧每個節氣,不但能看到孩子體格的長大,也能看到他們審美力的提升。這大概就是做父母,最值得欣慰的事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